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专题】关于土壤盐碱化的最全整理

盐碱地是中国最主要的后备土壤资源,改良利用盐碱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但盐渍化土壤因较高的盐分含量不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是限制我国农林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且治理工作十分艰巨。目前为止,我国还有80% 左右的盐渍土尚未开发利用,所以如何开发利用盐渍化土地资源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盐碱地的分类:
盐碱土形成的实质是可溶性盐类在土壤中发生重新分布,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超过了正常值。轻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 .1%~0.2% ;中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2%~0.4%;重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4%~0.6% 。
√ 天然形成的盐碱地滨海地区:含盐主要以氯化钠为主,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 地下水形成的盐碱地内陆地区:含盐主要以硫酸钠为主。
√ 苏打盐碱地:含盐主要以碳酸钠碳酸氢钠为主。
√ 人为造成的盐碱地次生盐渍化盐碱地: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等。
二、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原因
当前,土壤盐碱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盐碱地是指地下潜水位升高、矿化度增强,加上气候干旱和蒸发强烈,导致深层土壤盐分向表土迁移,表土盐化或碱化程度加重的现象。
土壤盐渍化分为原生盐渍化和次生盐碱化两类。其中不受人为影响,自然发生的土壤盐渍化为原生盐渍化;而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土壤盐渍化为次生盐渍化。土壤盐渍化不仅是限制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主要因子,也是制约滨海地区盐碱地改良绿化、沿海防护林营造等林业项目的重要影响因子。
(一)自然条件
盐随水动,土壤和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分,所以土壤水分的运动对于土壤中盐分累积有重要的影响。地下水越浅,蒸发作用越强,越易引起地表积盐,可见,地下水深浅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盐碱化。
1 )气候条件
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气候条件对水的运动有重要的影响,大气降水可以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补给,大气水分蒸发使土壤水形成向上的运动,可见气候条件是引发土壤盐碱化的重要前提。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土壤盐分随水分的蒸发向上运动,使盐分积累在土壤表层,如此过程长期反复进行,就会造成土壤盐渍化。
2 )地理条件
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也就与盐分的移动和积聚有密切关系,从大地形看,水溶性盐随水从高处向低处移动,在低洼地带积聚。盐碱土主要分布在内陆盆地、山间洼地和平坦排水不畅的平原区,如松辽平原。从小地形(局部范围内)来看,土壤积盐情况与大地形正相反,盐分往往积聚在局部的小凸处。
3 )地质条件
质地粗细可影响土壤毛管水运动的速度与高度,一般来说,壤质土毛管水上升速度较快,高度也高,砂土和粘土积盐均慢些。地下水影响土壤盐碱的关键问题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容易积盐。
4 )水文条件
河流及渠道两旁的土地,因河水侧渗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积盐。沿海地区因海水浸渍,可形成滨海盐碱土。
(二)人为活动
人为活动主要通过改变自然条件来影响土壤盐碱化程度。如有些地方浇水时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积盐,使原来的好地变成了盐碱地,这个过程叫次生盐渍化。为防止次生盐渍化,水利设施要排灌配套,严禁大水漫灌,灌水后要及时耕锄。
