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场低心率半马中明白一个跑远的道理
“低心率区的训练,不是为了本次训练燃烧了更多脂肪,而是在于增强了身体调用脂肪的能力。不可本末倒置。”
一周之内,跑了两场半马。
不是奔着半马去的。它们都是在一个“长距离”的课表结束后,稍微拉长,成为半马的。
因此,训练的目标,显然不是为了配速,而是课表本身设置的目标——由下列课表要求可知,都是以心率为目标的。而且都是以2区为限。
第一张课表是:
第二张课表是:
近来才发现,虽然是相同内容的课表,但是在不同的星期里,时间上略有不同,也并不一定是日期靠后的就长,而是不同的类型之间做平衡的(本周的间歇跑,每次时间就都比上周短,但长距离跑,则比上周长5分钟)。
周日还有个间歇跑,那个课表有点辛苦
一、结果是这样的
最后的结果是这样的。
归纳一下:有这样几个特点:
1、配速在6附近,略靠内;
2、在课表时间里,心率全程在2区,平均140左右。在课表之后拉长的部分,特别是最后一公里,按照惯例,就适当拉高,所以,上图中,心率柱状图,会在其他区有少部分,对应的就是心率曲线画圈的部分。有1区的部分不奇怪,启动时一定会经过1区,而结束前的3区,甚至有时候4区,是“结束前冲刺一下”的习惯。
说到这个习惯,过去曾经回答过朋友们的疑问:因为长时间用一个非常固定的慢节奏跑,结束前冲一下,避免时间久了,固化了之前一两个小时的节奏,说起来,有点把各项性能激活一下的感觉,纯粹是个人习惯。
3、平均步频都在180左右,比较稳定。
有人说,跑步分泌情绪愉悦素多巴胺,仅次于谈恋爱。如果真的在跑步中有这一样大的愉悦感的话,其此之谓也?我相信应该是指这种在2-3区时的状态。
三、对把2区称为燃脂区的理解
一般都会把心率2区称为燃脂区。
但是,要说在某次运动中,直接消耗的脂肪比例,我所有数据统计,都是1区的百分比相对于2区的比例,更加高。
那为什么不叫1区是燃脂区,而叫热身区呢?2区才叫燃脂区呢?
我猜想——纯属猜想,但也结合了一些知识的观点——在2区有足够量的训练,会增加运动中将脂肪当作燃料的能力。
有一个常识我们都知道:
就一场运动来说,人体燃料中,肝糖最宝贵,前两天我们说碳水的时候,也说过肝糖,文章在这里:
肝糖虽然燃烧效率高,形同“汽油”,无奈何存量这么少,不能上来就把汽油烧光。所以,能够及早动用体内差一点的燃料——脂肪——比作柴油,这个能力就成为支撑长距离奔跑的关键了。
换言之,如何提高调用体内脂肪的能力,才是有志于长距离跑的人们,要特别关注的。就燃料存量来说,汽油(肝糖)量少而宝贵,而柴油(脂肪)却随便抓一个人出来,其体内存量都够一口气干它几个马拉松的(不考虑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受力,光就燃料供应而言)。提高燃烧脂肪的效率,有这样非凡的意义。
我忽然明白,那么多人在强调,有志于长跑的人,要用高度的耐心,进行大量的2-3区跑来打基础(主要是2区),就好理解了。
多跑2区,不仅仅是本次运动中消耗脂肪是多是少,而是提高运动中调动脂肪的能力。
循着这个思路,再回头看每次在2区长距离跑的时候,系统给出的评价,都强调“提高了训练时身体燃烧脂肪的能力”。
果不其然!燃脂能力,才是跑得远的关键。
这就不是老威说的了,是Polar说的:咣!你还不信吗?
什么东西都要明个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