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命不幸的正确态度——《小鸟的葬礼》精读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495号面对生命不幸的正确态度——《小鸟的葬礼》精读阅读推广人 石头说明:1、这是一个对经典绘本深度解读的公众号,已累计发文在四百篇以上。2、查找是否有您想阅读的文章,可以从历史消息中输入您想要的书名搜索即可。3、如果您喜欢本公众号,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4、本导读的宗旨是为亲子阅读而努力、为父母深度掌握绘本精髓而奉献。一、内容简介有一天,孩子们发现了一只侧躺在路边的小鸟,它闭着眼睛,没有了心跳。孩子们为小鸟感到难过,于是他们决定好好向它告别,为它举行一场葬礼。他们来到公园的树林里面,给小鸟做了一座坟墓。他们用温暖的甜蕨草包裹小鸟,铺上鲜花,盖上泥土,他们用一首轻柔的歌送别小鸟。此后,他们每天都回到它的身边为它唱歌。二、绘本信息书名:小鸟的葬礼文:[美] 玛格丽特·怀兹·布朗图:[美] 克里斯蒂安·鲁滨逊译者:阿甲适读年龄:3-8岁 (仅供参考,并非绝对)选题策划:北京天略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日期:2020年5月三、绘本导读【封面】
解析:封面是一片绿草地,草地上方,是四双小脚,脚边有一只躺在地上的小鸟。看得出,四个孩子弯着腰围着小鸟,结合书名《小鸟的葬礼》,小鸟已经死了,孩子们会怎么办呢?这是一个描述生命消亡的故事,但营造的气氛却充满了爱与温馨,以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贴近孩子的心理,潺潺流水般细腻、自然、温情地讲述关于生命、关于死亡、关于爱的真谛。这只小鸟,在被孩子们遇到时,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律动的心跳也不在了,身体没有一丝的温暖,安安静静的躺在了地上。发现小鸟这件事,让孩子们充满了兴奋,一种对生命的喜悦。但小鸟死亡这件事,又让孩子们无比的难过,生命消逝的悲伤。在这种复杂的情绪之下,孩子们最终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给小鸟举办一场葬礼。书名采用黑白色结合,黑色同小鸟的颜色,代表着死亡,白色与葬礼同义。【前环衬】
解析:环境优美的公园,茂密的树林,蜿蜒流淌的小河,小桥飞架两岸,这里属于孩子们纯真的乐园。画面的远端,是高大密集的灰色楼房,那里是属于成人的世界,一个灰色的世界。【扉页】
解析:扉页与版页合一,黑色的字体略带雅拙,四个高矮装扮不同的孩子与灰色的小狗一字排开,端正地面对读者,来展示他们的纯真与美好。【第1画面】
原文:当孩子们看到小鸟时,它已经死了。解析:“当孩子们看到小鸟时,它已经死了。” 出乎意料、开门见山、简单直接,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试想孩子们看到一只一动不动的小鸟时,他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呢?接下来会做些什么?又如何判断它是否还活着呢?四个孩子和一条狗在公园里玩耍,领头的男孩身上穿戴着狐狸的面具和尾巴,高个女孩背上穿着蝴蝶翅膀,最后那个男孩手里拿着风筝,只有最小的女孩没有装扮,但黄色的头发与众不同。这些动物服装是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时的道具,还象征着动物。在孩子纯真的世界里,蝴蝶和小鸟等动物不仅是生命,也是人类的朋友。插画家以这样的表现手法模糊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分,完美的契合了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创作内核,凸显出孩子对世间万事万物的友善以及对生命的尊重。正是孩子的这些特质,才上演了对死去小鸟的葬礼。跑在前面的狗先发现了地上的小鸟,但小鸟已经死了。书的右下角,那个小小的黑点,就是已经死去的小鸟。这只小鸟的卑微,插画家只给它留了一厘米不到的位置。这也折射出成人视角里的心态,小鸟不仅小,死亡也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孩子的世界里,小鸟不小,它的死亡更是一件硕大无朋的事。【第2画面】
