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伦‖汶川记忆:第七章 杨军的故事

第七章  杨军的故事

部队宣传先进典型的规律,一般都是自下而上推出。先由基层发现、培养、总结、上报,再一级一级汇报情况。由军区有关部门根据典型的意义和价值,确定典型宣传的时机和规模。然后,由各新闻口组织采访报道。

而在汶川抗震救灾中,直接由我们电视口发现、采访、报道的“全国抗震救灾模范”杨军,却没有按照习惯套路走相应程序。

5月23日上午,我们新闻大帐篷走进来两位年轻军人。一位是膀宽腰圆的青岛警备区政治部新闻干事姜书逸,另一位是体态偏瘦、面带羞涩、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的中尉军官。

由左至右:姜书逸、付加才、杨光富、冀惠彦、杨军、王学伦

姜书逸介绍说:“这位是我们警备区海防九团的排长杨军。”
随后,我们便听到一名军人带领486名羌族乡亲脱险的动人故事。
5月12日午饭后,在绵阳市北川县禹里羌族乡水秀村,回家休婚假的杨军正在和未婚妻彭丽娟布置新房。他俩一边布置新房,一边商量第二天举行婚礼的具体细节。突然,天旋地转,大地震颤,山体轰鸣,房屋坍塌。
身为军人的杨军反应敏捷,一把将还在惊吓中发愣的未婚妻拖出屋门。新房瞬间在剧烈的摇晃中倒塌,新婚殿堂变成了一片废墟。
强烈地震发生之际,山坡上的巨石“轰隆隆”向山下砸来。全村房屋被震塌、被砸塌,惊慌失措的村民们哭喊着,惨叫着,躲闪着。整个山村,刹那间处于死亡的威胁笼罩之下。
央视新闻截图:杨军家乡秀水村瞬间成为废墟
杨军死里逃生,第一反应就是先把埋在废墟里面的乡亲们挖出来。此后整整6个多小时,杨军和其他没有受伤的村民一起,从倒塌的房屋中搜寻挖救出来40多名被埋群众。本村除了53名失去联系和4名当场遇难的村民外,其余人员全部被找到。由于杨军带领村民搜救及时,水秀村羌族民众的伤亡降到了最低点。
地震发生以后,道路中断,通信中断。水秀村依傍的山体发生大面积滑坡,往日秀美的山村成为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眼看着河里的水一天天往上涨,处在“孤岛”境地的村庄随时有被河水淹没的危险。
杨军和村干部们商量:现在村里缺医少药,接下来不知道会不会有更大的余震。我们不能在这里坐以待毙,必须马上行动带领村民向安全的地方转移。
杨军和村干部们统一意见之后,开始分批带领全村幸存的486名乡亲往山外转移。17日早上5点,杨军带领最后一批群众踏上了艰苦的转移之路。
杨军带领的这一批人中,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只有2个月。在杨军的带领下,大家穿行在陡峭的山岭中。遇险避险,遇坡爬坡。遇到陡峭坡坎,年迈老人走不动,杨军就一个一个地背过去。50多公里山路,杨军来回倒替照应乡亲们,至少多跑了30公里。经过近20个小时的艰难跋涉,水秀村最后一批村民扶老携幼,翻越4座大山,顺利转移到绵阳市九洲体育馆。
央视新闻截图:绵阳九洲体育馆
我们被杨军临危不惧、勇于担当的军人本色深深感动,当即就向正在灾区采访的中央电视台军事部副主任冀惠彦进行汇报。恳请冀副主任向央视有关栏目,积极推荐、介绍这位典型人物的生动事迹。冀副主任听了我们的汇报,对杨军这位典型很感兴趣。他专门赶到军区前指,当面听取杨军的详细讲述。
冀副主任新闻敏感性强,作风扎实,雷厉风行,协调力度大,是央视老资格记者。5月24日,他带领杨军赶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组。访谈栏目组记者王韵权,在演播室采访了杨军。
赈灾募捐义演现场
5月25日晚,首都体育馆举行“情暖汶川·我们在行动——全国社会组织抗震救灾募捐义演”。各路明星大腕纷纷登台表演,积极行动为灾区募捐。在穿插来自抗震救灾现场一线报道环节,冀副主任和杨军一同登场,介绍了军人和军事记者在灾区的英勇表现。二人真实感人的讲述,令现场观众肃然起敬,并将募捐义演推向了高潮。
赈灾募捐义演现场
我们根据杨军这一典型宣传的现实需要,在5月28日赶到绵阳市九洲体育馆。杨军的家人及村子里面转移出来的400多名乡亲,都被临时安置在这里。听说我们是来采访拍摄杨军,村长杨光富和许多村民自发围拢过来,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着杨军的好。都说要不是他在地震发生以后带头组织村民自救,一家一户地查找扒出被废墟掩埋的乡亲,村里会有更多人在这场大灾中遇难。在羌族乡亲们心目中,杨军就是一位了不起的救命大英雄。
而此时此刻的杨军和他爱人彭丽娟,并没有稍显懈怠和放松。他们一刻不停地为安置在体育馆的羌族乡亲们服务:谁家的孩子哭了,他们会帮着哄一哄;谁家的老人病了,他们就联系医生看病拿药。杨军身穿军装,成为九洲体育馆最显眼的志愿者。一直到6月19日,他才告别羌族乡亲返回山东部队驻地。
央视新闻截图:杨军夫妇照顾受灾乡亲
2008年7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用2分多钟的时间,以《一名军人和他486名羌族乡亲脱险记》为题,报道了杨军的事迹。2008年10月,杨军被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联合表彰。
采访杨军夫妇
10年后的2018年,杨军由海防九团政治处副主任,转隶为海军陆战队某旅任纪检监察科科长。之后他转业回到了原籍,成为四川省绵阳市公安局一名民警。他在微信中给我写下一段话:“十三年前,我探亲回家。正巧赶上大地震,与乡亲们生死与共一个多月。现在我转业回到家乡,更要为保一方平安尽一名人民警察的责任。”
************************
前文回看:
第一章 紧急驰援
第二章  艰难七日
第三章  东河口的宁静
第四章  珍贵的视频
第五章  突发性耳聋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作者简介

