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活二阶追问,挑战你的惯常思维

对生活二阶追问,挑战你的惯常思维

解放书单:苏格拉底曾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人类也确实未曾停止过对美好生活的追问。今天我们再次探讨“何为良好生活”,意义何在?

刘擎:在我们这个时代,讨论这个话题不仅有意义,而且意义重大。从大的方面来说,人是很复杂的动物,在关心每一件具体事情的同时,还会关心全局——我是不是幸福,我这一生过得好不好?我们不会仅仅想着御寒、充饥等初级问题,还会思考一些终极问题。

在古代,中国人会关心自己的子孙后代怎么样,香火是不是得以延续。有人说,人死了之后什么都不知道了,何苦去想后代的事呢?但没办法,这就是人类精神的超越性,它会把局部和全局关联在一起,无法割裂。

在当下社会,人们不是不追问生活了,而是把追问简单化了有些人直接把“我们赚钱吧”当成答案。钱是一个抽象的东西,确实能象征一种追求,但这个象征是不是对,值得人们进一步讨论。所以,探求“何为良好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尤为必须。

解放书单:为什么用“良好”形容生活,而不是我们经常说的“快乐”或“幸福”等词?

刘擎:“良好生活”应该是英文“good life”翻译过来的。西方哲学家经常会使用特定概念,对应的中文有时翻成“善”,有时翻成“好”,和伦理生活关联在一起,就可以说“良好”。 良好生活,就像是对人生意义的发问所给出的回答,有点像我们讲的美好人生、理想生活。

陈嘉映先生会特别区别“快乐”和“良好”,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有的人会每个时刻都很快乐,但是却不美好。你会看到有的人衣食无忧,但是陷入一种纸醉金迷的生活;有些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或是吸毒者,很多时刻都在满足欲望,很多时刻都快乐,但是不能说他们是幸福的,他们的生活是良好的。

我们不会以那样的生活为榜样,那样的生活是沮丧的、灰暗的、无精打采的,他们自己也很少有人可以肯定地说自己过的是良好的生活。

解放书单:虽是一本伦理学的书籍,但作者还是在讲述中引用了很多故事,试图把伦理学拉到坚实的地面上。

刘擎:作者整个的思考方式和言谈写作都接近经典意义上的哲学。 让我们来重新看一下哲学的概念,哲学起源于古希腊的传统,苏格拉底的哲学一直是在地面上的,他没有说一些今天看来非常高大上,或是让我们都听不懂的话。他经常跑到古希腊的市场上,和老百姓讨论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美德,什么是美好的生活。

在《论语》中我们也看到,孔子和弟子们交流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包括道德的、政治的、人性的,他们都非常接近生活。

在最原初的意义上,哲学不应该离生活很远。但是经过发展,现在的哲学有个很强的倾向性,变得专业化了。知识化、专业化就需要很高的门槛,好像必须读个博士才能够看懂哲学。

作者反对这个倾向,他觉得哲学需要专业化,但是要看到专业化的弊端,那就是使哲学越来越远离对社会、对生活的意义,变成了一小部分人把玩的游戏了。他一直对这种现象非常警觉,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是他把哲学带回到原生意义上的一种思考,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努力。

解放书单:很多人想通过此类书找到一种生活的范本,您觉得《何为良好生活》能否起到这样的作用?

刘擎:现在关于哲学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不管什么都可以通过哲学严格地讲清楚,这个严格的道理,会变得像数学规律那样精密,对人生、对价值、对政治、对伦理都可以总结出一套精密的系统原则。

比如,保护黑熊要紧,还是救助失学儿童要紧,这样的问题在特定的环境下会成为问题,但是并没有固定的、单一的答案。哲学可以讲道理、谈推论,但并不能把我们的生活整理得干干净净。 不是说我们通达了哲学就掌握了一套宝典、一套法则,哲学不是生活的说明书,生活要远远复杂得多。

这并不是说哲学无用,但是一定要在特定的情景中分辨什么是无用的,什么是有用的,哲学里没有公式化的原理。

解放书单:普通读者通过这本书能够读懂些什么?

刘擎:说实话,虽然这本书的语言比较平白,但并不那么容易读懂。一般读者起初读起来会感到有些困难,但随着对作者写作风格的一点点熟悉,慢慢会比较容易理解。

我觉得这本书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带着读者进入思考的状态,它是那种能够破除偏见、挑战你对生活惯常看法的书。

或许,文章看上去有点绕,但就是要调动你生活中的感受和经验,进入一种生机勃勃的思考。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自我挑战,通过阅读可以让自己思考更多的东西。

解放书单:在您看来,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是良好的生活?

