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莫言的《拾麦穗》,就想起了刻骨铭心的“收入户”

看了莫言的《拾麦穗》,突然就想起了当年农村生产队的“收入户”。

别看我都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了,事情也都过去50多年了,却仍然不寒而凛,噤若寒蝉,一阵阵恐惧、悲哀、压抑、被岐视和孤立的愁云萦绕心扉,久久不肯离去。

什么是当年农村的收入户?

我们国家在上世纪人民公社化大集体的时候,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生产队是进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最基层的生产单位。所有农业劳动力都必须参加生产队派遣的劳动,通过挣工分取得劳动报酬。

生产队组织全体社员每年产出的粮食,除了向国家上缴公粮、留足种子、备足牲畜饲料粮外,都要给队里的每个农业人口分“口粮”。但是这个“口粮”,并不是见人头就给,而是每口人必须累积够一定的劳动工分,才可以全额发给的。

于是,在每个生产队,就形成了三个类型的家庭:第一类,全家人都是农业人口,且全年所挣的劳动工分已达到或超过分“口粮”的数量;第二类,全家人都是农业人口,但由于小孩老人多,每年所挣的劳动工分累计达不到分“口粮”的数量;第三类,家庭中有人是非农业人口,在外工作有工资收入,每年累计的劳动工分达不到分“口粮”的数量。这其中的第三类,便属于“收入户”。

按照当时的政策,在分“口粮”的时候,对上述三类农户实行区别对待:第一类,足额发放“口粮”,剩余劳动工分参与年终“分红”(将工分折算成劳动日,按每个劳动日的分值发放现金);第二类,也是足额发放“口粮”,不足的劳动工分可以佘欠记帐;唯独第三类的农户,则必须一手交钱,一手交粮,不交清所欠粮款,是不能分给“口粮”的。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冷漠和严酷!

我的家就是属于第三类,即题目所说的“收入户”。头顶着这个“收入户”的桂冠,我和我的家人当年受够了分不到“口粮”的艰辛和磨难。

我们家八口人,父亲是非农业人口,在附近镇上的一个工厂工作,还有年逾花甲的祖母,母亲和我们姊妹五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只有母亲一个人是全劳力,她一年当中所挣到的劳动工分,是远远达不到全家人都能分到“口粮”的要求的。

在少年的记忆里,记不清有多少个麦收之后夏天的傍晚,生产队的打麦场上灯火通明,人声熙熙攘攘,兴高彩烈地领新粮,唯有我们生产队五六十户人家中的5个“收入户”,无一例外地都是丈夫在外工作,女主人带着几个孩子和老人,可怍兮兮地被责令一手交钱,一手领粮,交不清钱,就别想领粮。幸幸而来,辛酸而归,那个辛酸劲、痛苦的心、可怜的相,至今仍有着切肤之痛。

我曾亲眼看到,领不到口粮的“收入户”家庭主妇声泪俱下苦苦哀求生产队干部网开一面而惨遭拒绝;

我也曾亲耳听到,“收入户”的老人因无法领到“口粮”与生产队干部吵吵嚷嚷之后的失声痛哭;

民以食为天,想想看,眼见着各家各户车拉肩扛往家里运粮食,自已却空手而归,个中的滋味,只有咱知道。

当年父亲每月挣40元工资,除去他本人每月的9元伙食费,以及家里看病、孩子上学等必须的开支以外,实在难以一下子支付那几百元的粮食钱。我记得有一年,要给生产队交纳280多元的粮款,无奈之下,不得不把当时家里的石磨、水缸、井绳等劳动工具都抵顶了粮款。

后来,父亲发动我们大一点的孩子利用各种机会挣工分,比如,放学后打青草晒干交给生产队做青饲料;每天早早起床去扫羊群走过路上的羊粪蛋蛋作为生产队拌种的肥料;养猪攒猪粪交给生产队做农家肥;利用秋假、寒假或星期天参加生产队劳动等等,达到积少成多攒工分,少掏粮钱的目的。但仍然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扭转窘迫的境况。只是到了1973年,随着我高中毕业成了全劳力,我们家再也没有向生产队交纳过粮食钱。

时至今日,我们的国家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地提高,在农村,再也不会有当年“收入户”那样的辛酸场景。

我所写的这些,只是一个历史的回忆,我不抱怨国家和社会,因为当年都那样贫穷落后;我也不记恨气恼那时候的生产队干部,因为制度要求他们那一样去做;我只是想让后来人知道,如今的幸福是从当年那艰苦的岁月走过来的,要珍惜当下幸福,感恩党、国家和社会。

(0)

相关推荐

  • 徐卫国 黄英伟 | 人民公社社员的活命“工资”:粮食

    作者简介:徐卫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英伟,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原载于<经济学家茶座>2015年第1期(总第67辑). "分儿,分儿----社员的 ...

