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第26届“4月23世界读书日”-刘遥磊:我的读书方法论1

读书是最好的投资

2020疫情年,这期间我认识到,学习不是学校的专属,好的学术资源也不是高等院校所特有的。

学习一定是无处不在,现在一大部分人认为学习只有在学校才可以,导致很多没有进过学校,或者从学校毕业的学生,都在往后的人生当中停止了吸收新的思想和智慧。不再改造自己,认为自己就这样了,这个社会就这样了,我无能为力,陷入到听天由命的固定型思维当中。

说实话,现在一部分大学生其实除了3-4年学校发的书本教材之外,几乎没有太多的实际阅读量,在细想想能认真把教材的看完学习的又有几人?太少啦。

老师是知识传播的媒介,中等老师讲授的来源于课本,高等老师讲授的来源于对庞杂的知识的提炼和概括。

不管是多机构,还是学院,他们所讲述的大多数知识,都一定在相对领域的书中。

我们要知道这点就明白,书是系统知识结构的总结性概括,想了解某个领域,想填补自身知识体系的盲点空白,就去在相对应领域当中挑选3-5书来了解阅读,是最好不过了。

系统,高效,成本低,收益大,是我选择读书原因。

如何做到?一年52本书

1.因为看见所以相信

2019年年底总结时,我发现自己只读了这么10来本,觉得些许惭愧。我想认识认识一年能读50本的人都是些什么人啊。2020年的时候我搜寻了经常出现在互联网的强调读书的重要性的人物:白岩松、樊登、曹德旺、俞敏洪、巴菲特、查理芒格等等,一个个查阅了他们的读书习惯和读书量,刷新了我的认知。在认为他们可以做到情况下,我也不差,树立信心,坚决打赢“狂读战役”挑战52位武林高手

2.拆分目标全力行动

确定目标之后进行目标拆分,50本分为10个月,每月5本,就可以实现年50本的目标,还剩两个月用来均摊应对拖慢进度的情况,这样以每月5本的数量算下来,轻轻松松可以读完。

理论上如此,实际2019年我还是用了很大劲才实现,随着阅读理解力的提升才不断的提高速度。

一年下来也确实受益了不少,但令我更清醒的是,自己差的太远,空白和盲点太多,急需更大的补充量,来建立自己对这个世界科学的认知水平,建立有序的知识系统。

3.兴趣时间很重要

兴趣很重要,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想从事哪个领域,想提升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还是想普及自己的知识面,根据这些条件来选书看书,最后将每本书都当做作者本人或者文中主人公,去阅读学习这样最有效。

时间很重要,读书的时间从哪里来,例如坐地铁,晚上睡觉前,早上醒来后,火车上,或者每天的空闲时间都可以用来读书,就是将手机和书做一个调换。2019年我每天用在手机5-6时,2021年每天用在手机上1小时左右,这是很明显的一个进步。

有时我会计算读书的效率,例如这本书一小时可以看30页,还剩60页,在投资两小时就可以看完,这样计算可以让我有更清晰的认识我的效率进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