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红了,古人吃出了仪式感
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樱桃,最初的名字不叫樱桃,《诗经》中叫它荆樱,《礼记》中叫它含桃,外国人叫它车厘子。而爱吃的唐朝人,则叫“含桃”。在唐朝,樱桃不仅用以供祖宗荐庙,皇帝还会亲自采摘樱桃,赏赐给大臣们。说是赏赐,当然不会成筐成篮子地装着直接让他们带回家,而是把洗干净的鲜果一颗颗摞在玻璃器皿里,让那鲜红欲滴的颜色透过晶莹容器散发出美不胜收的光芒。旁边还要再放一小碟糖蒸酥酪。所谓的糖蒸酥酪,其实就是一种特制的酸奶。《红楼梦》第十九回中曾有记载,说贾元春回家省亲,为了奖励贾宝玉的功课进步,就赏了他糖蒸酥酪。这种糖蒸酥酪其实不是喝的,而是皇帝让得到赏赐的大臣们蘸着樱桃吃的。酸甜的果肉与醇厚的奶香融合在一起,在口腔里激荡出悠长回味,这才算不辜负了“初春第一果”的美誉。王维、韩愈、柳宗元、张籍、白居易等大V们都有过此等厚遇。比如有“诗佛”之称的王维,就在自己的公众微信号上发了一篇叫做《敕赐百官樱桃》的头条来纪念这件事。当时的那篇微信时这么写的:“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兰。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就是,这玩意儿太珍贵了,要光盘,连流出来的果汁都得拿馒头蘸了吃。至于有多珍贵,看看这些大V们吃樱桃用的家伙都知道了,是金盘、玉盘,金箸银匙,那视觉效果,堪比3D大片。绝对不是王维吹,同时代的丘丹也在自己的自媒体上记录过这件事。他的那篇微信叫“四月去长安,不得不做的事(《忆长安·四月》”:“忆长安,四月时,南郊万乘旌旗。尝酎玉卮更献,含桃丝笼交驰。芳草落花无限,金张许史相随。”大概意思就是,四月一日上午,大唐第二十四届文艺座谈会在南郊皇家园林——芙蓉园举行,来自各自的文艺工作者参加了座谈会,听取了皇帝陛下关于论《文学创作的精神》演讲,并与与会的嘉宾进行互动交流,现场活动异常热烈。会后,皇帝陛下参加了招待晚宴,只见盛满美酒的玉杯连续敬献,装有新鲜樱桃的丝笼不断送来。在这芳草铺地落英缤纷的时节,大家觥筹交错,令人难忘。再后来,大唐的皇帝陛下——唐僖宗李儇,干脆把樱桃宴列入科举五宴:鹿鸣宴、琼林宴、鹰扬宴、会武宴和樱桃宴。想想在唐朝的时候,那些读书人,一朝进士及第,便呼引朋友,大开樱桃宴,衣冠济济,风华无比,该是怎样的盛况啊。一起吃樱桃,一起论诗论文,今天樱桃宴罢,明日便直上青云。不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吗?当然了,那个时候的樱桃太贵了,可不跟现在这样,一颗一颗的吃,一把一把地往嘴里填。提着篮子一边采摘一边往嘴里填,估计能被皇帝陛下心疼得诛九族。——真是个败家玩意儿。这样的结果,便是在《全唐诗》里面,樱桃被提到了94次,这何尝不是别样的炫耀。针对这种以樱桃为主角的文化现象,后人给它取了一个别致的名字,叫“樱桃制”。“樱桃制”的大致意思是说,文坛上形成的帝王倡导、文士崇尚的以描写吟咏樱桃为主要内容的诗、赋等作品的风尚。这里的“制”不同于指帝王命令的“制”的古代文体,而是一种以吟咏樱桃为主要内容的作品样式。吃樱桃吃出了一种文体形式,估计也只有充满幻想力的中国古人们才能干得出来。那他们怎么吃呢?古人们吃樱桃十分高雅。他们首先将樱桃去核放入碗中,放入新鲜的乳酪,或者加入一些糖浆,就是所谓的樱桃酪——一边吟诗作对,或者听曲看舞,一边美美地想用,可谓仪式感满满。宋代最有名的段子集《太平广记》里曾记载过唐时有个叫刘覃的人及第后吃樱桃的情景:而覃山积铺席,复和以糖酪,用享人蛮献一小盘,亦不啻数升。意思是说,皇帝赏赐你一棵樱桃的同时,还给你一块饼。先把樱桃皮戳破,让汁液流出来,先用饼蘸着吃了,然后再把果肉吃了。跟古时候的穷人闻着地主家的肉味吃俩玉米面饼子的效果差不多。当然了,我们知道唐代写樱桃最有名的大V是白居易。我们都知道,作为当时文艺圈最知名的人物,白居易的红颜知己比较多,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叫樊素,“樱桃小口”就是从她那来的,“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以当时的士大夫喜欢纳十三四岁的妾的背景来看,这“樱桃小口、杨柳小腰”,估计与香藕足、红酥手、熟桃臀、仙鹤腿等都是一样的词,香艳无比。而在外国,樱桃确实经常与香艳的场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在电影中,女性通常会用“弯腰提丝袜”、“舔嘴唇”、“吮樱桃”等小细节,来进行某种暗示。于是,樱桃便成了“污”的标志性符号。樱桃的英文单词“cherry”的另外一个解释,就是童贞。据说英语中有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语,“pop her cherry”,意为“夺去她的童/贞”。美国同样有着“cherry pickers”的俚语,指色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智利诗人聂鲁达,在他的代表作《二十首情诗与绝望的歌》中更是直白地写道:“我想在你身上去做,春天在樱桃树上做的事情。”意思估计就是——我想要你。文化人说污污的情话,就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