刘擎:美国有位哲学家曾说过,美好的生活就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良好的生活不是一个答案,给你一个现成的答案去生活,生活肯定也有枯燥无味的时候,生活充满了丰富的可能性。

就像作者提到的,良好的生活要求人们拥有一定的品质,这个品质我们一般理解为勇敢、骨气、不随波逐流,这些东西会成为你良好生活的一些组成部分。

另外,良好的生活是必定有痛苦的成分在里面的。是痛苦使快乐变得有品质,从而提升到幸福。在思维上反对教条主义,在生活上远离低级欲望,才能追求到良好的生活。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王一

●2020年哲学研究发展报告

●我们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还有学术讨论的能力吗?

●拒绝盲目争吵,一文全面梳理代孕争议

●邓晓芒:西方文化凭什么成为当今的强势文化

●法国大学的哲学系本科生在学些什么?

收藏

举报

(0)

相关推荐

  • 在应然与实然之间的思想探索

    "我们越是运用更多的眼睛.不同的眼睛去观察同一个东西,我们对这个东西的'概念'就越'完整'.我们也能越'客观'."--尼采<道德的谱系> 我为什么喜欢刘擎教授? 他是华 ...

  • 读书《魏晋清谈》;一次思想哲学的大解放

    读书《魏晋清谈》;一次思想哲学的大解放

  • 【2021年度 #博雅好书# 哲学书单】...

    [2021年度 #博雅好书# 哲学书单]关于哲学,历来没有统一的概念.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 小北为大家准备了2021年的哲学书单, 请pick一本开始新一 ...

  • 科学饮食与哲学思维

    科学饮食与哲学思维 作者│管怀伦 在我们传统知识体系中,几乎什么都不缺,就是少了科学知识.通过近代以来的恶补,国民的整体科学素养已经有了历史性的提升. 科学素养的提升必然带来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

  • 老子的逆向思维:价值主体与时间之道

    刘在平 什么是价值?通过书籍或网络查阅一下,说法很多.一种比较典型的说法是:"哲学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与功能.价值有两大要素:一是客体的 ...

  • 剽悍晨读:如何提升自信,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主播:Bobo 拥有自信,就意味着拥有更多机会,无论是找工作.约会还是和老板谈加薪,处处都需要自信力.但实际上,自信的人不一定总是感觉良好,他们也会紧张.焦虑,但是他们懂得如何克服消极的感觉,一如既往 ...

  • 《简单的逻辑学》07:生活中要尽量避免的一些思维陷阱

    逻辑学中,推理的错误可能仅仅只是意外,亦或是由于粗心,大意了,没有闪.但若是追根溯源的话,它们可能也是态度不端的产物,或者说,正是它们自身的某些缺陷导致了非逻辑思维的产生.   一些人在学完逻辑学后, ...

  • 科普纵横 | 地理学与生活—啤酒和尿布背后的地理学思维

    有一个流传已久,主题为"啤酒和尿布"的故事,它既充满了生活的温馨和乐趣,又体现了营销的智慧.但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却可以引出计算机数据挖掘领域一类方法论的创新,同时又有助于理解由此扩 ...

  • 《韧性思维》精读分享17:如何拥有信念(一)挑战你的工作思维

    韧性思维的第三个心理习惯是:拥有信念.有FAST思考法来管理自己的内心活动.在书中的45个思维练习里,有五个练习可以帮助拥有信念.第一个练习是挑战你的工作思维.

  • 英语启蒙:这些日常生活卡片,培养孩子的英语思维(附资料)

    写在前面 无论是学哪一种语言,闪卡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工具.在启蒙阶段,闪卡应该以日常生活类为主,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平时可以经常接触到,重复的机会更多一些,自然也就更容易记住了. 记得苗苗在上幼儿园的 ...

  • 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5个顶级思维

    转载请注明来源   "思维的深度,决定一个人的高度."   人生,就是一场邂逅问题的修行.不论是走荆棘的小路,还是宽阔的草原,问题就像脚下的路,一直走才会延伸. 而命运,就藏匿在我 ...

  • 别用自己的单点思维挑战老板的系统思维

    个人发展学会 陪你成长  持续精进 大家好,我是刘sir. 我今天和大家聊聊与领导的关系处理问题,那么领导关系中最大的痛点是什么呢? 前段时间,我们的职业辅导师收到了一位学员的提问. 他为与领导的关系 ...

  • 刘轶圣|法院审级改革,诉讼律师面临哪些机遇挑战【斑斓·新思维】

    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完善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的改革方案>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的<关于授权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开展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 ...

  • 生活处处是中医,真正中医思维在生活中!

    传统医学不像西医所想象的那么深奥,所讨论的.所在乎的不过是人的问题.每个人都应该最了解自己的身体,但我发现,大家宁可相信那些冷酷的死仪器,竟然不相信自己身体的敏感. 而且有很多人,每天都在自己吓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