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书法专业2017级篆刻课程结课作业展

陈昶

97年山东淄博人

课程感想:七周太短,眨眼即过。牙牙学语的七周也只眯到一丝表面,性子跳脱是我深入的阻碍。我这憨憨幻想自己是个苦行僧,一块石头一把刀是修行。

0 2

石佳璇

山东临沂人,上海市徐汇区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入展沙孟海奖全浙书法篆刻大展,浙江省女书法家书法篆刻展,上海市妇女书法篆刻展,上海市徐汇区书法篆刻展;获“笔墨丹青·情系师大”国画书法大赛优秀奖。

课程感想: 七周篆刻实践,我对于汉印及篆刻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用刀上,刀角的立与平、冲刀的快与慢及入刀的深与浅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在遵循刀法的同时亦要考虑笔法,“古印有笔尤有墨”,通过写印稿和汉篆,发现印章中的笔情墨趣。关于章法,颠覆了以往对于汉印的刻板认知,了解了汉印风格的多种样貌,在以后的创作学习中需要关注印面的整体效果与大关系的把握,盖以平正守法,险绝取势。

0 3

问晓天

九九年三月 上海生人

2019年上海市书法篆刻临摹展 入展

2019年上海市大学生书法篆刻展 优秀奖

2019年上海市杨浦区篆书临摹作品展 入展

2019年“笔墨丹青·情系师大”国画书法大赛 三等奖

课程感想:以刀为笔,以石作纸,刀石游走间,心中自有一股侠气,小小的方寸之间有见天地的气魄。七周转瞬即逝,王师带领我们从秦印入手,溯其源流,知其发展,从印章的起源到现状。我对刀法和印面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古人云:石中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书法篆刻的学习亦是如此,我们必须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加之不懈的努力,方能厚学而养墨。

0 4

宋新宇

1998年生于山东济宁;上海市徐汇区书法家协会会员。

作品曾获第四届“廉政文化进校园”书画比赛学生组特等奖;入展“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徐汇区书法篆刻展”,荣获“笔墨丹青·情系师大”国画书法大赛一等奖。

课程感想:通过七周的篆刻学习,让我对篆刻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理解。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在一方印中, 它应该既有豪壮飘逸的书体, 又有美观悦目的构图, 更要有刀法生动的刻韵。当我们对篆刻的学习具有一定基础之后, 不要急于给自己定型, 因为我们年轻, 有的是时间, 要继续拓宽视野, 什么东西都要去尝试, 接不接触新东西, 其感觉是不一样的。要多尝试, 不去尝试其间的美和特质你就体会不到, 自我封闭切不可。

0 5

胡越颖

本贯汴梁,生好为文,质性自然

课程感想:乘兴而行,好似经历“参禅”的三重境界,重识汉印,”偏爱、未知、骚动、半自觉、半生不熟”亦然来形容主观体验。印章背后有意念,毫厘间可见性灵,我们现在走过的路,或算是攒在日后某印的毫厘中了。

0 6

姚祎鋆

97年生人,上海人

课程感想:这次经历了将近两个月的训练,七周不断重复着临摹与创作,进步可谓相当大。我印象最深的是王老师对于我的肯定,说我在某一刻有了一种感悟,这种感悟是极其可贵的,我希望这种感悟能不止于现在,能够一直延续。本科还剩一年多,希望咱班能保持这种状态继续努力,后面的毕业展也可以展望一下了。

0 7

丁大洁

97年生于广西钦州

课程感想:从寒假开始慢慢接触秦汉印,从临摹开始积累篆刻能力,期冀能够掌握更多的技巧,加深对篆刻的理解。作为一个小白,这次的学习让我体会到刻印的更多的知识,秦汉印古朴、厚重的印风使我有了更多学习的乐趣。从秦汉印到流派印的学习让我系统的了解篆刻的衍变,特殊时期,有得有失,期待未来的学习。

0 8

王红

1999年生于山东莒县

课程感想:篆刻要有书法功底先篆后刻的基础,所以先学习书法,对认识篆文很重要;篆刻艺术学习以能直追秦汉,涉取明清诸家,入古出新,参照现代精品, 捕捉创作有现代生活气息的作品,达到作品能雅俗共赏为境界;必须深入传统进行临摹学习、创作手段,提高印外文化修养,培养艺术气质,追求时代气息;要求用刀熟练、字法正确,线条干净、布局合理,以突出个人风格,才能真正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精品来。