三、盐碱地的危害:
盐害:
Ø 过量的可溶性盐会影响作物吸水,导致作物吸水困难,可能造成烧苗等。
Ø 当某种离子浓度过高会影响其他离子的吸收,进而影响作物养分的吸收。
Ø 某些离子对作物具有直接的毒害作用,如氯离子可能对作物造成灼伤。
Ø 过量的可溶性盐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进而影响作物的养分供应。
碱害:
Ø 铁锰锌形成溶解度低的化合物,降低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Ø 钠盐分散力高,破坏土壤结构,恶化土壤物理和生物学性状;
Ø 强碱破坏植物根部各种酶,影响作物新陈代谢,进而影响作物生理活动。
四、盐渍土改良措施
国内盐碱地改良常用的方法包括物理改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和耕作改良措施。
(一)物理改良措施
1 )平整土地
平整土地可使水分下渗均匀,提高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状盐渍化。
2 )深耕深翻
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大致为地表层多,而下层少,经过深耕深翻,把表层土壤中的盐分翻扣到耕层下边,把含盐较少的下层土壤翻耕到表面。翻耕既能疏松耕作层,切断土壤毛细管,又能减弱土壤水分蒸发,有效地控制土壤返盐。
3 )台田模式
“上农(棉、粮)下渔”模式是在盐碱地上新开挖或将原有坑塘改造为池塘,进行渔业养殖;挖池产生的土方堆筑台田,经淡水或降雨压碱改造后进行农林种植的立体生态农业开发模式,该模式对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土质黏重、透气透水性差、土壤贫瘠、含盐量1%左右的重度盐碱地较为适宜。
在“上农(棉、粮)下渔”模式开发中,要做到与骨干水利工程和农田基本建设工程相结合,按流域、灌区对山、水、林、田、路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形成“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塘成网、树成行、渠相连、路相通”的高产、优质、高效农渔业综合园区,实现渔农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发挥模式综合效益。
4 )微区改土(客土)
深翻改土是把盐碱土就地挖沟深翻,表层含盐量高的熟土垫在沟底,挖出的深层土放在地表。该办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盐分,但用工量大,维持的时间有限,适用于小面积集,约经营的土地。
换土是把盐碱土运走,换上一层好土,或者运走一部分,盐碱土,把好土与留下的盐碱土混合。这样也能有效地降低,土壤含盐量,但需要的好土量大,来源和运输都成问题,因而,生产成本较高,只适用于特殊的土地利用。
5 )隔层阻盐
隔层阻盐措施指通过设置隔盐层来破坏土体原来的毛管系统,增加土壤孔隙度,利用地上降雨、灌溉水对隔层以上土壤淋洗盐分或通过隔层切断土壤的毛细作用,阻隔地下水向上层运动引发返盐。同时,隔层还能通过降低土壤累计蒸发量来降低土壤积盐量,达到改良盐碱的目的。隔盐材料应用较多且降盐控盐效果较为理想的有河沙、炉渣、陶粒、沸石、蛭石、玉米秸秆等,在盐碱地刺槐造林中采用沸石、陶粒和河沙作为隔盐层材料均有助于土壤保墒控盐、改善植物光合特性以及促进刺槐生长,其中以沸石作为隔盐材料效果最佳。
6 )暗管排盐
暗管排盐技术是利用专用机械将带孔PVC波纹管按照一定坡度埋设在地下水临界深度以下,高于暗管的含盐地下水流入暗管后从排水沟集中排走,使地下水位降低至暗管埋深以下,拉大地下水与耕层距离,抑制地表蒸发引发的严重返盐。同时,通过降雨或灌溉水对高盐土壤的不断淋洗,降低暗管之上土壤层的含盐量。
暗管排盐技术具有无化学材料污染、易渗水沙壤区效果明显、占地面积少、对耕地的机械化耕作无影响等特点,但暗管材料与管径、方向、间距、坡度均需按照土壤特性及田间排水条件进行设计,铺设与清洗维护时的机械自动化程度与施工精度对工程排盐效率有很大影响。
7 )灌水洗盐
灌水洗盐在水源丰富的盐碱地区常用。一般是在土壤表层盐分含量高时,用淡水漫灌,使盐分随水分下渗到土壤深层。
(二)化学改良措施
化学改良就是应用一些酸性盐类物质来改良盐碱地的性质,降低土壤的酸碱度和含盐量,增强土壤中微生物和酶的活性,促进植物根系生长。
化学改良盐碱土壤的作用方式:一是凝聚土壤颗粒,改善土壤结构。改良剂多有膨胀性、分散性、黏着性等特性,能够使因盐碱而分散的土壤颗粒聚结从而改变土壤的孔隙度,提高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结构;二是置换土壤Na+ ,促进盐分淋洗。含钙制剂(如石膏、煤矸石、氧化钙、石灰石、磷石膏等)和酸性物质(如硫磺、硫酸铝、硫酸、硫酸亚铁等)是较常用的盐碱土壤改良剂。
