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宣传先进典型的规律,一般都是自下而上推出。先由基层发现、培养、总结、上报,再一级一级汇报情况。由军区有关部门根据典型的意义和价值,确定典型宣传的时机和规模。然后,由各新闻口组织采访报道。
而在汶川抗震救灾中,直接由我们电视口发现、采访、报道的“全国抗震救灾模范”杨军,却没有按照习惯套路走相应程序。
5月23日上午,我们新闻大帐篷走进来两位年轻军人。一位是膀宽腰圆的青岛警备区政治部新闻干事姜书逸,另一位是体态偏瘦、面带羞涩、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的中尉军官。
由左至右:姜书逸、付加才、杨光富、冀惠彦、杨军、王学伦
姜书逸介绍说:“这位是我们警备区海防九团的排长杨军。”随后,我们便听到一名军人带领486名羌族乡亲脱险的动人故事。5月12日午饭后,在绵阳市北川县禹里羌族乡水秀村,回家休婚假的杨军正在和未婚妻彭丽娟布置新房。他俩一边布置新房,一边商量第二天举行婚礼的具体细节。突然,天旋地转,大地震颤,山体轰鸣,房屋坍塌。身为军人的杨军反应敏捷,一把将还在惊吓中发愣的未婚妻拖出屋门。新房瞬间在剧烈的摇晃中倒塌,新婚殿堂变成了一片废墟。强烈地震发生之际,山坡上的巨石“轰隆隆”向山下砸来。全村房屋被震塌、被砸塌,惊慌失措的村民们哭喊着,惨叫着,躲闪着。整个山村,刹那间处于死亡的威胁笼罩之下。杨军死里逃生,第一反应就是先把埋在废墟里面的乡亲们挖出来。此后整整6个多小时,杨军和其他没有受伤的村民一起,从倒塌的房屋中搜寻挖救出来40多名被埋群众。本村除了53名失去联系和4名当场遇难的村民外,其余人员全部被找到。由于杨军带领村民搜救及时,水秀村羌族民众的伤亡降到了最低点。地震发生以后,道路中断,通信中断。水秀村依傍的山体发生大面积滑坡,往日秀美的山村成为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眼看着河里的水一天天往上涨,处在“孤岛”境地的村庄随时有被河水淹没的危险。杨军和村干部们商量:现在村里缺医少药,接下来不知道会不会有更大的余震。我们不能在这里坐以待毙,必须马上行动带领村民向安全的地方转移。杨军和村干部们统一意见之后,开始分批带领全村幸存的486名乡亲往山外转移。17日早上5点,杨军带领最后一批群众踏上了艰苦的转移之路。杨军带领的这一批人中,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只有2个月。在杨军的带领下,大家穿行在陡峭的山岭中。遇险避险,遇坡爬坡。遇到陡峭坡坎,年迈老人走不动,杨军就一个一个地背过去。50多公里山路,杨军来回倒替照应乡亲们,至少多跑了30公里。经过近20个小时的艰难跋涉,水秀村最后一批村民扶老携幼,翻越4座大山,顺利转移到绵阳市九洲体育馆。
我们被杨军临危不惧、勇于担当的军人本色深深感动,当即就向正在灾区采访的中央电视台军事部副主任冀惠彦进行汇报。恳请冀副主任向央视有关栏目,积极推荐、介绍这位典型人物的生动事迹。冀副主任听了我们的汇报,对杨军这位典型很感兴趣。他专门赶到军区前指,当面听取杨军的详细讲述。冀副主任新闻敏感性强,作风扎实,雷厉风行,协调力度大,是央视老资格记者。5月24日,他带领杨军赶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组。访谈栏目组记者王韵权,在演播室采访了杨军。5月25日晚,首都体育馆举行“情暖汶川·我们在行动——全国社会组织抗震救灾募捐义演”。各路明星大腕纷纷登台表演,积极行动为灾区募捐。在穿插来自抗震救灾现场一线报道环节,冀副主任和杨军一同登场,介绍了军人和军事记者在灾区的英勇表现。二人真实感人的讲述,令现场观众肃然起敬,并将募捐义演推向了高潮。我们根据杨军这一典型宣传的现实需要,在5月28日赶到绵阳市九洲体育馆。杨军的家人及村子里面转移出来的400多名乡亲,都被临时安置在这里。听说我们是来采访拍摄杨军,村长杨光富和许多村民自发围拢过来,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着杨军的好。都说要不是他在地震发生以后带头组织村民自救,一家一户地查找扒出被废墟掩埋的乡亲,村里会有更多人在这场大灾中遇难。在羌族乡亲们心目中,杨军就是一位了不起的救命大英雄。而此时此刻的杨军和他爱人彭丽娟,并没有稍显懈怠和放松。他们一刻不停地为安置在体育馆的羌族乡亲们服务:谁家的孩子哭了,他们会帮着哄一哄;谁家的老人病了,他们就联系医生看病拿药。杨军身穿军装,成为九洲体育馆最显眼的志愿者。一直到6月19日,他才告别羌族乡亲返回山东部队驻地。
2008年7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用2分多钟的时间,以《一名军人和他486名羌族乡亲脱险记》为题,报道了杨军的事迹。2008年10月,杨军被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联合表彰。10年后的2018年,杨军由海防九团政治处副主任,转隶为海军陆战队某旅任纪检监察科科长。之后他转业回到了原籍,成为四川省绵阳市公安局一名民警。他在微信中给我写下一段话:“十三年前,我探亲回家。正巧赶上大地震,与乡亲们生死与共一个多月。现在我转业回到家乡,更要为保一方平安尽一名人民警察的责任。”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王学伦,从军四十载,现退休赋闲。偶尔写点文字,纯属兴趣使然,愿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大家。
1.来稿字数需要300以上,含个人简介方可加注原创标识,不加注原创无法添加到个人专辑。2.本公众号已经与360个人图书馆同步,不加注原创无法同步360文库。3.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后台大数据会自动过滤,花费时间编辑后将无法推送,请自尊。5.发稿邮箱:917141698@qq.com。邮箱来稿需要添加主编微信917141698,以便沟通相关事宜。6.严禁把发到朋友圈、文学群的稿子私发编辑或邮箱,阅读量低于100者,将控制刊推后续来稿。7.【军旅原创文学】创刊号已经开始筹划,欢迎广大军旅文学爱好者赐稿指导!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