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80后最熟悉、最低估的三国名将,是他!
01
他既非曹氏宗族,亦非五子良将,却实在是曹孟德帐下不可多得之将才。
李典,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良将,生卒年不详,山阳郡巨野县人,即今山东巨野人。
童年时有一款《三国志》街机游戏,其中第一关的守关BOSS就是李典,基本等同于一个练级的初级角色,所以玩游戏的人,对他那是输的不行的同时,又会认为他是一个小角色。加上《三国演义》中对其的描述篇章较少,很多人并没有把李典太当回事。
实际上这是对这位东汉末名将的极大误解。
02
李典年少时非常好学,在那个朝局动荡、宦官乱政专权的年代里,他的个性并不太喜好征战,一直以来都是熟读《春秋左氏传》等各种书籍。
李典的叔父李乾是当地颇有英雄气概的豪杰,曾结合了当地几千人投奔一代枭雄曹孟德,算是曹操初起兵时的元老之一,跟随着曹操分别征讨过黄巾军与攻打袁术。
兴平元年,即公元194年,曹操因报私仇率兵征讨徐州的陶谦,出兵在外之时,留守兖州大本营的张邈和陈宫等人乘机反叛,迎接豪强吕布入主兖州。
曹操急派李乾回乘氏当地安抚百姓。
吕布手下的薛兰、李封等招降李乾不成,将其杀害。
李乾之子李整受曹操之命率本部军征讨杀父之仇,打败薛兰、李封,并因此而受封青州刺史。
李整去世后,李典担任了中郎将,接管了堂兄李整的部队,开始受到曹操的重用。
曹操见其老成持重,遂悉心栽培并授予重任。
到了建安五年,中原两大豪强袁绍和曹操决战官渡,李典统领本部族人及部队担任后勤要职供应军需,因功升迁裨将军。
袁绍战败去世后,曹操继续攻打其子袁谭、袁尚兄弟。
李典与曹操旗下资深谋士程昱受命运输军需,在魏郡一地,遭到袁尚手下高蕃断绝水道的阻拦。
为了不影响军需的延误,曹操特命其放弃水路而走陆路避开高蕃。
李典谨慎观察局势后,认定高蕃缺少兵甲,仅仅是依靠水势而挡住去路,如能果断攻击可破之,水路则通,他的意见得到了程昱的认同。于是李典率军大破高蕃,运输水路遂畅通无阻。一个好的武将判断力常常能够如此!
03
建安七年,荆州的刘表趁曹操远征河北之时派遣刘备向北进袭叶县,曹操派大将夏侯惇率于禁、李典前往救援。
刘备退军至博望与曹军对峙许久后,于某日清晨烧营退军。
夏侯惇遂出兵追击,李典结合博望坡当地的地形及周边环境后认为刘备乃用兵的名将,无故退兵必然会在密林处设伏袭击,不可贸然追击。
探马报入合肥:孙权率兵攻打皖城
可惜夏侯惇立功心切没有采纳李典的意见,被刘备火烧博望,受困之时,李典率援军赶到,方迫使刘备退军。
赤壁大战之后,周瑜在荆州一线北攻襄阳,在长江西线战场大战曹仁。
为了形成东西呼应,孙权于建安二十年起兵进攻合肥。
赤壁战败退军之后,曹操留下了张辽、乐进、李典三人共同镇守合肥抵御东吴。
当时的局势是,孙权若从长江东线夺取徐州,必须经过合肥,所以合肥可以说是曹魏在长江东线的军事要塞。
孙权大军兵临城下,势头正旺,曹军兵少,若一味固守必凶多吉少。曹操北归之时曾留下应对方法,张辽欲按其所留之命令主动出击,但因平时三人之间互不和睦而担心乐进、李典不同意。
当此关键时刻,李典慷慨的说:“只要计策可行,我怎会因私废公而耽误国家大事呢?”
于是商定留乐进守城,张辽、李典率军出城出击,全军上下一心大破孙权,止住了东吴西进的步子,曹操尤其高兴,这就是威震逍遥津的军事神话。
05
李典一生稳重儒雅、礼贤下士且公私分明,颇具国士风范,爱好学问又不贪名逐利,不争功。
建安九年,在击溃高干、管承等河北余孽之后,李典因功升任捕虏将军,封都亭侯。
当年跟随叔父李乾至今的族人部下已有三千余户,居住在乘氏当地。李典自愿请求与族人一起迁徙到魏郡,曹公笑着问他是不是要效仿先贤耿纯,李典谢罪自谦说:“我性格懦弱,功劳也不算大,却受主公厚恩得以获得如此的荣耀,只好带动全族的人一起为主公效力。同时天下还未平定,我愿为主公戍守边疆,防御外敌。”
曹操欣然应允,并升其为破虏将军。
李典三十六岁英年早逝,魏文帝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念李典在合肥之战的功绩,追谥其为愍侯,并在正始四年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
这或许是对其忠勉勤恳的一生的最好褒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