化学改良剂一般成本较高,所以盐碱土改良剂选择各类工业副产品或固体废弃物既可以降低成本,也能缓解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故粉煤灰、海湾泥、磷石膏等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另外,化学改良剂要将不同类型的改良剂联合使用,取长补短,以强化改良剂的应用效果。
(三)生物改良措施
1 )种植耐盐植物
种植耐盐性的植物不但可以防风固土,调节地表径流,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抑制表面积盐,而且植物可以通过蒸发水分,降低地下水位,减轻表面积盐。常用的耐盐植物包括甜菜、向日葵、苜蓿、棉花、豆科作物、麻类、地下结实作物、麦类等。
2 )施用微生物菌肥
微生物的活动与植物关系密切,微生物的吸附富集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淋滤作用、成矿沉淀作用和协同效应等可用来改良盐渍土。施用活性微生物菌肥后,不仅能够改善土壤性质,还能够增加作物产量。
3 )动物修复
盐碱土壤的动物修复法可以利用一些土中生存的动物,如蚯蚓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将体内的某些分泌物排放于盐碱土壤中,与土壤中的盐碱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达到降解土壤盐碱度,改良盐碱土壤。同时由于动物的生理活动,可松动土壤,改善土壤的孔隙度和含水率等。
(四)耕作改良措施
耕作措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部分,在盐碱地采取正确适时的耕作措施是减轻盐碱危害,增加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深耕深松,种植绿肥、秸秆覆盖还田、施用有机肥培肥土壤等。
1 )深耕深松
深耕深松是美国、加拿大等国主要的盐碱地改良技术,并多配以秸秆覆盖来增加效果,深松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是改良容重大、结构紧实、渗透性差的苏打盐碱土的有效耕作方式。振动深松在深松的同时可以通过振动将犁板前的土壤松动,打破板结层,重塑团粒结构,增加土壤对降雨的积蓄,同时切断盐分上移的土壤毛细管。
2 )秸秆还田
地表覆盖指利用生物质类或其他覆盖材料通过吸收的降水在下渗过程淋洗耕层盐碱或切断土壤毛管,减少土壤表层蒸发来抑制返盐。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覆盖材料为秸秆和地膜,地膜具有透光增温、保水保肥、增产早熟、质轻耐久等特性;秸秆覆盖可作为缓冲层,增加水分入渗时间,减少地表径流,调节土壤水分、土壤容重和孔隙状况,还可作为良好的隔热层,调节土壤与大气之间热量交换。
利用桔秆覆盖还田,既能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防止地表积盐,还可以增加土壤中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促进灌溉脱盐。可作为改土培肥材料施入土壤的秸秆主要有玉米秸、水稻秸秆、豆秸、棉花秸秆等,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秸秆覆盖还田在改善生态环境,培肥地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增产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有机肥和种植绿肥
增施有机肥在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淋盐,抑制返盐,加速脱盐;此外有机肥中的有机质可以与钠离子结合,减少钠离子毒害作用。在盐碱地上施用的有机肥,特别是来源广、价低易得的畜禽粪施入土壤,如鸡粪、羊粪、猪粪、腐植酸、糠醛渣、秸秆、有机废弃物等均能不同程度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种植绿肥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脱盐效果,培肥土壤;种植绿肥还可以有效降低地表径流和冲刷,增加土壤中养分含量,并在微生物作用下产生各种有机酸,对土壤碱度进行中和。
习题链接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泾水多泥沙,含丰富有机质郑国渠是秦朝修建的水利工程,西起泾水谷口,东到洛水,共三百余里,途中经过数条由北向南汇入渭河的河流。渠道以南原先分布着大面积的湖泊沼泽,虽有零星陆地,但土壤盐碱化严重,难以种植。郑国渠建成后引水漫灌南部广大地区,形成了大片农田。西汉时开凿的六辅渠(开六条小渠以辅助郑国渠)与郑国渠组成庞大的灌溉系统,将渭河以北的数万顷土地改造为旱涝保收的良田。下图示意郑国渠和六辅渠的位置和分布。

