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美—大杓鹬(2)
同一片天空,同一片家园!地球是野生动物和人类共同的家园!
盘锦湿地是我国3大鸟类迁徙路线的东部通道,是中国和世界重要的湿地。总面积约12.8万公顷,是我国高纬度地区面积最大的芦苇沼泽区,主要植物有碱蓬草、芦苇等,其中碱蓬草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潮间带植物,它们相连成片,嫣红似火,被人们形象地喻为“红海滩”。这里有世界第一大苇田,浩瀚无垠,辽阔高远。这里有鱼类45种,鸟类267种,其中,有国家一类保护鸟类4种,二类保护鸟类27种,“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保护的鸟类145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保护的鸟类46种。同时还栖息着大批濒危、脆弱的迁徙种群。每年3、4月份,大地苏醒,天气逐渐变暖,大批的候鸟也开始了北方迁徙繁殖的征程,盘锦是候鸟北迁的重要中转站。
2017年3月中旬,在辽河口自然保护区拍下部分大杓鹬照片,现予分享,敬请指正!
大杓鹬,体型硕大,体长63厘米。嘴甚长而下弯;比白腰杓鹬色深而褐色重,下背及尾褐色,下体皮黄。飞行时展现的翼下横纹不同于白腰杓鹬的白色。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带的河流。湖泊、芦苇沼泽、水塘,以及附近的湿草地和水稻田边,有时也出现于林中小溪边及附近开阔湿地。主要以甲壳类、软体动物、蠕形动物、昆虫和幼虫为食。有时也吃鱼类、爬行类和无尾两栖类等脊椎动物。繁殖期为4-7月,每窝产卵4枚。繁殖于蒙古东部和东西伯利亚、堪察加半岛和萨哈林岛。越冬在菲律宾、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在中国主要为旅鸟。部分在东北繁殖,为夏候鸟,部分越冬在台湾,为冬候鸟。春季于4月初至4月中旬到达东北繁殖地,秋季于9月下旬迁离繁殖地往南迁徙。常成小群迁徙。
常单独或成松散的小群活动和觅食。但在休息时或在夜间栖息地,则常集成群。繁殖期间则成对活动。行动迟缓而宁静。性胆怯,活动时常不断的抬头伸颈观望,长时间的站在一个地方不动,如有危险则立刻起飞。飞行时两翅鼓动缓慢,但飞得却较快。成群飞行时常排成“V”字形,降落时常滑翔。活动时个体间的联络或受惊起飞时常发出“会儿一会儿”的声音。主要在水边沙地或泥地上,以及水边浅水处觅时,觅食方式主要通过它长而弯曲的嘴插入水边沙地或淤泥中探觅隐藏于地下洞中的甲壳类和蠕形动物。也常在地表面啄取食物。觅食时常单独或成松散的小群觅食。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