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延迟满足能力, 要掌握这些技巧, 很多家长都做错了

以前有个新手妈妈跟我分享她的教育方式,煞有介事的对我说“你知道怎样让孩子不哭闹吗?”我不解的看向她。

她接着说“为了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孩子一哭我就拿着表计时,等三分钟左右才去抱孩子,这样下来孩子就会变得不是那么爱哭了,带起孩子来也更轻松了。”

点击加载图片

听了后我诧异的看着她,这种做法根本培养不了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反而还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很不好。

关于培养孩子延迟满足能力会有很多误区,所以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现在还会有很多父母,培养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方法是错误的,甚至出现了扭曲的教育观念。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培养延迟满足能力呢。

点击加载图片

玩具店里孩子看到一辆玩具汽车,脱口而出的想要,父母就马上满足他。其实并不能这样,尽量要去慢点给他,或者让他通过一定方式来获得,否则以后就会形成一种见到什么就要什么的恶劣行为,导致没有自控力。

对于一些孩子喜欢的东西,都是要去慢慢给予,并不能说孩子今天想要这个,马上就给他买,明天又想要其他的了,还是给他买了,那后天呢?大后天呢?每天想要的东西都不一样,每天都给他买吗?所以不能马上就满足孩子,而是要慢慢给予,意在培养孩子的耐力。

点击加载图片

但是相对于两岁以前婴幼儿,父母还是需要及时并充分的满足孩子的要求的,毕竟在那个年龄段还不需要培养这种延迟满足的能力。

对待婴儿的哭闹父母该怎么办呢

其次,在很多父母的心里都会形成一种误区,他们认为为了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等孩子哭了就故意不去抱,因为害怕孩子会养成容易哭闹的习惯。

所以会等她哭了几分钟之后再去抱她,或者对孩子说不哭的孩子妈妈才会抱,哭了就不会抱了,虽然出发点是希望孩子不哭不闹,但这种做法其实是一点科学依据都没有的。

点击加载图片

因为小婴儿还不会说话,但唯一的表达方式只是哭,他不懂得怎么表达他饿了,他要尿尿了,他不舒服了,反而在他这个年龄段得到的回应,越及时长大后更容易拥有延迟满足能力。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那个年龄段的小孩子是很纯真的,他非常的信任父母,也非常的相信周围的世界。所以他们就相信会被父母满足,因此也就放心大胆地用哭闹来表达了自己的需求。然后开始了等待。

那么孩子哭闹不止我们该怎么样让孩子学会等待呢?

首先我们要做的一点就是不要去溺爱孩子,所谓的溺爱,就是他想要什么就立马给他什么。要让孩子在“想要”跟“得到”之间去学会等待,而不是用哭闹不止来威胁我们。

点击加载图片

举个例子来讲,你正在打一通很重要的电话,孩子却一直缠着你想跟你聊天,那么这时你可以对孩子说:“宝宝可以等妈妈忙完手头的事,打完这通电话再陪你玩吗?”这样做也是满足了孩子的需求,但并不是立马放下手头重要的事去满足孩子,这样做孩子才会学会要等待才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其次,父母需要稳定的给孩子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感。这样做孩子延迟满足能力才会得到提升。因为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就是说越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要。

我们小区有个小女孩子,表面上特别的乖巧从来不跟父母哭闹,但是总是有妈妈告诉我说她偷偷地拿别的小孩子的玩具,然后藏起来偷偷带回家。

后来被小孩子父母发现了,小孩子的父母问他为什么拿别人的玩具,他一直说,他没有这个玩具,但是很喜欢就拿走了,很奇怪对吧,一个乖乖巧巧的小女孩却做了这种偷盗的事。

点击加载图片

等后面了解了他的家庭才知道原来他是因为真的没有,他的父母从来不给他买玩具,她想买什么父母都觉得是浪费钱,所以时间过得久了,他就不再像父母说了想要玩具的事了,而是转向了别的小孩子的玩具,所以这很大一点,都是因为家庭的缘故,原因大部分在于父母对他的方式有关系。

所以有时候我们还是需要满足孩子,因为能很好地被满足的孩子,心里会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他们就会相信父母,坚信生活中一切是美好的,也不会对父母很失望。

所以在我们能力范围内的东西,一定要尽力的去满足孩子,如果是在能力范围外,我们可以跟孩子说清楚,跟孩子商量。而不是简单地否定孩子。

关于延迟满足能力的论证有哪些?

最早来说,提出延迟满足能力的,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沃尔玛特·米歇尔博士。1966年他的棉花糖实验轰动全球先结果让很多家长都知道了延迟满足能力的重要性。被育儿届奉为宝典,是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启蒙。

其实,所有的父母的出发点,都只是想让孩子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父母爱孩子都只是希望孩子以后走的路能顺畅些,父母对孩子的爱都很无私,都仅仅只是孩子以后的人生更简单一点,所以父母都希望培养一个拥有延迟满足能力的孩子,这能让他以后少走很多弯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