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心裁(96)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痛经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原文】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组成与用法】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麻黄二两  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炮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 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功效】温阳化气除湿。

【医案】

痛经

初诊:2006年1月25日。林某,23岁,荷兰华侨,因痛经11年就诊。患者自初潮至今即有痛经,每于经期第一天开始,持续3~4天,怕冷,或出冷汗,大便变软,腹痛拒按,月经周期规则,经量中等,经色暗,有小血块,带下量多,色黄,有异味,月经前后腰酸痛,面部痤疮增多,纳可,二便正常。生育史:0-0-1-0。上次月经12月26日来潮,此次经期今日开始。从2005年12月30日开始连续煎服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加味21剂,以及抗妇炎胶囊。舌红,苔薄白,脉细。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轻糜,宫体后位,正常大小,活动,质地中等,压痛,右侧附件压痛,左侧附件无压痛,三合诊右侧子宫骶骨韧带触及粟粒大小痛性结节。西医诊断:(1)痛经。(2)慢性盆腔炎。(3)子宫内膜异位症。(4)慢性子宫颈炎。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方剂: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失笑散(《和剂局方》)加味。

桂枝6g  炙甘草6g  生姜6片  大枣5个  麻黄6g  淡附片6g  细辛5g  蒲黄10g  五灵脂10g  益母草30g  延胡索10g,5剂。

二诊:2006年1月27日。月经1月26日来潮,无痛经,要求出国带药,舌脉如上。

治法:和气血,清湿热。

方剂:四逆散合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味。

柴胡12g  炒白芍12g  枳实10g  炙甘草6g  延胡索10g  川楝子10g  大腹皮15g  红藤30g  蒲公英20g  制大黄12g,35剂。吩咐经后服用。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方剂: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失笑散加味。

桂枝6g  炙甘草6g  生姜6片  大枣5个  麻黄6g  淡附片6g  细辛5g  蒲黄10g  五灵脂10g  益母草30g  延胡索10g,7剂。吩咐经前一周开始服用。

三诊:2006年2月28日。月经2月27日来潮,痛经未再发生。

【按语】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治疗水饮引起“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的方剂。徐可忠曰:“唯真火不足,君火又亏,故上不能降,下不能升。所以药既用桂甘姜枣以和其上,而复用麻黄附子细辛少阴的剂以治其下,庶上下交通而病愈。所谓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也。”由此可见此方是一张温脾肾蠲寒水的方剂。

其实此方可析为桂枝去芍药汤和麻黄附子细辛汤两方。桂枝汤本是一张温阳祛寒,健脾和中,可以用来治疗妇人腹痛的方剂(参见桂枝加附子汤【按语】),该方去芍药便成为桂枝去芍药汤,加芍药便是桂枝加芍药,此三方都可以治疗妇人腹痛而属于寒者,抉择在于寒实拒按者取桂枝去芍药汤,虚寒者用桂枝汤,虚甚者用桂枝加芍药汤。

案中痛经时怕冷,拒按,经色暗,有血块,为寒实证的候。《素问·举痛论》称“寒则气收”,收引拘急必痛。故选用桂枝去芍药汤温经散寒,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者,以此方中三药合用,可以搜剔通体内外的寒邪,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再佐以失笑散、益母草、延胡索,使寒散瘀消,痛经获愈。

(0)

相关推荐

  • 经典医案--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医案一则。刘渡舟先生。

    经典医案--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医案一则。刘渡舟先生。

  •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哮喘案

    2020-03-26 L某,女,68岁, 既往史 冠心病 慢性气管炎 主诉:喘憋 心悸一年余加重数周 现病史:稍走路10数米即感到胸闷,憋气,心慌难受.气息短促,呼多吸少,下肢无力,脉紧数,舌暗苔薄黄 ...

  • 小张医生经方方剂归纳4

    小张医生经方方剂归纳4-外感发热怕冷汗病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3 芍药3 桂枝3 生姜6 大枣12个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2 细辛2 附子1个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8 桂枝3 干姜2 栝楼 ...

  • 胡希恕讲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临症应用(转载)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营卫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 ...

  •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方证标准√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骨节疼痛,或者麻木不仁,手足逆冷,遇寒冷阴雨天气加重,兼有腹满胁鸣. 2.主要症状(寒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神疲乏力 ...

  • 伤寒论有个方子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伤寒论有个方子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原文这样说的: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关键在提示气分两个字,焦膜气分的病变. 焦膜是元气之别使,动力是肾阳:肾 ...

  • 气血不足阳虚寒凝,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气血不足,阳虚寒凝--谈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精彩讲座) 宁宁nn  3天前 I导读:本文是经典基础扎实,又临床经验丰富的李宁宁大夫的一篇讲座,介绍了她临床擅长应用的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看李 ...

  •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作者 林盛进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则为血不足,跌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营卫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营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 ...

  •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还能治乳癌?

    作者/林盛进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则为血不足,跌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营卫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营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 ...

  •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湯原文解读及临床应用

    ​[原文]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细辛各二两附子一枚炸右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