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案例分析之模板工程,这16项需注意!

1
存在问题:
模板周转次数太多,已严重翘曲、起皮的模板仍在使用。
原因分析:
①模板材质较差,强度、刚度不符合要求。
②模板重复使用次数过多,且在重复使用前未将翘曲、起皮变形严重的模板进行必要的处理就投入使用。
③模板支设前,未涂刷脱模剂。
④项目工程部、监理以及施工单位对模板的专项检查验收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
①首先应要求施工单位采用材质较好、强度和刚度均满足使用要求的模板。
②模板周转次数过多,在重复使用前,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应由项目工程部对模板强度和刚度、尺寸、完整性等进行检查验收,对存有严重翘曲、起皮变形的模板应严禁投入使用,模板重复使用前应作涂刷脱模剂。
③加强技术交底,发现现场已经安装有严重翘曲、起皮变形的模板,应及时要求更换,确保模板刚度、强度、拼缝处严密性,以及模板表面的平整度。
2
存在问题:
模板拼缝不严。
原因分析:
①施工单位技术交底和“三检”不到位。
②操作工人未按模板翻样图或在未进行模板翻样的情况下随意下料制作模板,尺寸有误。
1、安装时对模板拼缝不严处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2、工程部、监理对模板的专项检查验收(特别是拼缝质量)流于形式。
⑤模板支设完成后暴露间歇时间过长,造成拼缝处因模板变形而不严,浇筑砼前未浇水湿润。
预控措施或方法:
①检查施工单位的模板翻样,应要求施工人员按照1/10—1/50比例将各部位细部翻样成详图,详细编注。
②认真对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
③模板无论采用何种材料制作,接缝应严密(2mm以内),且拼缝处应加贴双面胶,确保不出现漏浆。
④施工单位“三检”和工程部、监理的专项检查验收要认真落实,对梁柱节点处应重点检查。
⑤木模板安装后暴露时间不宜过长,浇筑砼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
3
存在问题:
模板内垃圾未清理干净,夹渣。
原因分析:
①施工单位技术交底不到位,操作工人(特别是木工)较为随意,质量意识差。
②模内垃圾未及时清理,墙柱根部和楼梯施工缝位置未留设清扫口。
③施工单位“三检”(即班组自检、交接班组互检、质检员专检)和项目工程部、监理的检查均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
①要加强对每位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和管理力度,要做到“工完料清”。
②模板过程中,在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100mm。
③砼浇筑前,应及时用压缩空气机或压力水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并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
④施工单位和项目工程部、监理在模板验收时,应就模内垃圾清理情况作重点检查。
4
存在问题:
节点位置模板拼缝不严且用编织袋封堵。
原因分析:
①施工技术交底不到位,工人操作随意,质量意识差。
②模板制作下料尺寸有误,造成节点位置模板拼缝不严。
③施工单位“三检”(即班组自检、交接班组互检、质检员专检)和项目工程部、监理的检查均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
①加强技术交底力度,提高操作工人质量意识,应要求施工人员认真做好模板放样,严格按照翻样图加工下料制作模板,并注意梁柱节点位置的拼缝处理,应向每位木工强调节点位置不得用编织袋或其它杂物塞填。
②施工单位要认真做好“三检”,合格后应报监理、项目工程部检查验收,工程部、监理应加强对节点位置拼缝处理的检查。对拼缝有较大缝隙或者有私自用编织袋封堵情况的,应责令整改
5
存在问题:
板下挠严重。
原因分析:
①模板及其支承架未按批准的专项方案组织施工,模板龙骨用料较小或间距偏大,扫地杆、拉杆未设或少设,支承架没有足够的强度及刚度。
②对于净跨大于4m板的模板未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起拱。
③支承架立杆(特别是板中部立杆)支设标高不足(钢管与模板有较大间隙)。
④模板及支承架拆除时间过早。