原文:不过它刚死没多久——它闭着眼睛,身体还有一点暖。孩子们用手指去摸小鸟的胸膛,想看看它还有没有快快的心跳。可是,摸不到心跳。于是,他们知道小鸟已经死了。解析:“死”是怎么回事?他们用小手触摸小鸟的胸膛,尽管还有一点暖,但已经没有“快快的心跳”了,小鸟是刚死没多久,眼睛也紧闭着。最大的女孩像大人一样去触碰小鸟,最小的女孩一脸紧张,两个小男孩心态平静。显然孩子明白死亡后的身体的状态:不能动、不能说话,也就是无机能性。这也是死亡教育中,探讨死亡的特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故事中,孩子们就是根据这些特征判断小鸟已经死了。他们做得很细致和贴心,即便是一只不起眼的小鸟,也被视为珍宝般小心对待。让人感受到孩子简单与纯净的内心,在他们眼中世间万物都是何等可爱与美好,值得用最好的爱去守护和纪念。他们拿着风筝,带着老鼠的面具、蝴蝶的翅膀,说明他们正在玩游戏,但是当他们看到一个生命离去,还是放下了自己的快乐,去同情另一颗生命。小狗首先发现了躺在地上的小鸟,孩子们围拢上来后,退其次转为静静的守望,也给小狗以惴惴不安的心态。【第3画面】
原文:而且,尽管他们捧着小鸟,它还是渐渐变凉,柔弱无力的身体僵硬起来。他们没法让小鸟的腿弯曲,移动它的时候,它的脑袋也没有摆来摆去。解析:最大的小女孩将小鸟捧在手里,黑手暗示着不祥。其他孩子和小狗伤心地看着死去的小鸟,小鸟的身体渐渐变凉,并僵硬起来,细细的腿直直地伸向天空,无法弯曲,脑袋也停摆了。孩子们的脸上都挂着悲伤的表情,连狗也不像平日那般调皮吵闹。插画家采用特写的镜头,小鸟在孩子的手中被放大,读者才有机会好好的观察到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没有漂亮的羽毛,也没有独特的长相,还不足以认出它的出身,却能如此牵动孩子们的心。他们既为之难过,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并不重要,这只小鸟是不幸的却又幸运的,只因他们遇到了纯真的孩子。特别是孩子们围在四周,手中托着刚刚死去的小鸟的那幅场景,以及孩子们围在小鸟的墓地,排成整齐的一行的那幅场景,都极富表现力与情绪渲染。假如换成是成年人,面对落在草坪上刚刚死去的小鸟,他们又会怎样做呢?有人瞥一眼,继续赶路,“哎呦,脏死了。”有人皱眉捂着鼻子火速撤离。最后,这只死去的小鸟会被清洁工随手丢进垃圾桶,一个生命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消亡了。而被孩子们看到了,一个关于死亡,关于爱与尊重生命的故事发生了。玛格丽特·怀兹·布朗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所表现出来的睿智和情怀,小鸟的葬礼只是一种形式,但传达出来的内核是:爱,以及对生命的尊重。面对偶尔遇到的小鸟是如此,孩子们对待自己的宠物过世更不必说。当孩子的宠物死去时,很多父母不以为意,企图换一只宠物弥补孩子的缺失。但父母这样的表现,对孩子来说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孩子为失去的宠物感到伤心,在于小心翼翼呵护过程中,孩子与宠物之间产生了感情。父母的漠视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感情不被理解和尊重,他们会感到更加的悲伤和愤怒。他们甚至会觉得父母在对待生命的问题上是淡漠的,慢慢的,孩子对生命最初的那份真诚也会消失殆尽,孩子的内心对生命不再柔软,他们的感情田地就是一片荒漠,在他们成长之际,你很难让这样的孩子会发自内心去关心呵护身边的亲人。【第4画面】