(1)分析郑国渠修建之前图中阴影区域多湖泊沼泽和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原因。

(2)分析郑国渠建成后引水漫灌南部广大地区形成大片农田的原因。

(3)分别分析郑国渠和六辅渠在工程设计上的优点。

答案:
(16分)
(1)地势相对低洼,排水不畅;夏季多暴雨,河流流量大;由北向南注入渭河的支流和坡面径流在此汇集。
多湖泊沼泽,地下水位高;春季和初夏气温高,风力强,蒸发强烈,随土壤水分蒸发盐分在地表集聚。
(2)引含沙量大的河水漫灌南部广大的地势低洼地区,泥沙淤积,抬高地面,使湖泊沼泽变为耕地;大水漫灌起到淋盐作用(冲压盐碱),降低土壤表层含盐量,改良盐碱地。
(3)郑国渠:大致沿等高线修建,地形较平坦,工程量较小;利用西高东低的地势向东自流;地势北高南低,干渠布置在地势较高处,沿途接纳(截断)其他河流补充水源,扩大淤灌面积。
六辅渠:借助北高南低的地势向南自流,增加灌溉面积;农田排水顺地势流入渭河,避免农田积水和减轻土壤盐碱化。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结合下图,完成4 ~6 题。
4 .据图推测,华北平原最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的季节为(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5 .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最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的灌溉方式是( )
A .排灌结合
B .大水漫灌
C .管道渗灌
D .精准滴灌
6 .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
A .生物物种减少
B .水土流失加剧
C .土壤板结加重
D .地下水水位下降
答案:4 .A    5 .B      6 .C
解析:考查土壤盐渍化的产生及危害。
4.图中显示影响土壤盐渍化的因素主要是降水和蒸发,降水量越大,土壤中的盐分下渗淋溶越多土壤盐分含量越低,盐分随着水分的蒸发向地表集聚,蒸发量越大,地表和土壤中盐分含量越高。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此时锋面雨带尚来到达,降水少,淋溶作用弱,所以容易导致盐分向地表或土壤层集聚,导致土壤盐渍化。所以A选项正确。故选A。
5.通过_上题分析可知,盐渍化的形成与土壤中水盐运动有关。在农业生产的灌溉过程中,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容易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在干旱的季节由于蒸发强烈,地下水容易向地表或土壤层运动,形成王壤盐渍化。故选B。
6.土壤盐渍化使土体通气性、透水性变差,土壤板结变硬,养分有效性降低,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产量降低,但不会导致物种的减少,所以A错、c对;水土流失的强度与降水强度、地形和 植被覆盖率等因素有关,与土壤盐渍化无关, B错;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土壤盐渍化往往是 由于地下水位高引起的,土 壤盐渍化不会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D错。故选C。

END

(0)

相关推荐

  • 中国大伯,点冰成粮,年创产值近24亿!让你见识真正的中国创造!

    这位大伯,不玩互联网,不秀高科技,多年潜伏于农科小站,改造出几千万亩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建起浩瀚的渤海粮仓,实现粮食亩产近吨,年创产值近24亿! 这位大伯的故事,让网红们红了脸见识到:什么是真正的低调奢 ...

  • 酵素菌原土增肥降盐改碱技术效果展示

    案例一:滨海盐碱地改良 成因:滨海盐碱地盐分主要以氯化物为主,形成原因以海水影响及土壤蒸腾为主.入海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近海沉积,形成盐渍淤泥,海水随海潮入侵及溯河倒灌,向海滨及河流近岸地下水供给盐分, ...

  • 地理动画视频 | 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靛蓝字幕组

  • 怎样改良土壤盐碱化问题?

    这几天与几个大棚蔬菜种植户聊天,说这几年土壤盐渍化很严重,导致种的蔬菜不长.结果少.品质差,知道有机肥可以改良,但是发现用了很多粪肥有机肥效果不怎么好?今天简单说说: 对于土壤盐渍化问题,大多与不合理 ...

  • 土壤盐碱化不仅仅是因为过度灌溉

    土壤盐碱化形成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气候因素是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因素,如果没有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表层就不会强烈积盐.地貌因素特别是盆地 ...

  • 【地理视野】关于岩溶地貌景观的最全整理

    岩溶地貌,又叫喀斯特,是可溶岩石地区,岩石溶蚀或沉积的地貌现象.英文名字karst源于斯洛文尼亚地名kras,意思就是裸露贫瘠的石头山.1840年,第一次使用此名,后正式流通. 中国岩溶地区分布面积约 ...

  • 【地理课堂】关于梯田考点的最全整理(附练习题)

    综合整理自全国高考地理备考专家数据库 梯田 梯田是山区.丘陵区常见的一种基本农田,它是由于地块顺坡按等高线排列呈阶梯状而得名.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成阶台式或坡式断面的田地,梯田可以改变地形坡度,拦蓄雨水 ...

  • 地理微专题——又到了盐碱化严重的季节

    先来看动画片吧 用可可爱爱的方式学习盐碱化 土壤盐渍化(soil salinization)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 ...

  • 免费送丨地理微专题:盐碱化(带视频讲解)

    湘说地理 新课标,新理念,新高考,新课堂 以上视频<盐碱地改良>由福建龙岩梅国红老师剪辑提供,特此感谢. 盐碱地是中国最主要的后备土壤资源,改良利用盐碱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但 ...

  • 【专题归纳】关于盐碱化你应该知道的地理知识!

    盐碱地是中国最主要的后备土壤资源,改良利用盐碱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但盐渍化土壤因较高的盐分含量不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是限制我国农林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且治理工作十分艰巨.目前为止,我 ...

  • 什么是土壤盐碱(渍)化?

    不点蓝字,我们哪来故事? 致力于土壤.地下水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技术传播与推广.关注我们,带你领略埋藏深处的风景,邂逅水与土的羁绊. --地下水环境网(groundwater_Z) 01.概念 土壤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