  • 徐良观:老队长

    老队长 作者:徐良观 那年(2012)6月,老队长离世了.这位在大呼隆时期叱咤风云把一个六七十户人家的生产队管理得调调适适的硬汉子,在遭受病魔两年多的折磨后离开了人世.那些日子,我的心情和他的家人一样 ...

  • 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农村虽然实行大集体,但...

    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农村虽然实行大集体,但国家还是鼓励农民家庭养鸡.鸭.兔子.猪等家禽家畜的,也允许养殖户买卖.如果说有"割资本主义尾巴"的现象,那是指严查无正当职业的人或其他人充当 ...

  • 【灵璧故事】挣“工分”

     挣"工分" 文/同龄人       人们都知道"分.分.分,是学生的命根",很多人不知道"分.分.分,是社员的命根",只有接近五十岁及其以 ...

  • 你经历过或者听老人讲过生产队的故事吗?(乙说)

    在头条中,我发现总有那么一些人对那个时候的人民公社及生产队的集体化进行恶毒攻击漫骂,用大锅饭,养懒汉,社员出工不出力,天天搞学习搞阶级斗争,还有甚至说土地和一切生产资料属于公社干部所有,社员交的口粮款 ...

  • 曾经的生产队

    曾经的生产队 我出生于1968年,吴县保安公社某大队第六生产队,生产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断时续,经常在我脑海里闪现. 从1958年人民公社开始至1984年农村联产承包制结束.我们生产队有四十多户 ...

  • 我和山药蛋有缘分有感情

    〓 第 1353 期 〓 文|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是那普通而又朴实的乌兰察布的优质特产--山药蛋,即马铃薯或土豆,把我喂养大. 据老人们相传,山药蛋是外国侵略者蓄意输入我们中国 ...

  • 699亿!看完三星天价遗产税,想起了我在日本买的房子......

    最近,对于已故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的家人来说,筹措近1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99亿元)的遗产税金已经成为了一件令人头疼的事. 按照三星遗产继承的情况,其遗产总额达2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64.5亿 ...

  • 看完电视剧《赘婿》想起来我皮蛋瘦肉粥做的也不错,现在教给大家

    看完电视剧《赘婿》想起来我皮蛋瘦肉粥做的也不错,现在教给大家

  • 看泄洪的新安江水库,想起流离的浮萍

    一朵小云 女 [中国] 今天的话题可能有些沉重,可还是要说. 汛情其实持续有一阵子了,可其实整个社会的敏感度并不高,特别是在北方,在北京的疫情中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慢慢转向别的地方. 以至于现在大家 ...

  • 看了昨晚乒乓球赛后,想起张怡宁在11年发的一句话。

    回忆上次这么紧张还是看张伟丽打玫瑰的时候.现在都快觉得是因为自己看,所以未赢.不过,当然.银牌也挺好,就是有点可惜看到朋友圈有人说这是小枣和大蟒的最后一届了. ​​​ 比赛结束后,打开微博,乒乓球赛的 ...

  • 【广州诗刊】No.11644期D版||从看第七季(乡愁)想起 文/俞杨

    广 州 诗 刊 欢迎阅读 <广州诗刊>作为纯文学刊物,我们旨在弘扬传统,展现新时代人民大众的冷暖.我们主要编发优秀的现代诗歌(含今人创作的古体诗词),兼发优秀的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愿您能挚 ...

  • 看了这组画让我想起一句深有感触的话叫:“莫忘曾经是书生”

    原创国画雅集2020-12-15 06:04:00 人往往是注重自己身边的空间布置,因为一个好的空间会给你带来一些愉悦的心情和好的享受,当然我们并不追求物质生活上面的高度,更加向往的是精神层面的丰富, ...

  • 陪爷爷看瓜的日子,如今想起来是多么美好

    我家虽处南阳盆地宛东平原,按地貌分,是标准的岗地,庄名带岗就能说明一切,像魏岗.张岗.杨树岗,唐岗.侯岗.万田岗,还有个集叫长岗镇. 岗地人多地薄,靠天等雨,以前水利种子农药化肥不跟趟儿,粮食没产量, ...

  • 中国100个常见典故,看完语文分分钟逆袭,快替孩子收起来!

    来源|中考语文(ID:zkyw100) 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 01 1.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 ...

  • 冬游西藏 | 我看你骨骼惊奇,这儿有本“秘籍”请收好

    "冬游西藏"一开始,小编相信其实不少驴友是坐不住的,但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除了做好物质准备,"进军"线路的规划也十分重要--哪条线路串联的景点更丰富?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