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味药,打通坐骨神经!民国张锡纯的千古佳话,留给后人说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至今还怀念跟师学习的那段日子。

我觉得,那是我这辈子成长最快的一段时光。

在老师的教导下,我对生命,对中医,乃至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从那个时候就觉得,无论怎样,中国人都不应该忘了中医这块宝。

我还记得,有一回,我问我老师,在现代医学传入中国以前,中国人有没有“止疼片”?

我老师听了,笑笑说,有啊,中医里头就有止疼片。

而且,中医的止疼片,比西医的要好很多。

比如说,民国一代大医张锡纯的“活络效灵丹”,就是响当当的一种止疼片。

张锡纯,是民国时期的医学家,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现代意义的中医院,就是他在沈阳开设的。他是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开山鼻祖。尽管说,他的一些观点、想法,今天想来难免有些朴拙,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他已经具备了中西医结合的思维和思路,并且为后世开创了研究的方向。

活络效灵丹,是张锡纯十分得意的一个配伍。其组成就是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各15克。可以水煎服。如果作散剂,就是一剂分成四次来服,温酒送下。

这个配伍,止痛效果是不错的。其中当归补血活血,丹参活血凉血,乳香和没药行气血,乳香偏入气分,没药偏入血分,如此气血运行如常,通则不痛。这是最浅显的解读了。

我老师告诉我,到今天,这个配伍用治坐骨神经痛的效果很突出。他还给我讲了一张医案,方便我理解。

现在,我就原原本本地转述给你。

这医案啊,是将近40年前,在《云南中医杂志》上刊发出来的,当时很受重视。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性,年38岁,天气一冷就腰疼。而且只要腰疼,就会连及左腿。疼起来的时候,步履艰难、屈伸不利,整个腰部和左腿都发凉,畏寒喜暖。

她曾经到医院检查过,诊断为“坐骨神经痛”。

后来,在经过西医治疗无效以后,她转投中医。

刻诊,见患者舌黯苔白,脉象沉细而弦,诊断为寒湿久滞,淤血阻络,于是遣方一首。方见——

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各15克,伸筋草、牛膝各15克,桂枝10克,制附片20克,细辛、麻黄各5克,生三七15克(研末冲服)、鹿角胶(兑服)和苍术各15克。

结果,服用2剂之后,疼痛大减,可以下地走路。再用4剂,诸证悉平,和常人无异。

这里头怎么回事啊?我给你简单捋一捋。

这个患者,脉象弦,说明有痛症。脉沉细,说明病在里,而且气血不充。畏寒怕冷,遇寒加重,说明外感寒湿日久,伤及阳气。疼痛剧烈,说明寒邪凝滞,血行不畅,久淤作痛。要想改善的话,无疑就得温阳行散,活血化瘀。

这里头,麻黄、细辛、制附片、桂枝,这都是温经散寒的,三七、配上前面活络效灵丹的四味药,可以活血止痛。苍术除湿,化体内寒湿之邪。伸筋草、牛膝通筋活络。其中牛膝能引诸药药性下行到腰腿。鹿角胶这味药,古人讲是纯阳之品,入左不入右,所以用来治疗左腿疼痛。

总体来看,这就是活络效灵丹,加上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之品。

当然,这也仅仅是个例子。对于坐骨神经痛而言,活络效灵丹在使用的时候也有其他加减法。比如说风寒重的,加入独活、秦艽、防风。寒湿重的,加入独活、泽兰、伸筋草。湿热重的,加黄柏、知母、防己。痛感强烈的,加入徐长卿、白芷等等。腿部无力感特别明显的,加入千年健、桑寄生、狗脊、川断等等。总而言之,随症加减。

我把这个东西写出来,就是给我的读者提供一个信息——坐骨神经痛,作为常见病,中医是有办法应对的,而且套路很成熟。您知道以后,完全可以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以本文之要义来加减应用。我觉得,这是可以造福很多人的事情。

最后,我还是想到了,我开篇说的那些话。

我觉得,中国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中医这块宝。尽管说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的医疗手段层出不穷,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便丢弃古老中医学的精髓。一个民族要发展,要复兴,首先要振兴的是它的传统文化。没有积淀和传统,就没有长远的发展和进步。这是被无数历史事实所验证的。因此,这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中医人,把好的中医文化精髓,尽可能地传播给大众,让更多人建立起对传统医学的信心。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