原文:动物们死去一段时间后就是这个样子——没有心跳,身体冰凉,像石头一样硬硬的,一动不动。解析:孩子们意识到了,动物或者人死后就是这个样子的——没有心跳,身体冰凉,像石头一样硬硬的,一动也不动,小鸟永远不会再飞了,也不会再发出动听的鸣叫。它的生命气息已经断绝了,小鸟的生命离开了这个世界。作者用三个大画面来见证小鸟死去的特征和甄别的过程,可见孩子们的细心,也向小读者推送这一过程。步步深入,认识死亡的真实面目。对于死亡,年幼的孩子不会有清晰的认识,父母总希望他们能够快乐成长,不自觉地就避免讨论和见证死亡。但作为生命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孩子们完全有必要去了解。在本书中,他们会慢慢知道死亡就是像故事中的小鸟一样没有快快的心跳,刚死没多久身体还有一点温暖,即使温暖它的身体也渐渐变凉,柔弱无力的身体僵硬起来,肢体不会再有任何的动作,眼睛一直紧闭,没办法让小鸟的腿弯曲,脑袋也没有摆来摆去。这样的叙述与描写,倘若不是出于关注和关心,是做不到这样细致的。如果把这种描写放在人身上呢?你会想起什么故事?小女孩庄重地手捧死去的小鸟,和同伴们一起走过小桥,来了一个转场,他们要怎样做?小狗似乎明白他们的意图而翘首,鸭子和水中倒影与孩子们同向,暗示着极力附和一起完成对小鸟后事的处理。这个环节的小桥采用拓印的方式,向读者呈现细节丰富的画面。同时在树干等环节采用撒点技法,使画面产生不同的点状或雾状的肌理效果。【第5画面】
原文:小鸟死了,不能再飞了,孩子们非常难过。但是能发现小鸟,他们也很高兴,因为现在他们可以在林子里挖一个坟墓,把它埋葬。他们可以举行一个葬礼,为它唱歌,就像大人们在有人死去时做的那样。解析:他们走过小桥,继续前行,小狗也伤感地加入到送别的队伍中。他们去找寻一个安葬的位置吗?中间一棵大树就像一位老者,护送着孩子们悲悯的行动。小鸟的死让孩子们很难过,尽管它并不是他们的朋友。“但是能发现小鸟,他们也很高兴,”为什么小鸟死了,孩子们会“高兴”?因为“他们可以举行一个葬礼,为它唱歌,就像大人们在有人死去时做的那样。”因为幸亏他们发现了,他们可以为小鸟找一个安静的安全的栖息所在,不然小鸟可能就要被风雨侵蚀任人践踏了,这也是伤心之余的欣慰。死亡明明是一件悲伤的事,为什么要“唱歌”?这个纪念的仪式帮助孩子们减轻死亡带给他们恐惧和悲伤,对孩子而言,死并非不悲伤,他们也会为小鸟的死感到难过。对孩子们而言,这是他们有机会在大人的管束之外独立去做的一件事,“像大人那样”,这不仅意味着自己的成长,更意味着自己能够独立去面对比自己更弱小的动物的死亡。这本书的文字极好地描绘出了主角们复杂的心情,同时让他们的形象免于沉重。虽然故事开头很悲伤,但读者仍能感受到时间的流动,生活在继续向前。【第6画面】
原文:于是,他们捧着它去了林子里。他们在地上挖了一个坑。解析:孩子们带着小鸟到安静的树林里,四个人分工,一个陪在小鸟身边、一个挖坑、一个去摘花,还有一个找来了大树枝,小狗用锋利的爪子刨出一个大坑。三个小鸟注视着这一切,它们目睹着同伴被安葬,是一种庆幸和自慰。《小鸟的葬礼》的水彩插画清新淡雅,笔法细腻活泼,充满了童趣。背景都是大片大片满溢生命力的绿色,深深浅浅的绿色在纸上铺陈,间或点缀着温暖鲜艳的小黄花和小白花,让城市背景下的小公园显得无比可亲。玛格丽特的文本是永恒的,描述了纪念仪式对心灵的抚慰作用,克里斯蒂安充分理解了玛格丽特的文本,从一个开阔的视角,用生机勃勃的树木和放风筝的孩子们结束了这个故事,暗示小主角们回归到了无忧无虑的日常生活。不同肤色的小男孩和小女孩在一起没有任何的隔阂,狗狗也是他们最忠诚的朋友,同欢笑、共悲泣,无声的画面却灵动地展现出种族平等、人与生物和睦同居的美好场面。【第7画面】
原文:他们将暖暖的甜蕨草垫在坟墓的底下,再用葡萄叶把小鸟裹起来,放在坟墓里。然后,他们又在上面铺了一些蕨草,撒上小小的白色紫罗兰和黄色的星星花。解析:面对死亡,孩子应该怎么办?孩子们模仿大人,为死去的小鸟举行了一个“葬礼”。他们来到绿草如茵、树叶繁密、花朵盛开的安静园地,在那里挖了一个小小的坑,他们将暖暖的甜蕨草垫在坟墓的底下,再用葡萄叶把小鸟裹起来,放到坟墓里,最后还撒上小小的白色紫罗兰和黄色的星星花给小鸟的坟墓做了装饰。孩子们为小鸟举办了一场非常庄严而又隆重的葬礼,每个环节都做得有板有眼,并不亚于大人。虽然这葬礼带着几分游戏的意味,但这也充分展现出了孩子身上一种天然、朴素的善良和温情,而打动人心。虽然孩子们遇到的是不曾相识的小鸟,看到死去的小鸟会心疼,并不觉得我不认识与我无关,但是他们依然郑重其事地将它捧在手心,为它伤心难过,将它小心翼翼的埋葬,这就是发自内心的对生命的尊重。他们知道小鸟再也没有爸爸妈妈的呵护了,再也不能唱歌欢笑了,所以他们要做小鸟的朋友,非常有仪式感地去埋葬去悼念,给小鸟最真的关怀。孩子们在这种真诚的行为中到底感受到了什么呢?我们无法用文字去表达,我们更应该去做。因为孩子会养鱼、养乌龟、养猫养狗,可是这些玩伴死了或者不见了怎么办?一场富有孩子们心意的葬礼是对那些带给我们欢乐的玩伴的最好纪念。事实上,孩子们是真的了不起。【第8画面】
