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种猪主要依靠进口?“曾祖代”“祖代”有什么不同?
我国是一个猪肉消费大国、养猪大国,但从生产效率、技术水平上来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养猪强国。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养猪业已经从散养大国发展为集约化养猪大国,但养猪水平总体还比较落后,尤其是在种猪改良方面,我国优秀种猪目前任然主要依赖于进口。
为什么要进口种猪?
我国地方猪种经历了两次冲击,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留下大量血缘不清的杂种,促使一些地方良种的混杂,甚至泯灭。50年代开展的大规模“杂交改良”运动,导致大量地方品种血缘混杂、群体系谱不清,或其他影响。80年代以来产生了大量以大白等引入猪种为终端父本的瘦肉型经济杂交猪种。据统计,我国目前有28个地方猪种,且数量仍在持续下降,约87.5%的中国地方猪种群体规模在不断变小,其中八眉猪、定县猪、福建黑猪等10个品种濒临灭绝,我国独具特色的地方猪种,如太湖猪、三江白猪、莱芜黑猪、金华猪、成华猪几乎都在进行简单保种,其优良的遗传性能并没有被充分利用。
我国种猪主要依靠进口?“曾祖代”“祖代”有什么不同?
而国外对我国地方猪种却进行了充分的利用,主要是通过引进梅山猪、民猪、金华猪等品种,在杂交、回交、配套系育种的同时通过利用分子遗传、生物技术寻找高产、肉质主效基因,等分子育种手段将我国地方品种的优良特性结合到本地猪种中来提高其本国猪种的繁殖性能和肉质相关性状。再加上国外生猪品种原有的日增重快、瘦肉率高、产仔多、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等优势,使得改良后的产品符合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满足人们对大量肉食品的消费需求。
我国种猪主要依靠进口?“曾祖代”“祖代”有什么不同?
因此,近年来,我国的一些生猪养殖企业纷纷从国外大量引进种猪。我们主要从美国、法国、丹麦、加拿大等国家引进大白猪、长白猪、皮特兰、杜洛克、汉普夏等多个品种或品系,每个品系种猪之间又各有特点。目前,丹系种猪在我国市场逐渐被压缩,而美系、加系、法系似乎有三分天下的趋势。
“曾祖代”、“祖代”都有什么不同?
我们经常会在种猪介绍上看见“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这些名词,它们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它们都是育种学上的概念,是对某一阶段具有某种特点的畜禽的称呼。曾祖代(GGP),是用于传代的纯种繁育群,生产纯种猪只;祖代(GP),是第二代用于扩繁的杂交制种群,生产二元母猪;父母代(PS),是第三代猪群,生产三杂,四杂,商品猪;商品代(Hogs),是父母代繁殖,商品猪育肥后就可以出栏,原则上商品代不能种用。
我国种猪主要依靠进口?“曾祖代”“祖代”有什么不同?
生猪产业一直是我国畜牧业的支柱产业。由于不注重引种后系谱管理、性能测定等工作的执行,我国养猪企业长期处于“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状态之中,种猪育种没有取得长足的进展,使得我国养猪业受制于其他种猪育种先进的国家。所以,从国外进口的种猪,引进后仍要重视和坚持本土化育种工作,不断学习和创新,建立起一个高效育种体系,降低对国外优良种猪的依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