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的过去、现在、未来
天宫一号:中国首个实验性空间站
2011年中国发射首个实验性轨道飞行器:天宫一号,尽管属于第一代空间站,但自动交会对接、测控技术、环境控制、电子设备等,均比当年苏联礼炮号空间站技高一筹。
天宫一号先后与神舟8号、神舟9号、神舟10号三艘飞船进行对接,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航天大国。
尽管2016年3月起失联,但两年后天宫一号仍然在不受控状态下安全再入,残骸落入南太平洋。这为改进天宫二号提供了宝贵经验。
名称:天宫一号
类型:单体空间站
质量:8.5吨
加压空间:15立方米
进驻人数:6人
发射时间:2011年9月29日
再入时间:2018年4月2日
在轨时间:1630天
载人时间:20天18.5小时
轨道高度:334公里~361公里
天宫二号: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2016年中国发射天宫二号,这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总计进行过4大领域、8个主题、14项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为下一阶段部署CSS中国空间站打好样、铺平路。
2016年与神舟11号飞船对接,景海鹏、陈冬进驻空间站26天,创下中国航天员太空生活最长纪录。
2017年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实现三次对接,标志着中国已全面娴熟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为未来中国空间站的组建、运营打好技术牌。
今年7月19日21时06分,天宫二号在轨运行1036天后,受控脱轨、再入,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安全海域。
名称:天宫二号
类型:单体空间站
质量:8.6吨
加压空间:14立方米
进驻人数:2人
发射时间:2016年9月15日
再入时间:2019年7月19日
在轨时间:1036天
载人时间:26天11.3小时
轨道高度:369公里~378公里
中国空间站:不求规模,但求实用
中国太空站,正式名称中国空间站(Chinese space station,缩写为CSS),别名天宫号。
中国空间站分为三段式,由一段核心舱和两端实验舱组成T字型的基本构型。两段实验舱分别长期停靠在核心舱的左右两端,货运飞船、载人飞船分别对接核心舱的前后两端。
计划2020年首发核心舱——天和号,之后陆续发射神舟号载人飞船、天舟号货运飞船、问天号实验舱,一直到2022年梦天号实验舱实现对接后,才算完成天宫号基本版组建。
到时候,每组航天员进驻至少180天,再与下一组航天员进行轮替,形成长久不间断的常驻空间站,类似国际空间站ISS的那种模式。
常驻航天员人数3~6人,设计使用寿命至少10年,基本规模达到66吨。这一规模是和平号空间站的1/2,国际空间站的1/6。
预计2022年前后部署巡天太空望远镜,视野将是大名鼎鼎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的300倍。
再下一步,就是拓展中国空间站的规模,扩展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常驻一艘载人飞船,用来航天员载人运输和应急返回等任务,最大规模可达180吨。
果真达到如此规模的话,登上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登陆火星,飞向更远的木星,都已不再遥远了,甚至有的计划已经并行实现。
名称:中国空间站 CSS
类型:第二代模块化空间站(类似于和平号)
质量:66吨(基本版),180吨(最终版)
常驻人数:3人
建成时间:2022年前后
使用寿命:10年左右
轨道高度:400公里~45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