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 '脾囊肿'的病理学及影像学表现(建议收藏)~~~
脾囊肿分为原发性(真性)囊肿和继发性(假性)囊肿,前者囊腔内衬上皮细胞,而后者没有。原发性囊肿为寄生虫性(棘球蚴)囊肿或非寄生虫性(上皮)囊肿。寄生虫性囊肿常见于疫区,由于细粒棘球蚴感染所致,脾受累患者<5%。非寄生虫性脾上皮性囊肿(典型为表皮样囊肿)占囊性病变的10%~25%,可能是遗传性间皮移行缺陷导致。脾外伤引起继发性非上皮性囊肿,据报道来源于脾包膜下或脾内血肿,也可能与脾梗死或感染有关。
[病理学表现]组织学显示寄生虫性(棘球蚴)囊肿由3层结构组成:①包囊外部为受压和纤维化的脾组织,②内囊为生发层;③外囊为半透明的间叶状薄膜。囊肿成熟的特征为内囊凹陷周围形成子囊,活动性或非活动性囊肿边缘均常见钙化。
真性、非寄生虫性(表皮)囊肿与假性囊肿不同,内衬上皮细胞,可能与以下病因有关,包括:①脾被膜破裂后腹膜内陷;②腹膜间皮细胞陷入脾沟,③正常淋巴管扩大(图1)。
图1脾囊肿
继发性或假性囊肿通常表面光滑,内衬纤维组织,可继发于脾外伤、脾梗死或感染病变,囊内容物为浆液性、出血性或炎性。
[影像学表现]超声检查显示脾囊肿为无回声病变,边界清晰,后方回声增强。表皮样囊肿为无回声囊性病变,其内可有低回声,声波穿透性好。假性囊肿通常无回声;15%患者为混杂回声,有实性组织和无回声区。囊肿内有出血或炎性组织导致病变内出现回声。
CT检查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均为薄壁、单房、水样密度的圆形占位,增强检查边缘无强化(图1),两种囊肿均可见壁小梁形成或周围分隔,但假性囊肿更多见边缘钙化。两种囊肿继发囊内出血,或者假性囊肿的血肿吸收,均可导致囊内碎片或高密度组织。
MRI检查囊肿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肿块,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在T1加权像上信号根据囊液内蛋白质和出血量而呈不同改变,囊周边缘呈环形低信号,可能与囊壁钙化或者含铁血黄素沉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