⑤施工单位施工单位“三检”(即班组自检、交接班组互检、质检员专检)和项目工程部、监理的检查验收均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
①楼板及其支承架支设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专项方案组织施工,施工过程中、完成后施工单位应认真进行“三检”,再由工程部、监理认真对照专项方案及相关规范要求组织检查验收,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模板、龙骨尺寸和间距、立杆间距和标高、扫地杆和拉杆(剪刀撑)的设置情况等。
②若模板支撑如在土地基上,必须采取防沉降措施:将地面预先夯实,并铺设通长大板。
③净跨大于4m板的模板应按规范要求起拱(1-3‰)。
④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控制模板及其支承的拆除时间:跨度大于2米小于8米的砼强度必须达到75%以上方可拆模,跨度大于8米和悬挑构件,强度必须达到100%方可拆模。
⑤已出现严重下挠的梁板,必须递请设计确定处理措施。
6
存在问题:
柱模钢管箍间距过大(1.5m左右),易造成胀模甚至炸模。
原因分析:
①未按方案施工或方案不合理,技术交底也不到位,有“偷工减料“现象。
②施工单位技术交底和“三检”(即班组自检、交接班组互检、质检员专检)不到位,项目工程部、监理对柱模板支设和加固牢固性的检查验收流于形式。
预控措施或方法:
①应加强技术交底力度,柱模固定的钢管箍间距必须严格专项方案施工,应根据柱子断面的大小及高度,柱模外侧应每隔500—800mm设置牢固的钢管箍,必要时应设置对拉螺杆。
②柱砼浇筑前,在施工单位“三检”合格基础上,由项目工程部、监理认真组织验收,发现柱钢管箍间距过大,应要求施工单位调整到位,否则不得浇筑砼。
7
存在问题:
模板加固措施不当,产生炸模、构件扭曲。
原因分析:
①模板固定不牢固,固定箍间距太大或不牢,大截面柱未设置对拉螺杆,刚度不够,
②砼浇筑过程中振捣工艺不当,有过振现象。
③施工单位“三检”(即班组自检、交接班组互检、质检员专检)和项目工程部、监理的检查均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
①应根据柱截面的大小及高度,沿柱模每隔500—800mm设置牢固的柱箍,必要时应设置对拉螺杆,防止炸模。
②柱模拼缝处应刨光拼装严密,门子板应根据柱宽采用适当厚度。
③杜绝砼振捣过振现象。
④项目工程部、监理的检查验收和施工单位的“三检”应认真落实,特别是监理旁站要有所为。
8
存在问题:
柱阳角漏浆严重。
原因分析:
①技术交底不到位,操作工人随意,质量意识差,模板下料尺寸有误,造成阳角处拼缝不严且未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②模板固定不牢固。
③施工单位“三检”和工程部、监理检查验收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
①应加强对工人的技术交底,提高质量意识,严格控制模板下料尺寸,尽量避免模板拼缝不严,对不严处则应在拼缝处粘贴密封胶带处理。
②模板固定应牢固,施工单位“三检”应认真落实,工程部、监理的检查验收更要到位。
9
存在问题:
楼梯踏步胀模严重。
原因分析:
①施工技术交底不到位,木工操作人员质量意识差,对楼梯踏步模板支设安装不牢固。
②楼梯放线有误。
③施工单位“三检”和项目工程部、监理检查验收均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
①加强对木工的技术交底,提高质量意识。使用钢模板,每部两块侧帮必须对称使用,侧帮与楼梯立帮用U形卡连接牢固。如用木模板侧板与侧帮应安钉老靠,加固到位。
②楼梯踏步放线应准确,且应认真进行复核。
③砼浇筑前在施工单位“三检”合格的基础上,由项目工程部、监理认真进行检查验收,砼浇筑过程中必须安排木工守模,发现模板跑位、胀模等应及时进行加固修整。
10
存在问题:
基础砖胎模不顺直。
原因分析:
①技术交底不到位,操作工人质量意识差,砖胎模砌筑未弹线和拉通线
②施工单位未组织三检,项目工程部、监理的检查验收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
①基础砖胎模砌筑前,应先放出定位线,并做好标记,拉通线砌筑,并应检查复核所弹砖胎模轴线及垫层标高,以及基础砖胎模的几何尺寸。
②砖胎模砌筑应顺直,并抹水泥砂浆。
③对砖胎模的轴线位置、顺直度,在施工单位“三检”合格基础上,由项目工程部、监理检查验收,同时应加强砌筑过程中质量的检查力度。
11
存在问题:
承重架立杆悬空设置,或直接支设在土基上(未设防沉降措施)。
原因分析:
①技术交底不到位,操作工人随意,质量意识差。