原文:接着,他们为它唱了一首歌:哦,小鸟,你已经死去,不能再在高高的天上,和别的鸟一起飞翔,因为你已经死去,我们为你歌唱,长羽毛的小鸟,我们将你埋葬,在这坟墓里,和小花小草一起,因为你不能再在高高的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安息吧!死去的小鸟。解析:孩子们手牵着手围在小鸟的墓前,为死去的素不相识的鸟儿,也为还活着的自己,为天地万物,发出单纯又感人的歌唱,清澈的歌声在树林里飘荡,激起群鸟飞舞。一个真实而真诚的仪式:寻找合适的坟墓——装扮坟墓——为小鸟唱歌。孩子们像大人对待死去的亲人和朋友一样。虽也有一丝的哀伤,但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歌唱。这样的纪念仪式不仅回应了孩子对死亡的好奇和恐惧,还起到了安抚心灵的作用。面对死亡,来点仪式是为了放下和纪念,孩子们举办葬礼的行为因何而起?源自孩子们对于大人行为的一种模仿。其实孩子们对死亡这件事情的意义是非常模糊的,因为平时,他们遭遇到的多是积极的事物,充满生机的事物,积极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没有做好迎接死亡事物的准备。孩子们做出举办葬礼这样的行为,并不一定是因为孩子为小鸟的逝去而伤心,或许是一种出于对生命的的尊重,也或是一种对于死亡事物礼仪的模仿。其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非常需要对死亡进行认识的,因为在生命中,我们的身边其实随时可能出现一些死亡事物。在小鸟葬礼游戏的外部表象下,还暗藏着一个简单的人生哲理:无论是好情绪或坏情绪都会被时间抚平。一如孩子们为小鸟不能再继续飞翔唱歌而伤心难过,而后在举办葬礼纪念小鸟的过程中,他们的情绪从消沉逐渐到高涨,然后慢慢进入平静,最后回归日常。【第9画面】
原文:然后,他们哭了。因为他们的歌声是那么美,蕨草闻起来是那么香甜,还因为小鸟死了。他们一边歌唱,一边将泥土盖在小鸟身上,然后在泥土上面铺了更多的蕨草和小花,还有一块灰色的石头。解析:唱完歌,孩子们都哭了,小鸟并不是他们的好朋友,他们还是为一个年轻的生命离世而难过。如果此刻有人听见他们的歌声,想必也会落泪吧。世界这么美,蕨草闻起来是那样香甜,然而小鸟却死了,再也不能在天空中飞翔。他们为什么哭?故事中的描写非常的耐人寻味,哭是因为歌声的甜美,哭是因为蕨草的清香,哭是因为小鸟的逝去。那么,他们究竟是为了悲伤而举行葬礼,还是因为举行葬礼而悲伤?【第10画面】
原文:他们在石头上写道:这里躺着一只死去的小鸟。解析:他们为小鸟在地上挖了一个洞,为小鸟垫上一些树叶,为小鸟盖上了土,最后在小鸟的坟墓上还摆上了很多蕨菜和小花,一起唱着挽歌,还为小鸟树立了墓碑,他们在石头上写道:“这里躺着一只死去的小鸟”。这块石头也被孩子们采摘来的白色紫罗兰和野天竺葵包围着,就像大人们做的那样。他们执着于按照"正式"的流程为小鸟办完整个葬礼。【第11画面】
原文:在石头周围,他们种了一些白色紫罗兰和野天竺葵,只是天竺葵已经凋谢了。解析:在石头旁边,还种了一些紫罗兰和野天竺葵。有鲜花和香草的陪伴,小鸟会睡得很香甜。人们看到这个,会绕道而行的。任何生命都有尽头,我们也不得不接受死亡。让这个略带伤感却又温暖感人的故事,给孩子多增一份对生命的理解,多添一份对生命的敬意。2002年澳网男双半决赛上,法国选手罗德拉一记大力回球,击中了一只正在追逐飞蛾的小鸟,小鸟落地,一动也不动。准备接球的另外一位选手布特迅速扔掉球拍,奔向小鸟坠落的地方,手划十字,双膝跪下。2016年,英国曼切斯特市的数名工人为一只死去的知更鸟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葬礼。工人们将一只知更鸟的尸体放在一个木制小盒里,上面写到:“知更鸟罗杰(Roger),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兄弟,好叔叔。2016年8月11日从天而降,将在这里安息,长眠于世。”为鸟儿举办特别的葬礼,其实是人们对生命的一种态度。地球上的生命,不仅仅有人类,还有那些与人类生活在一起的动植物。通过人们对小鸟之死这一事件的处理方式,来传递对待生命的态度,以及我们的生命该拥有什么样的价值。【第12画面】
