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你们自己依恋孩子们,离开他们就感到无法生活,只有在跟他们的接触中那个你才能找到幸福和欢乐的时候孩子们才会依恋你。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p465
今天讲了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框题《体味文化》,在备课的时候紧紧围绕三个问题不断地问自己:教什么、怎么教、跟我有什么关系。教什么。本框题有三个核心问题即文化的含义、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力量。课堂的发力点就在于把这三个问题和学生分析清楚。怎么教。这个问题是本节课重点要思考的,把任务拆解为三个小问题:1.文化的含义怎么教?我是通过提问学生,提到文化,你会第一时间想到什么?欣赏歌曲《没文化真可怕》,通过分析歌词,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化?为什么说没有文化真可怕?在提问后,引导学生对照课本上文化的概念,然后再叫学生思考要把握课本文化的概念要从哪几个点着手,刚好有学生说到文化是非经济、非政治活动,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紧接着通过相关试题巩固文化的含义。紧接着把文化的内容引出来,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技术等。这个内容很重要,对于讲解第二个知识点——文化的特点,很有帮助。2.文化的特点怎么讲?通过紧扣课本文化的概念可以把文化的三个特点引出来:文化的内容即三观和技术等是天生就具有的吗?如果不是,那是怎么来的?引出第二个特点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文化的含义有一个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为什么有及其产品呢?引出精神活动和物质载体的关系。再通过几个事例巩固这个知识点,如要阅读首先得有书,要听歌首先得有播放器,要看电影首先得有载体播放等,巩固“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这一核心知识点。3.文化的作用怎么讲?通过分析歌曲《没文化真可怕》,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文化会可怕呢?”为什么“听了那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呢?”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发现文化的作用要通过去指导实践才能体现出来,不能只停留在思想中。本节课做的比较好的点在于通过详细分析文化的概念来引出文化的特点,文化的概念是: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的主体是“人”,引出第一个特点“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文化的内容三观、科技等不是先天习得,是后天养成,这是文化的第二个特点“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文化的概念里还有一个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为什么文化概念里有文化产品这个词,从而引出第三个特点“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课堂的连贯性强,同时也对文化的概念起到进一步巩固的作用。本节课的第二个亮点在于思考过“这节课跟我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同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重视学习”这个问题不足之处在于备课的时候没有在课件上下功夫,由于时间仓促,事情比较多,导致备课的时候没有把课件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修改。在课堂的互动上,集体思考比较多,个别提问进行的不够,也就是说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没有下足功夫,这也是今后需要改变的地方。今天上课的一个获得在于多思考、多讨论,多围绕“教什么、怎么教、跟我有何关系”进行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