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老师与自己

老师与自己
刘晓林
外势诚需借,内能真锥芒。借外势无可厚非,可怕的是丢了自己!有老师是好事情,人生最大的老师是“造化”与“心源”,绝非仅限于具体的、有形的老师。
对于老师,陆俨少先生谈了如下的话:“有了名师,如非上智,每每为名师所圈住。老师的成就愈大,被圈住的力量也愈大。也愈难跳出。终生是老师的面目,很难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反不如无名师指授,自己摸索,四面八方,吸收营养,少框框限制,容易自己出新。”所言之意,老师的存在对一个人的成长可谓优劣参半。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百代文宗韩愈的话至今仍然颇为可信!时下的老师们能做到吗?老师们做到了,学生们可以做到不亦步亦趋吗?

资讯的发达、互联网的普及,这促使了系列名人的猖獗与犯滥——论坛、讲座、培训班等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老师”们仿佛拥有无所不能的神通,他们在传授着自己的经验、感悟与法则。当然,这与台下“观众”那空前高涨的“求知欲”密不可分。总之,这个时代“滋生”了真假之师——但凡有点影响的人士就以布道者的身份在社会的各个角落穿梭着、呐喊着、陶醉着。
你我对真师尚且不能全盘接受,何况假师?!
 
师贤达之迹莫如师贤达之神。那些在艺术史上流芳百代的巨子们最终都要走“师造化”的路,最终要形成自己的DNA。而总有一些人在向前人学习的过程中不能跳出来!尽管他们很努力,甚至其中的部分也很有才华,因为一味生硬地靠着着亦步亦趋的“模仿”过日子——结果自己成了他人(包括老师)的“奴隶”。

DNA于人类之重,依情理、依客观、依一切——重有几何?自不待言。DNA实乃人类构成之根本!根本者,舍其则物变,舍其则不辨你我。在艺术上更是如此!没有自己“DNA”的艺术,再好只能是他人形式上的仿品而己。
     
炀DNA于艺术之重——只有你我深深明了且孜孜躬行,你我方为你我,你我之艺术方为你我之艺术。
一个人若真想有所成,则可以一切为师——择其优,弃其劣。老师无所不在,自己则别无他寻。迷失了自己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耻辱,做自己才是对老师最大的尊重。
注:部分文字选自九天居士所写《不为人师》、《炀DNA于艺术之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