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后可采用?”

周六傍晚,班上男生渤涵发来新学期第一篇班级故事《新人驾到》。一看题目,就知道他写的班上新转来两位同学的事情。
周五放学前,渤涵犹犹豫豫走到我跟前,吞吞吐吐地说,这星期的班级故事一点思路也没有,问我可不可以免写一次,因为他的寒假故事获得了“雪绒花之家小作家奖”。我告诉他,这是两回事。他想了想,有些不情愿地说:“那我就找找思路吧。”我很有把握,他只要愿意自己“找找思路”,就一定能找到思路的。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只要主动努力,往往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不,渤涵第一个发来了班级故事。故事开头就很精彩:
周二,开学的第二天的早上,我像往常一样背着那沉重的书包,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向了教室。
“周渤涵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不管你想不想听?我都要告诉你!你有同桌了,并且还是一位女生。”王保成欣喜若狂地向我奔来,边跑边说道。女生?我脑子里浮现出一个大问号,我们班女生可多了,我脑子里一下浮现出了很多画面和情景。我一遍遍地排查,最后只剩下三个选择,第一个是坐在我旁边的老梁,第二个是王大恩,最后只剩下老梁的闺蜜赵老欣儿。于是,我带着这个大问号走进了教室!
我饶有兴致地往下读。接下来写他发现邻桌坐着一个陌生的女孩,心中又是一场戏,很真实,很有趣。可是,再往下,就显得潦草了,不仅语言干干巴巴的,内容也如同记流水账,记录了一下两位新来的同学做了自我介绍,就草草收尾了。
我读完,马上给他回复,告诉他后面的内容要像前两段一样,做到细腻,有曲折,吸引人。
很快,渤涵回了消息:“修改后可采用?”
他问的是,修改后能不能被班刊《雪绒花》采用。
我的即时心理活动是:这孩子,难道写班级故事,目的就是为了能被班刊采用!准备给他回复“不管采不采用,都应该修改啊!”。
转念,我赶紧修正了自己的想法,因为,我的第一反应,不是站在渤涵的立场上思考和判断的。对于渤涵,甚至每一个儿童来说,撰写班级故事或写作文,出于完全没有功利的热爱或责任心,几乎是难以想象的。每一个儿童拿起笔来写作,而且是被布置的写作,如果得不到赏识,如果没有他们所期待的成功体验,必然是无趣而沉重的任务,就像渤涵在故事开头写的那样,每天都“背着那沉重的书包,迈着沉重的步伐”。——沉重的,可能并不真的是书包,而是心情,是对学习任务的无奈和无力。在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眼里,自己写的故事能刊登在班刊上,那是最大的荣耀,是用心写好每一篇文章的最大动力。渤涵也不例外。
虽然发展儿童的理性,进而培育儿童对自我成长的责任心,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出于情感的内驱力,往往是儿童,甚至是成人,能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最有力之保障。
我回复:“应该可以!”
渤涵秒回了一个“欧K”。
相关链接:

这条路,向着明亮那方!

以别人喜欢的方式表达喜欢

你就是我的天使

博学不穷,笃行不倦,成为学生信赖的老师

发现那棵树

李竹平|警惕将“名著导读”变成了“名著有毒”

“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师生幸福的日子要来临了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