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生:戏曲演员保护发声器官的方法
戏曲演员保护发声器官的方法
白云生《拾画叫画》
从前在中国戏曲里练嗓子往往有“冬练三九,热练三伏”的说法。这两句话的本来意思是要演员无论是最冷或者是最热的时候都不中断练声。因为以前在乡间是唱野台戏,一般的都将台子搭在郊外旷地里,就是在最寒冷的三九天,那怕是下雪刮风也不能停演,而演员呢,虽然穿着很单薄的服装但仍不能因为天冷衣单而发抖;同样的嗓子也不能发缩,唱腔如果有颤音,便会破坏了演唱和表演的情绪。假如是在最热的伏天里演戏,天气虽然炎热,日光强烈,或者是后台的人多,空气坏,但也不能让嗓子发涨和发闷,同时避免情绪烦躁,必须尽量静。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就是这个意思。老师父教戏时也总是嘱咐学生“要沉住气不要急躁”。所以说“冬练三九、热练三伏”的说法实际上就是要学生养成长期地坚持锻炼的习惯使自己的嗓子能适应于环境,以克服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所造成的困难。
有人说,在三九天练嗓子,不但没有练好,反而倒把嗓子练哑了。据我看可能有这几个原因:
一,有些人误解了这句话的意思,认为既是说“冬练三九”,于是就尽量去喊,甚至喊到已经超过自己嗓子所有的能力,使它由于过度疲劳而沙哑起来。
二,从前一般戏曲演员住的下处(集体宿舍)是在村外搭的席棚,而搭棚的席子常常都是破旧的,甚至在棚里可以看到星斗,若遇夜间风雪交加时,棚顶就要压塌,整个地盖在演员身上。可是那时的演员,为了自己的生活,不能不一天演三场戏,因此,在演完戏后常常是疲劳过度,虽在这种环境下也照样能睡熟,但是他们的嗓子并没有因此而损坏。相反地,有时回到家中,有家里人照顾,屋里的炉火生得很旺,坑烧的也热些,这时候演唱和睡眠的环境跟在郊野地里不同,这时的演唱和睡眠的温度不一致,这样忽冷忽热的,嗓子就会起变化,一不小心,就坏了嗓子。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都已有很大的改善,宿舍里的暖气或是炉子都非常暖,屋里温度很高,甚至可以穿罩衣,而外面依旧是冷风刺骨,这种环境不但对嗓子不利,而且连身体筋骨也会受影响。所以以前的戏曲演员从不睡温度过高的屋子。不过并不是说演员住的屋子里就不应该升火,而是说温度应该协调不可忽冷忽热,以免受到过大的刺激,影响自己的嗓子。
抽烟、喝酒和吃辣的、咸的东西等,对嗓子也是不利的。但也有人不在乎,然而这是极个别的,如昆曲名演员郝振基和陶显庭二人,郝是每逢嗓哑就喝白干酒,喝完嗓子更冲;陶是烟酒不闻,但时逢嗓子缺乏尖音,便吃辣椒,经过这样的刺激嗓子反而出尖音。这是由于他们}生理上需要的不同,因此不能作为傍样。
我以前也是烟酒不闻,偶尔喝一次黄酒,嗓子便感觉有力而响亮,可是喝完了白干酒,嗓子就发干,高音上挑时声音便发哑。现在我也抽了烟,但如果抽多了,嗓子就好像有痰在堵着喉咙一样,很不舒服。平常若吃的太咸,必定口渴,不喝水嗓子干,水喝多了又肚涨气短,若一个演员在舞台上是这样,那不但对歌唱不利,而且走身段动作的时候,也是不方便的。尤其是肚子里水多动荡起来,对剧烈的武打更不相宜。所以演员能少吃这些东西是有益无损的。但也不要以为总不吃这类的食物就准能有一条好嗓子,恐怕谁也不敢作这样的保证。根据我自己过去唱戏的经验,倒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演出之前这顿饭最好不吃,可以在演完戏之后经过一会儿的休息,然后再吃。
有时在一个招待晚会结束后,后台摆着汽水和鲜果等物,演员们不顾一切拿来就吃,就可能使嗓子因受刺激而发生损害。我自己年轻时,在农村里演完戏以后,常有老乡送来西瓜之类的东西给演员吃,因我是主要演员,唱最后一出戏,刚散戏如果不吃就没有了,所以唱完戏就吃,结果嗓子哑了好几天。这就是当时只顾了吃而没有考虑到应该如何爱护自己的嗓子。通过这次经验教训,我感觉老先主所说的“不要在请客的场合上顾吃不顾命”的话是有道理的。
演员在睡觉时最好不要用被子盖脸,因为这样闷一夜,第二天会感觉不舒服的。另外,双手还应该放在被外,以免手淫。尤其是科班里的学生,他们住在一个大屋子里分两排睡,总有一盏灯是通夜不息的,这是为了怕学生们不好好睡觉,起来赌钱,以及有其他不正当的行为。从前科班里的孩子多,又是良莠不齐,如果有一个人勾引,有时几个人便用被子盖好,被窝里点起一根香来玩骰子,或者是用筷子押宝,因此每晚都要派一个坐夜的人加以看管,保证孩子们睡眠充足,恐怕睡眠不足对嗓子有害。
还有生气、打架和吵闹等也都会影响嗓子,这也是演员应该禁止和避免的。
科班中的徒弟们,在没有结婚以前当然不允许乱搞男女关系,就是结婚以后,徒弟的媳妇还得时常与师娘同睡,每隔十天八天,夫妻才能同房一夜,到了第二天徒弟所担任的戏码也必是轻小的,不使他演重头戏过于劳累。