0 9

张瀚卿

98年生人,上海人

课程感想:经过七周篆刻课程,我对秦汉印章的特征和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在刀法、篆法上有了进步。具体表现在对深浅、快慢、起收笔等处理更加自如以及创作时取排布文字审美的提高。不断琢磨,力求“不以平废奇,不以奇废平”,两者能巧妙地结合,使奇者不失于怪,平者不流于板,呈现好的艺术效果。

10

贺成龙

98年,安徽合肥人

2019年上海书法篆刻临摹展入展

课程感想:七周篆刻从秦印入手再转入汉印将军印流派印,打破了意识中印面的平板,各种风格的规整,使之活化。但对于整体系统的学习自我深入程度远远不够,自我警醒!

11

李慕杰

2000年生,安徽皋城人

课程感想:经过了七周篆刻课程的学习,让我对篆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大一时初次深入学习古玺,对设计印稿方面产生浓厚兴趣,再到这次依次从秦印,到汉印,再到明清流派印的学习,我认识到自己还需要对一些相对稳定印面的强化训练,对不同线质的运用,以使自己的印面更加丰富,而不仅仅局限于擅用的技法。

12

黄崇梅

99年生 ,广西人

课程感想:这七周坚持学习下来 ,令我收获很大。刚开始接触篆刻的时候是在大一,从懵懂、胆怯到自然、平和,从理论到实践,这迈出了很大一步。我了解到篆刻的多重风格,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风格,甚至一个朝代里也存在丰富的篆刻风格,这是篆刻艺术发展不断进步的表现。这期课程的学习会一直指引我继续走篆刻这条路。

13

赵文馨

1999年生,安徽淮北人

课程感想: 这次的创作风格限定为秦汉印,老师要求我们自己选定风格,此次我的汉印风格以工稳为主。在近日汉印的临摹中,我发现汉印不应该只是我之前浅显理解的四平八稳,端庄方正,而是有不同时期的不同状态,稳中求变。我们在临摹创作时要把握汉印的厚重,不能轻浮,但又不能只注意厚重端正;要有一定的变化生气,不能过于死板,也不能使印面显得浮躁小气。要在“工稳”中求“奇趣”。

14

马德耀

课程感想: 会与不会是有本质区别的,在课程中,你可以刻的不好,但一定要学会刻。这次的篆刻课程,我学会了刻印,好与坏就另说吧。当大家都学会方法,清楚方向的时候,好与坏是用心和不用心的结果。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

15

葛天

河南新乡人

大学期间两次获得专业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课程感想: 本次课程加深了对篆刻的理解,审美上有所提高,希望能够继续进步,学习、把握不同风格印章,并且提高创作能力。

16

王腾萱

98年上海人

课程感想: 这次的篆刻课程先由秦印入手,再到以汉印为主体的深入探究,让我们对汉印的认知上有了新的突破。汉印的规整匀称和圆润是其一,还需将其灵活化,线条上看似统一和谐,其实富有变化和力度。通过对秦汉印中不同类型风格的印章进行临摹,使我们在创作中能对整体有明确的把握,开拓自己的思维,在审美感知上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因此收获颇丰。

17

黄梦媛

1999年生于安徽宣城

课程感想:七周的篆刻课程转眼就结束了,这段时间里我有很多感想,第一周刻秦印的时候,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但是秦印的临摹和创作,让我慢慢找回了刻章的热情。后来到了汉印,先临摹再创作,回过头来又临摹,正是体现了汉印如此重要。到最后刻明清流派印的时候,也是在找寻汉代的风格。总的来说七周里收获颇丰。

18

梁运杰

广西贺州人

课程感想:七周的篆刻课,从最初的临摹,感觉自己在不断的进步,可后来到了后面的创作,慢慢的自己开始有点力不从心了,自己始终都想不明白,想不明白一个字该如何去变化,搞不清楚一个印面的设计该如何去审美。字形变化对于我来说可以讲一直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首先因为自己思想观念的落后,然后就是审美能力不太强,思维的禁锢,因而到了后期创作的时候总是特别的艰难曲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