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明庆 | 接站
总第1375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五一前一天,一个朋友打电话,让我晚上帮忙开车到高铁站,接他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回家。这让我很是高兴,说明朋友把我当做亲弟兄对待。朋友就应该这样,有困难就要相互帮忙,不用客气。
朋友的儿子在广州工作,已有二年多没有回家了,这让做爹娘的很是想念。尽管每天可以视频聊天,但是接到孩子五一回家的电话后,两口子还是很激动,像是接到了战前动员令一样,头几天就进入了战事状态。定饭店,收拾整理孩子的房间,买新鲜的蔬菜,制定每天的食谱,谋划游玩的线路。忙得不亦乐乎,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广州来的高铁是晚上九点半到,我们不到九点就到站了。初夏时节的夜晚,已有了很多暖意。微风吹过,缕缕带着田野里禾苗特殊味道的暖风,不断送到我们面前,扑到我们身上,让我们心情荡漾,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感。星星挂在高高的苍穹之上,不时眨眼微笑,也像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亲人。
站前的广场上,高高悬挂的照明灯,将这宽阔的广场照得如同白昼。灯光下行人不断,有来的,有走的。走的人步履匆匆,像是谁在远方召唤;来的人形色欢喜,步履稳健,像回到家一样安逸。
接站口早已聚集了不少接站的人员,有爷爷奶奶辈的,有爸爸妈妈辈的,有姐姐哥哥的,也有同学朋友的。但不论是谁,他们脸上都荡漾着喜悦洋溢着快乐。
我们身边有一对七十多岁的老夫妻,妻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好像是面包,牛奶一样的食品,丈夫也提着一个塑料袋,里面是两瓶矿泉水。他俩正在谈论自己的孙子。妻子满脸笑容,说:“孙子今年十四岁了,那帅气劲不亚于年轻时的唐国强。”丈夫咧着嘴说“那是自然的,我的孙子能不帅吗?他爷爷是谁?”妻子说:“那是我的基因占主要的原因,随我。”也真是吧,我们看到妻子虽然七十多岁了,但高挑的身材和像景德镇瓷器一样白净细腻的皮肤依旧。可以想象,年轻时这位大姐是什么样的风采。老夫妻说说笑笑,真是看得听得都让人很是温馨。是啊,隔代亲,爷爷奶奶喜欢孙子,这是天底下不可替代的亲情。记得我的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每次回老家看望父母时,爷爷奶奶总是站在村口等待。父亲看到我儿子时,老大远就跑上前抱住,眼睛不停地看孙子。父亲总会说:“这孙子真好,我瞧着他身上哪都好,真是瞧也瞧不够啊!”
离我们不远处有一对五十来岁的夫妻。妻子像是一位领导在做报告,对丈夫说:“儿子这回带来了女朋友,这是咱们家的一件大事,一件大喜事。这几天,你这当父亲的一定要改掉坏习惯,少喝酒,不要抽烟,别总是烟熏火燎,身上烟味浓浓,一定要给孩子们一个好的印象。”丈夫像一个听话的新战士一样,点着头连声说:“中中,一定记住,一定记住。”说罢两个人都笑了。
这时,车站喇叭传来女播音员那甜美的声音:“工作人员请注意了,从广州方向开来的G××列车正常进站,请做好接车准备。”接站口的接站人员听到广播后,像是小学生上课一样,马上都停止了说笑,瞬间安静了下来。人们不自觉地向两边靠拢,站成了两排队列,中间闪出了一条通道。然后齐刷刷地把头扭向出口处,等待着下车出来的亲人,真有点望眼欲穿的感觉。
“出来啦!”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于是,人们像是被机械操作的一样,又一次把头扭向出站口。有的把脖子伸得老长,有的踮起了脚尖,眼睛直勾勾向出站口遥望。我朋友的妻子生怕耽误了接孩子,用手使劲把丈夫拉到后面,她自己站到了丈夫的前面。
出来啦。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位女孩,二十多岁 ,像是一个学生,穿着一件粉红色的风衣,长发,戴着眼镜,鼻子和嘴被口罩罩着。姑娘右手拉着一个拉杆箱,左手来回摆动,长长的秀发,被初夏的暖风吹得有点飘逸。站在出站口的父母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姑娘,母亲张开双臂早早地等候女儿的到来。母亲紧紧抱着女儿,双手不停地拍打着孩子的后背并说道:“回来了,累不累,吃饭没有,咱去吃烩面吧。”姑娘笑着说:“不让你们来接,到底你们还是来了,不累,咱们赶快回家吧!”父亲赶紧接过拉杆箱说:“车在前面,赶紧回家吧,你爷爷还在等你,你不回去,他不睡觉。”又是爷爷。这种亲情,这种牵挂,在家人之间,在亲人之间,天生的会有一根红线把心与心,情与情牵扯在一起,它不会因地域的变化而变化,更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衰退。我想,今天晚上,一定会有许多爷爷奶奶以及更多的家人不会早早地入睡,甚至会一夜不眠。
朋友的儿子出来啦!高高的个头,足有一米八高,身穿一身深蓝色运动服,脚上蹬着一双白色运动鞋,真是帅气中又显示着阳刚。母亲上前抱住孩子,随后又是摸摸他的脸,又是捏捏他的鼻子。父亲接过行李,拍拍孩子的衣服,又揉了揉孩子的头发,然后拉着孩子的手说:“饿不饿,定好地方了,咱们去喝粉浆饭。”孩子说:“真有点饿,喝粉浆饭去,我好几年没有喝过了!”
我们四个人说说笑笑走出了车站。这时,一声汽笛长鸣,又有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呼啸着奔向远方。这呼啸远行的列车,不知道又要把多少亲情与牵挂带回家园或者捎向远方。
作者简介
桑明庆,河南省殷都区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安阳市作协会员,安阳市作协副主席。作品散见《光明日报》《河南日报》《学习强国》平台《乡镇论坛》《粮油市场报》《老人春秋》《石家庄日报》《牡丹》《文源》《安阳日报》等,出版有诗文集《太行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