②施工单位“三检”和监理、工程部检查验收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
①加强技术交底力度,提高操作工人质量意识,承重架立杆底部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砼的重量,以及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②承重架立杆严禁悬空设置。
③首层承重支架严禁直接支设在土基上,底部必须做场地硬化或支设通长垫木等防沉降措施。
④钢管扣件必须选用合格产品,要求有出厂合格证和复试报告。
⑤内模架搭设完成后,在施工单位“三检”合格基础上,由项目工程部、监理检查验收。
12
存在问题:
内模架与外脚手架连接,严重违规。
原因分析:
①技术交底不到位,操作工人质量意识差,内模架搭设较为随意。
②未按照方案要求进行内模架搭设。
预控措施或方法:
①加强对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提高操作工人的质量意识。
②内模架与外架是两个独立的受力体系,严禁内模架与外架连接,对存有此现象的必须作返工处理。
③施工单位和项目工程部、监理应加强检查力度。
13
存在问题:
内模架未设扫地杆,且立杆间距过大。
原因分析:
①施工单位技术交底不到位。
②未按照批准的施工专项方案进行内模架搭设。
③施工单位“三检”和项目工程部、监理的检查验收均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
①严格按照专项方案进行搭设。承重架扫地杆距地面20cm设一道,应根据层高、浇筑板厚等,通过计算来确定纵横杆的间距,当层高大于4m时,应支设剪刀撑。对支撑系统高度大于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10kn/m的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必须进行专家论证。
②加强技术交底力度,内模架搭设完成后,在施工单位“三检”合格的基础上,由项目工程部、监理对内模架的立杆间距、扫地杆和拉杆的设置等进行检查验收。
14

存在问题:
承重支架立杆对口连接不符要求(弯曲)
原因分析:
①技术交底不到位,未严格按照方案支设。
②操作工人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差,施工单位“三检”和项目工程部、监理的检查验收均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
①加强技术交底深度和过程检查力度,承重支架的立杆必须垂直设置,特别是立杆的连接位置,上下钢管必须垂直对口设置。
②内模架搭设完成后,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项目工程部、监理组织检查验收,特别是立杆的连接质量,若有弯曲的立杆则必须作返工处理。
15
存在问题:
后浇带位置砼未浇筑,承重支撑架已拆除。
原因分析:
①未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
②工程部、监理监管不力。
预控措施或方法:
①加强技术交底,工程部、监理应对后浇带位置模板及支承的搭设、拆除应作重点跟踪检查,对后浇带位置的模板、支撑应单独设置,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封闭前,不得拆除后浇带位置的模板、支撑,否则将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②后浇带部位砼浇注封闭后,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模板及支撑体系。
③在模板支撑搭设和砼浇筑过程中,施工单位和项目工程部、监理均应加强检查力度和深度。
16
存在问题:
立杆顶部与主龙骨偏心接触。
原因分析:
①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未按照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质量、安全意识差。
②施工单位“三检”不到位,项目工程部、监理监管不力。
预控措施或方法:
①加强技术交底,提高操作工人的质量、安全意识,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②工程部、监理在对内模架验收时应重点检查内模架搭设的稳定性、牢固性、安全性,不得有立杆顶部与龙骨有偏心接触现象,对存有安全隐患的内模架,严禁砼浇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