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时刻,军长命令全军撤退,却造就了名垂战史的胜利
红星故事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来源:历史上的人
1951年5月27日,以侵朝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进占汶山、水平、华州、富坪里一线,韩军则从东部海岸出发,继续向北推进。
根据当前敌情,志愿军司令部果断命令此前正在休整的几支部队马上回到战场并转入防御状态,其中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六十三军奉命展开在北汉江南岸驻防。
六十三军军长傅崇碧(1955年授少将衔)对部队所处的位置了然于胸:东面是第三兵团六十军,西边是第十九兵团六十四、六十五军及人民军第一军团。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六十三军作为第十九兵团的助攻力量,正处在背水作战的形势,而且是整个兵团向南推进最深的一个军。
傅崇碧知道,志司和兵团首长如此排兵布阵,无疑是充分信任自己和全体将士的,否则不会让六十三军担此重任。
然而他心中也有一丝隐忧:在目前的情况下,六十三军楔入美军防线最深,兵力还是很薄弱的,一旦美军大举反扑,那么全军将承受极大压力。
加上近来美军在西线不断加强反攻,一旦六十三军东面的友邻六十军向后收缩,就必然使六十三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这时候发生了的一件小事进一步加深了傅崇碧心中的忧虑。
警卫员推门进来,给军长端上既是午饭又是晚饭的食物——半盆子黄乎乎的汤里飘浮着一把煮烂的桑树叶子。
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的傅崇碧,端起汤来喝了一大口,却感到嘴里发苦。
没办法,军部已经断粮了,傅崇碧虽是一军之长,也只能将就着喝点桑叶汤了。
“唉,老傅啊,”傅崇碧还没发表评价,一旁的政委龙道权先说话了,“补给如果还是没法跟上,这后面的仗……”
傅崇碧明白他话里的意思,可是整个兵团都面临困境,部队是继续打下去还是另做打算,都要由上级统一安排。
他们正在商讨战事的发展与敌我形势,突然接到一八九师的紧急来电:美军突然从我军东侧发动袭击,一八九师正与他们进行激战。
这个突发情况让傅、龙二人都吃了一惊:敌人来得比预想中快多了!
当天晚上,一八九师再次来电告知军部:该师抓了两名舌头,经审讯得知,日间突袭之敌是美军第七师。
另外,俘虏还交代了一个重要情况:美军已出动数个师的兵力,正分作三路进击,意图是切断志愿军第十九兵团、第三兵团过江(汉江)部队的退路,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从而重创志愿军。
从中不难看出,美军已掌握了一个重要情况,那就是志愿军西线的助攻方向,力量较为薄弱,因此重兵出击。
眼前的局势意味着六十三军的处境很不妙,傅崇碧和龙道权不禁都愁眉紧锁。
部队下一步该怎么办?到底是打还是撤?
打的话,极有可能让全军掉进敌人精心筹划的圈套,既南北夹击、腹背受敌的困境。
不打的话就意味着要让全军后撤,可是无论志愿军司令部还是兵团都没有类似的指示。
傅、龙二人马上召集众人开会研究敌情,但大家看法不一,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
就在此时,一八七师师长徐信打来电话,向军首长请示下一步行动。
当时一八七师是什么情况呢?他们已推进到罗山南侧,但此前一八九师在那里面对据险固守的韩军,强攻一昼夜仍未能拿下,还造成不小的伤亡。因此徐信前来计请示一八七师还要不要继续攻坚。
在这个让人无比忧煎的危急时刻,傅崇碧终于以壮士断臂的气魄下定了决心,断然对徐信下达命令:“不打了,你们要赶快撤下来,全军都要撤退!我们在洪川江边与你们会合!”
此言一出,马上有人表达对军长作出这一决定的担忧:擅自行动将会面临严重的后果。
傅崇碧斩钉截铁地说道:“不能打了,再打下去的话,整个部队都回不去了!这个决心是我下的,如果志司和兵团首长要追究责任,我一个人来扛,要处分就处分我一个人吧!”
政委龙道权马上站出来支持这位老搭档:“军党委共同负责,赶快给志司发电,报告敌情和我们的决定。”
随后,六十三军军部在傅崇碧带领下退至汉江以北,各师也按其指示陆续到达指示地点。
直到此时,六十三军仍未能联系上第十九兵团指挥部,倒是先接到来自志司的电报,内容是:敌已占领春川一线,六十军一个师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同时,敌已从汉城大举北犯。如果你们六十三军回撤时有困难,可以把车和炮炸毁再撤。
六十三军众将看到这封电文之后,顿时如释重负:志愿军司令部下达了撤军的命令,这正与傅军长的意见不谋而合。
第十九兵团杨得志司令员得知六十三军安全撤离后,也松了一口气:“如果你们再留守原地,必然遭到敌人夹击,幸亏你们及时采取了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六十三军的全身而退,给十九兵团保留了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这也造就了傅崇碧在其数十年戎马生涯中亲自指挥的最重要一役——铁原阻击战这一经典战例。
这位35岁的名将,率领六十三军将士与美军血战13天,以2.8兵力牢牢遏制住4.7万美军的疯狂攻势,在全军几乎打光的同时,取得歼敌2.5万人的惊人战果,造就了一场名垂中外战史的大胜。
如果傅崇碧没有在全军的危急关头果断下达后撤的命令,就不可能保全六十三军的精锐,赢得铁原阻击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