以上是老师父要学生们注意的酒色财气四件事。
白云生《守门杀监》
从前的演员在演戏前,还不要多写字或看书,恐怕闷住气使嗓子吃亏。现在的男女青年同志在恋爱期间,有的甚至在演出的当晚,出发去剧场之前还要长篇大套的给对方写信,及至有人来催才慌慌张张心神不定地赶去化妆,一直忙到上场。这不但对嗓子有害,同时在舞台上表演时的情绪也是不会对头的。俗话说:“早扮三光,晚扮三慌。”出场前,如果早些扮好静坐一时,想想戏词,不多说活,就会使神志镇定安详,上台去也不容易出错。
“人过千言,不损必伤”,这是师父常用来教导学生的话,一个演员不仅是在上舞台之前要少说话,就是平常也最好说话太多。一个不生活在舞台上的人如果说多了话,随时可以休息,但是一个演员若说话太多,到了舞台上却不能因为已经说得很多,很累而休息一下,必须是要用力提气来唱念,假如气力已经消耗了很多,就很难把唱念的任务很好地完成。
倒仓的意义,据老先生说是:“罄其所蓄而出之,犹医家之倒仓法”。又把它比作买卖的人亏尽了本钱,因为戏剧界的内行话把嗓子叫作“本钱”。演员倒仓就是指唱不出声音。这就需再练声,从新积蓄起声音来,及至练到恢复后,就等于仓库空了又积满了物资一样。人由童年至成年,嗓音也随着身体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童伶在科班时,嗓子虽好,不能肯定他成年后还是好的。但童年时嗓子好,如在倒仓时不过度地使用,将来仍然还可以是好嗓子。不过在时间上由于人的生理各有不同,恢复的时间长短也就有所不同。像昆曲班的名武生侯永奎同志在倒仓的几个月里并未停止演出,现今嗓子还是很好的。再如郝振基老先生倒仓十几年之久才出来好嗓子,所以他一度在京东益顺和科班作教师。
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梅兰芳、韩世昌、白云生、魏庆林主演
京剧界的前辈汪桂芬倒仓时曾给人拉胡琴,在这个时期他每日清早在郊外自已拉着胡琴给自己吊嗓子,几年后他的嗓子那样响亮使人称艳。余叔岩倒仓时曾教北京的票房多年,每天清早到坛根喊嗓。这时陈德霖老先生正在塌中(塌中是四五十岁渐入老年嗓子又起变化,演员在这个时期在生活方面要好好保养和散步喊嗓,恢复后称为“返老还童”),也在每日清晨去坛根溜嗓,每天都见余叔岩去喊嗓,数年如一日未尝间断过,很钦佩他的毅力,觉得他将来一定会有成就,就把自已的女儿许配给余为妻。后来余的嗓子恢复了,虽然声音不大,但在唱腔上有许多创造,颇有韵味,自成一派。
人的生理不同,嗓子天赋也有不同,如果因天赋好而不用功,艺术生命是不能持久的,甚至以后坏了不能恢复。天赋差的只要苦用功,还是能有成就的。如马祥麟同志从小声音就低,但他父亲马凤彩老先生每天清早带他去喊嗓,三年之久,嗓音高低都有了,只是声音有点发干,稍欠圆润,所以他又在身段动作武功等方面发展来弥补,因此成为名演员。
一个人也有先天不足和后天不足之分,先王不足是父母晚年所生或是月份不足的,身体嗓子都受影响;后大不足,是在发育时期挨饿受冻和营养不良及劳累过度,这样也受影响。所以一个演员,在各方面都要求得高。旧社会里有句话:“三年准出一个状元,不准出个好戏子。”可见全材演员是难得的。
还有人说 ,喊嗓子非要喊哑了之后,再喊出才能好。这个说法完全是错误的。因为在喊嗓子发哑期间,只能散散步,呼吸些新鲜空气,等到沙哑时期过去逐步地喊,尽量保持在嗓子的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决不能勉强,应该慢慢地提高。“喊哑了的嗓子再缓过来才是好的。”这句话的来源是这样的,从前老先生们在乡间唱野台戏,一年中的麦秋、大秋、年终等分季散班,到了家里就参加劳动,也不吊嗓,等到再起戏演出时,唱几场以后,多数演员嗓子就要发哑,几天后便慢慢地缓过来才和以前一样。这是由于在旧社会里演员们受生活条件的影响,失去了吊嗓用功的机会所致。现在,我们一般的演员,都在文艺岗位上,不会再有散班改业的情况,因此也就不会使嗓子再有发哑的现象产生。嗓子是哑一次受一次伤,如果哑了就得休息,等到养好方可再参加演出。可是平常只要一切注意,把嗓子保护得好,嗓子是不会哑的。
在青年演员中有一种错误倾向是应该指出来的,那就是“急于求成”。当然,青年人这种对艺术上的热爱精神是可嘉的,但是艺术的成就是没有更快的捷径的,艺术造诣是有一定过程的,所谓“艺随年进”就是这个意思。练嗓子要限期练好,或者保证每个人都能有好的歌喉,这恐怕就是经验最丰富的老先生们也不可能作保证。我在这里只不过是介绍自己的一点经验心得,供青年演员参考使青年演员们少受损失和少走弯路而已。我认为成功的秘诀,主要还是在于青年演员们本身的努力。
人民音乐 19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