世界地球日,《科幻地带》为您倾情奉献

刚刚过去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它是专为环境保护设立的节日。目的在于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认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

地球日由美国人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于1970年发起。如今,地球日的纪念活动发展到了各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有超过10亿人参与其中。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间环保节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各界在每年4月22日,都要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可以说,日益恶化的地球生态环境正在引起全人类的强烈关注。而排在所有环境问题之首的,就是全球气候变暖。那么地球究竟是怎样变暖的呢?

这要先从温室效应说起。温室效应是指大气的保温效应。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照射到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变得温暖。大气的这种功能就是温室效应。

如果没有大气的温室效应,地表平均温度是-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正是有了温室效应,地球才变得宜居。然而,好事过了头也容易变成坏事。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导致地面温度不断增加。温室效应也不断加强,于是,全球气候便开始逐年变暖,由此出现的气候危机也愈演愈烈。比如我国华北地区今年一、二月份就分别出现过极端低温和极端高温。而北美的广大地区,从2019年的冬天起,每年一、二月都会遭受寒潮的冲击。

至于这些年频繁出现的洪水、暴雨、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更是屡见不鲜。

可以说,迄今为止,关于气候变暖,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对策。不过,全人类还是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退而求其次,至少应该想尽办法抑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不可听天由命任其发展。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一项气候变化协定——这就是《巴黎协定》。

它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了安排。它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2020年3月10日,联合国发布了《2019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声明指出,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不断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着陆地和海洋的生态系统。随着全球持续变暖,目前的高温纪录再被打破“只是时间问题”,由此可见,未来的形势相当严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已经向世界承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与各种灾难做斗争的历史。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人类一定会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最终彻底“制服”不断加强的温室效应。我们的地球,一定会更加美丽、更加宜居。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科幻地带》

《科幻地带:假如“后天”来临》

播出时间:04月25日 16:39

监制 / 田龙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田楚韵 郭晓雯 郭治权(实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