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育儿:《小舍得》里让人心疼的米桃:如果你有女儿,千万别让她太懂事┃ZHL绥萍

作者┃ZHL绥萍  朗读┃水之湄

编辑┃丄学号  主持┃梁山伯

《小舍得》接近尾声,而懂事的米桃,却让人越来越心疼。

米桃不上补习班,成绩永远是班里第一;

米桃受到欢欢欺负,只能是主动示好;

米桃受了委屈,只是在公厕旁默默地跳绳;

当她给钟老师送去包子时,钟老师说,“这孩子真懂事。”

剧中,米桃爸妈总是教育她要懂事,最经常对米桃说的一句话就是:“桃,咱们全家可就指望你了。”

“过于懂事”的她,就像背了一座山,不敢任性,不敢发脾气,不敢诉说委屈。

《奇葩说》第四季中有一期,肖骁说: “你们别觉得懂事是一个褒义词,人为什么懂事?是因为环境所迫,没有别的选择,他必须懂事。他最好不向父母提任何能力范围以外的要求,他才是懂事!”

孩子的懂事,其实是过分的“善解人意”。

如果你有女儿,千万别让她太懂事了。

01

懂事的背后,其实是深深的自卑

米桃一家,从乡下走进大城市。

爸爸开水果摊,妈妈做小时工,一家三口挤在几平米的小房间。

妈妈是子悠和欢欢家的钟点工,她也因此和欢欢成了好朋友。

和欢欢一起写作业,一起去游乐场。

这让她知道了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多么的大!

欢欢家的厨房比她家都大;欢欢吃一顿饭的钱大过了父母一周的工钱。

当欢欢拿出她见都没见过的零食招呼她时,看见自己的妈妈在一旁卑微的忙碌着,她一脸茫然。

欢欢送她兰色的公主裙,它虽然喜欢,却只是自卑的拒绝:“这个颜色不耐脏,今年穿大小刚好的话,明年就不能穿了”。
当欢欢问她喜欢迪士尼里的谁时,她说“白雪公主”,因为她只认识白雪公主。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家庭带来的差异,让米桃深深感到了巨大的自卑感。

她开始躲避,寻找各种理由不去欢欢家,却被爸爸说是“上不了台面”。

而她也只是默默地流泪,面对爸妈的辛苦付出,只能是令人心疼的懂事。

她的懂事,让她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没有了笑容。

懂事的背后,其实是深深的自卑。

这种低人一等的自卑感,深深的印进了米桃的骨子里。

杰克·霍吉曾在《习惯的力量》中说过,“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自卑的孩子,往往活得太累,太辛苦。

自卑的孩子,往往活得卑微,低到了尘埃里。

而这种懂事的自卑,更是孩子内心的挣扎,或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影响她的生活。

02

懂事的背后,是童年满满的委屈

我一个同事的女儿,学习好,很懂事,是大家眼中的“人家的孩子”。

她班里有好多同学的家长,找老师,送红包,把自家的孩子调到前面的座位上。

老师知道,班里她最懂事,就把她调到了后面的座位上。

她每天默不作声的坐在角落里,虽然很委屈,但也从没有告诉父母。

学习成绩下降了,父母不理解,她不反驳,只是默默地流泪。

可成绩下降,并不是她不认真学习,而是看不清黑板上的字。

是啊,老师和父母都喜欢懂事的孩子。

因为她是懂事的孩子,所以只能选择自己难过。

因为她是懂事的孩子,所以只能选择委屈自己。

明明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却不敢对老师说;明明在学校受了委屈,却不敢给父母说,只因为自己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应验了那句“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可是对懂事的孩子来说,她心里即便再想吃糖,也不敢说出来。

因为,她们知道,一旦提了“无理”的要求,就不再是懂事的孩子了,她不愿意让父母失望,让老师失望。

因为要懂事,所以从来不给大人提过分的要求;要为懂事,就算是摔了一跤疼出了眼泪,也只能选择将眼泪咽下去。

本应是无忧无虑的童年,却要承载这么多的懂事。

武志红说:“懂事”是一种很深的绝望。

懂事是一种深深的压抑,压抑了孩子天真的本性。

懂事是一种委曲求全,让孩子牺牲了内心的渴望。

懂事的背后是一个委屈的童年,让孩子失去了任性的权力和天真的童心。

03

无忧无虑的成长远比懂事更重要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有过一项关于“懂事”的调查,结果是:78,1%的受访者都喜欢懂事的孩子。

可孩子过早的懂事,并不是一件好事。

要给孩子无私的爱,而不是让她懂事的讨爱。

《小舍得》中蒋欣扮演的子悠妈妈田雨岚,一味的让孩子上补习班,让孩子考高分,可是在儿子的心里呢?

“妈妈并不爱我,他爱的是考了高分的我。”

为了得到妈妈的爱,他只能一次一次的考高分,直到最后的崩溃。

因为他害怕,一旦不懂事,就会被否定,被批评,就会失去爱。

懂事已经成为他们讨爱的一种方式。

孩子就是孩子,她应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肆无忌惮的享受童年,享受父母的爱,而不是顺应大人的想法,去向大人讨爱。

给孩子无私的爱,不要让懂事成为他们讨好别人的方式。

要给孩子真心的爱,而不是让她懂事的揣摩。

孩子从小总是在父母的,“要懂事,要听话,不然我就不喜欢你了”,中长大。

他们会经常说:“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可孩子真的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但他们只能选择道歉,因为只有道歉,才能平息父母的心情。

因此,不管是干什么,都是小心翼翼地按摩着大人的心思,生怕引起其他人的不满。

久而久之,她揣摩老师怎么想,同学怎么想?只是在不断的满足别人,而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只要有人不高兴,就算不是她的错,她也会忍不住先去道歉。

儿童心理学家吉诺特说过,“孩子最大的恐惧,是父母不再爱他并抛弃他。”

这种习惯性的自责,都源自于太害怕失去父母的爱。

给孩子真心的爱,而不是让懂事成为他们揣摩别人的方式。

要给孩子安全的爱,让她学会拒绝 

对于懂事的孩子,他们会认为拒绝别人就等于伤害别人,所以不敢拒绝,即便是很不情愿的事情,

邻居家的小明刚买了一个滑板车,走出楼道就碰见了比他大的豆豆。

豆豆马上跑过来,非要骑滑板车。

小明很不情愿,毕竟新车他还没骑过。

这时,豆豆的妈妈出来了,帮着儿子说,“小明是懂事的孩子,就让哥哥骑一下。”

听到“懂事的孩子”,小明松开了滑板车。

看着豆豆快乐的滑车,小明只是默默地蹲在了地上。

毕淑敏说过,“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

可懂事的孩子,却丢失了这种权利。

时间长了,他们也许会成为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的人。

给孩子安全的爱,而不是让懂事成为他们不敢拒绝别人的方式。

04

学会拒绝,不必讨好

塞德兹说过,“人如同陶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维形。”

父母就是决定这个陶瓷器形状的关键人,孩子自出生,最信任的就是父母。

如果我有一个女儿,我一定不让她太懂事,让她只懂该懂的事。

让她可以能够理解父母的不易,又能独立快乐的成长。

让她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做正确的自己。

学会拒绝,不必讨好。

作者:ZHL绥萍,曾在国企奋斗了29年的资深职场达人,准备用文字治愈退休之虑,开启人生的第二部华丽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