原文:接下来的每一天,一直到他们忘记小鸟之前,他们都会来到这里,为死去的小鸟歌唱,在它的坟墓上摆上鲜花。解析:故事的结尾,左边是小鸟安静的坟墓,右边是孩子们快乐玩耍的场景,从这一点能够看出,其实在最后,孩子还是将小鸟死去的这件事给忘记了。葬礼已经结束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悲伤会在短时间内消失。接下来的每一天,孩子们还是会来到这里,为死去的小鸟唱歌,在它的坟墓上摆上鲜花,就像现实生活中我们去祭奠死去的亲人,当想他们了,就去看一看,仿佛他们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生活。虽然孩子们面对小鸟的死亡时很伤心,虽然他们曾经一度每天到它的墓前献花,但是他们最终还是把小鸟忘记了。我们终将忘却死亡,但是爱心永存。孩子们虽然忘记了死去的小鸟,但是他们对小鸟的尊重与爱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相反,这种爱心会一直伴随孩子长大成人,成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善良之人。【后环衬】
解析:这是一个宁静的世界,与开头一样的公园远景,无论是树林、小河、小桥还是远处的高楼,都没有丝毫变化。既没有了小鸟的坟墓,也没有了孩子们的嬉闹,仿佛一切都没发生过,孩子们欢笑着跑开了,小鸟也彻底化作了尘埃。而书中的孩子们,却见证了一场告别,并亲自为死去的小鸟举办了葬礼。这不就是真正的人生吗?所以,让孩子学会正确面对死亡,学会尊重生命,孩子才会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善良人,当然,这也是现在孩子不可或缺的一种品质。在这个故事中,自始至终,没有一个成人的出现,可是我们却能看到成人社会对孩子们的影响。无论是葬礼上的歌声还是挖坟墓埋葬小鸟、给小鸟放置墓碑,这些行为都是存在于成人世界里的。也许有的小朋友读完这本绘会问:死亡后的小鸟最后会变成什么了?死去的小鸟最后回归到大地妈妈的怀抱,与泥土融为一体。在来年的春天,它或许变成了一株小草,或是一朵小花儿,或是一棵大树……不管怎样,小鸟的生命将以另一种方式在继续着。【封&底】
解析:《小鸟的葬礼》以一种轻盈、平淡的方式向孩子们讲述了什么是死亡,并将死亡令人敬畏的一面和平常的一面呈现出来,引发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对死亡和生命的思考。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谈论死亡,不妨与他共读这本《小鸟的葬礼》,相信在孩子的世界中同样会有所启发并感受到生活的温柔。如果你希望孩子成长为一个富有爱心的大人,请别忘了这本《小鸟的葬礼》。四、作者信息玛格丽特·怀兹·布朗(Margaret Wise Brown,1910—1952)美国图画书界先驱性人物,“黄金时代”代表人物之一,天才图画书作家,四次凯迪克奖获得者。玛格丽特拥有一种独特的能力,能透过儿童的眼睛看世界,她为图画书创作提供了全新的且经久不衰的维度。如《晚安,月亮》《逃家小兔》《小岛》《重要书》《我的世界》《孩子的晚安书》《小鸟的葬礼》《等到月圆的时候》等等。克里斯蒂安·鲁滨逊(Christian Robinson)插画家,克里斯蒂安一直很喜欢玛格丽特讲故事的方式。《小鸟的葬礼》于1958年首次出版,克里斯蒂安于2016年为其重新创作插画,新版本随即被《纽约时报》评为当年的年度十佳图画书。同年,由他绘制插画的《市场街最后一站》成为首部同时赢得纽伯瑞金奖和凯迪克银奖的图画书作品。说明:本文属原创,未经作者同意,不可转载和移作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