王学伦从军四十载,现退休赋闲。偶尔写点文字,纯属兴趣使然,愿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大家。

【重要提示
1.来稿字数需要300以上,含个人简介方可加注原创标识,不加注原创无法添加到个人专辑。
2.本公众号已经与360个人图书馆同步,不加注原创无法同步360文库。
3.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后台大数据会自动过滤,花费时间编辑后将无法推送,请自尊。
4. 了解《军旅原创文学》同题作品征文详情,请点:【军旅原创文学】同题作品征文启事
5.发稿邮箱:917141698@qq.com。邮箱来稿需要添加主编微信917141698,以便沟通相关事宜。
6.严禁把发到朋友圈、文学群的稿子私发编辑或邮箱,阅读量低于100者,将控制刊推后续来稿。
7.【军旅原创文学】创刊号已经开始筹划,欢迎广大军旅文学爱好者赐稿指导!
8.了解平台情况点击: 军旅原创文学公告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0)

相关推荐

  • 汶川特大地震,我的一些记忆……

    信息,从这里触达民歌圈 十三年,沧海桑田! 今天是5月12日,距离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三年. 早上,人民日报的公众号推送了为纪念汶川地震而特别制作的歌曲视频<生生不息> ...

  • 汶川雁门乡月里村羌寨

    参加成都317户外组织的汶川雁门羌寨杀年猪活动.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汶川.车子行走在都汶高速上,对岸的标牌告诉着人们,那条沿着水边的公路就是地震前通往汶川的道路. 沿途的大山令人生出敬畏之心.连绵的山脉 ...

  • ​王学伦‖汶川记忆:第三章 东河口的宁静

    第三章  东河口的宁静 2008年,济南军区参加抗震救灾部队,分别部署在南线和北线两大区域. 南线部队:军区前指.20集团军军部及所属部队.54集团军127师,分别部署在都江堰.彭州.德阳.汶川.理县 ...

  • ​王学伦‖汶川记忆:第四章 珍贵的视频

    第四章 珍贵的视频 6月18日下午,我们正在青川方向的"猛虎师"(54集团军162师)采访.从都江堰军区前指政治部传来消息:当日凌晨四点多钟,某"铁军师"师直炮 ...

  • ​王学伦‖汶川记忆:第五章 突发性耳聋

    第五章 突发性耳聋 2008年7月12日早晨,没等手机闹铃响起,我就早早醒来. 当天正值发生大地震两个月整,我们安排了不少采访任务.5点多钟,我瞟了一眼帐篷窗口,外边还是漆黑一片.我从用几捆矿泉水作床 ...

  • ​王学伦‖汶川记忆:第六章 感谢卫星直播车

    第六章  感谢卫星直播车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前面说过,济南军区抗震救灾部队部署到灾区以后,电视新闻宣传受到传输条件制约,一度使许多部队抢险救灾的新闻画面传不到北京.官 ...

  • ​王学伦‖汶川记忆:第一章 紧急驰援

    [前  言] 2008年,对中国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在历经数年的宣传和期待之中,曾经遥远的奥运梦想已经近在眼前.历来被世界瞩目并寄托着理想期盼的奥运会,将在北京落地开花.全民为之欢呼雀跃.为之释放 ...

  • ​王学伦‖汶川记忆:第二章 艰难七日

    第二章  艰难七日 回忆起参与汶川抗震救灾电视报道70天的经历(我在2008年7月21日返回济南,我们记者站最后两名记者坚守了整整100天,才跟随最后一批参加抗震救灾部队撤离),让我最为犯难.最有压力 ...

  • ​王学伦‖汶川记忆:第八章 火炬手的荣耀

    第八章  火炬手的荣耀 2008年,我们国家有两件大事:一是突然爆发的"5.12"特大地震:二是盼望已久的北京奥运会开幕. 我作为一名军人,一名军中电视人,跟随部队参加抗震救灾是职 ...

  • 【军旅琐忆】王学伦‖汶川记忆(全文)

    [前  言] 2008年,对中国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在历经数年的宣传和期待之中,曾经遥远的奥运梦想已经近在眼前.历来被世界瞩目并寄托着理想期盼的奥运会,将在北京落地开花.全民为之欢呼雀跃.为之释放 ...

  • 筹码学精讲:第七章?筹码与成交量和K线走势的关系

    筹码学精讲:第七章 筹码与成交量和K线走势的关系 通过这部分学习可以弥补筹码的缺陷,也就是如何判断筹码的归属问题以及其中的原理.并为下一个章节做一定的铺垫. 首先建立两个概念--筹码的沉淀和筹码的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