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

每个学生都各自是一个完整的、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294页。
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各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喜怒哀愁,一个班级几十号人,就意味着有几十个不同的世界,学习只是他们世界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已,并不是全部。
比较遗憾的是人们都习惯于沉溺于自己的世界,高度关注着自己的偏好,而对别人的世界关注过少,甚至是带着偏见去看待别人的世界,这也是误会产生的根源。我们总是习惯用自己的价值体系去看待他人的行为选择,这也是偏见的来源。殊不知,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并且这个世界是独一无二的,你的世界有其精彩,别人的世界也有其辉煌,如果强行用一个标准去框住这色彩斑斓的世界,那么未免使得这个世界丧失了生机与活力。
每个学生也是一个世界。通过近十几天的微信家访了解到的信息,更加佐证了这个观点。每个学生的性格本身就迥异:有的沉稳;有的内敛;有的活泼;有的自律;有的放任;有的以看书为乐;有的沉迷虚拟世界。每个家长也是一个世界:有的家长非常关心学生成绩;有的比较看淡;有的比较礼貌;有的稍显粗俗;有的和学生沟通频繁;有的除了成绩和生活费外没有其他沟通;有的鼓励学生独立自主;有的偏向投机取巧。每个老师也是一个世界:有的看重个人得失;有的看重精神满足;有的以帮助学生提高为乐;有的比较急躁;有的鼓励学生优先要学会做人;有的更加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碰到问题有的会耐心调查;有的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每个世界都是一个江湖,如果我们无视这一点,我们的教育工作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
就像昨天在家访总结的那篇文章所提到的一样,虽然学生都是没有完成作业,但是背后的原因却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有去了解学生世界的欲望和耐心,如果缺乏这种欲望和耐心,教育也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得真好:“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职业的幸福。”用这个标准去检测教师这个职业,我发现很教师其实是不适合进入教师这个行业的,有的老师碰到学生的问题就头皮发麻,缺乏研究的精神,方法也显得简单,态度也显得粗暴,不但不爱儿童的“叽叽喳喳”,甚至非常反感它,而“叽叽喳喳”却又是儿童的天性,也就是说如果老师讨厌儿童的天性,那么请问,这样的老师能把工作做好吗?

链接🔗:寒假微信家访工作总结

作为高中教师,面对的学生都是未成年学生,学生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早恋、玩手机、看言情小说、好动、内心敏感、不会控制情绪、不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等,这都是未成年学生在这个阶段表现出来的天性,如果我们老师非常反感处理这类问题,或者处理这类问题非常简单粗暴,要么叫家长,要么停课,要么惩罚,要么命令其公开检讨,而恰恰忘了去调查研究学生为何会如此,这又怎能让学生信服呢?
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如果我们没有去了解学生世界的好奇心,那么我们的工作是做不好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