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肝脾不调”与“肝胃不和”

传承岐黄薪火,一个有质地有温度的公众号

艾御享堂

         

【导读】 从脏腑常见证候以及脏腑相兼证候的病因、病机、病势、症状等方面,鉴别分析不同证候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尤其是相似或相关联证候之间的病理演变趋势,并为临床医师动态地观察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提供治疗上的主动,是本文撰写的目的和初衷。

【肝脾胃分论】
肝论:五行属东方木。生理功能:1.主疏泄。2.主藏血。生理特性:1.肝为刚脏。2.肝主升发。
脾论:五行属中央土。生理功能:1.主运化。2.主统血。生理特性:1.以升为健。2.喜燥恶湿。3.脾为孤脏。

胃论:五行属中央土。生理功能:1.受纳水谷。2.腐熟水谷。生理特性:1.以降为和。2.喜润勿燥。

【定义】
肝脾不调证:因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所表现的肝经经气不利的胸胁胀痛和脾运化不利,气机阻滞的腹胀、便溏等症。
  肝胃不和证:因肝气郁结,久郁化火,肝胃郁热所致的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证候。主要表现有脘胁胀痛,嘈杂吞酸等症。
因】
肝脾不调证:情志抑郁,所求不遂,则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则肝脾不调,正如《辨证录》所说:“夫胁虽为肝位,而肝必克脾,脾受肝克,则脾亦能随肝而作痛。”若饮食饥饱不调,劳倦内伤,亦能导致脾虚,运化失职,清浊不分,气滞湿阻,壅遏肝木,使肝失疏泄,即“土壅木郁”。
  肝胃不和证:情志不畅,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横逆克犯脾胃,“脏气不平,胜乘相因为病,如怒伤肝,肝克脾,脾气不正;必胀于胃,名曰胜克。”若肝郁日久化火,则肝胃蕴热。
病机】

肝脾不调证:肝属木,主升发,主疏泄;脾属土,主运化。木能疏土,土能营木,故二者在生理上互相影响,密不可分,主要体现在肝的疏泄和脾的运化方面。因脾司运化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肝气的疏泄作用,只有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脾的运化功能方能正常进行。而脾气的健运和滋养肝木,能使肝体充实,行使正常的疏泄功能。

若肝失疏泄,则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出现脾失健运的肝郁脾虚证,此即张仲景所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若肝气郁结,气病及血,气滞血瘀,肝郁乘脾,脾不制水,水湿泛滥,则土败木贼,肝脾血瘀,气滞湿阻,气、血、水互结,停留体内,遂成鼓胀的病理转归。
肝气不舒,克犯脾土,气机阻遏,血运涩滞,脾不运津血,日久渐积而成积块。
若因脾虚不运,湿浊停聚中焦,壅遏肝木,则肝气失于条达,气机郁滞,血瘀内停,为气滞、水停、血瘀,停聚腹中而形成鼓胀证。
  肝胃不和证:肝主疏泄,主升发,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下降,肝升胃降,调节气机的升降平衡。肝木的条达疏泄,有助于胃受纳功能的正常进行。
若肝失疏泄,郁而化火,横逆犯胃,则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若肝胃蕴热,热伤血络,则有吐血、出血之虞,总由肝火犯胃,灼伤胃络使然。“呕血,每呕一口全是血者,是此血出自肝,多带青色,由火载血而上,错经妄行,因怒所致。
〈经〉云:怒则气逆,甚则吐血,法宜引血归肝”。因此,肝火盛,灼伤胃络,易形成吐血、呕血的病理转归。
鉴别要点

肝脾不调证:胸胁、乳房、少腹胀闷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易怒,遇怒则诸证加重,腹胀,便溏不爽,泻必腹痛,泻后痛减,食欲不振,肠鸣矢气,舌苔白,或苔腻,脉弦。以胁肋胀痛的肝郁证和腹胀、腹泻、纳呆的脾虚证共见为临床特征。

肝胃不和证: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胃脘攻撑作痛,急躁易怒,泛吐酸水,嘈杂纳呆,呃逆嗳气,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略数。以脘胁胀痛,嘈杂泛酸,易怒,舌红苔黄为临床特征。

鉴别分析】

肝脾不调证:肝脉布胁肋,上贯膈,循少腹,故肝气郁结,经气不利,则胸胁、乳房、少腹胀闷作痛;《医学入门·丹台玉案》论述肝郁胁痛的病因病机时,认为“肝藏于内,外应乎胁,胁之所在,肝之所在也。所藏者血,所属者怒气。……或有外触恼怒,欲振而不得伸,郁结不行,藏于肝部,则虽无瘀血而亦痛矣。”

气结腹痛,叹息则肝郁得解,胀闷得舒,故善叹息;肝郁不得条达,故情志抑郁;失其柔顺之性则易怒,此即《黄帝内经·素问》所谓的“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
怒则气郁更甚,故诸症加重;肝郁乘脾,脾虚不运,清浊不分,升降失职,气机阻滞,食浊、湿邪内困,则腹胀,腹痛即泻,便溏不爽,肠鸣矢气,故张景岳认为:“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言。”
《证治要诀》则认为“气泻肠鸣,气走胸膈,痞闷腹急而痛,泻则腹下须臾又急,亦有腹急气塞而不通者。此由中脘停滞,气不流转,水谷不分所致。”排便后气滞得通,故泻后痛减;脾虚及胃,胃纳不佳,故食欲不振;苔白,无明显热象,苔腻为脾虚湿阻,脉弦主肝病。
  肝胃不和证:恼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横逆犯胃,胃气失和,不通则痛,故胃脘部攻撑胀痛,此即《沈氏尊生书》所云的:“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
肝郁失于条达,故急躁易怒;肝胃郁热,气火内盛,故泛吐酸水、嘈杂;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受纳不及,故纳呆。
若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嗳气;胃气上逆动膈,则呃逆,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略数,均为肝胃郁热之征。
肝脾不调证与肝胃不和证,就其临床症状而言,均具有胸胁、乳房、少腹胀痛,易怒,食欲不振,脉弦的共同症状,缘由肝气郁结,经气不利,升泄太过,阳气升腾。肝脾不调证,还伴有脾失健运,气滞湿阻的临床表现:腹胀,便溏不爽,泻必腹痛,泻后痛减,肠鸣矢气。
肝胃不和证,还兼有胃失和降,胃气失和的胃脘攻撑作痛和胃气上逆的呃逆嗳气及肝胃郁热的急躁,泛吐酸水,嘈杂,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略数,其中,胃脘痛,呃逆嗳气和肝胃郁热的症状为肝脾不调证所不具,亦属有别于肝脾不调证的临床表现,而肝脾不调证,临床无明显的热象和胃脘痛症状,仅以腹胀、腹痛的腹部症状为主。
  肝脾不调证和肝胃不和证,就其病机病势而言,二者均具备肝气郁结,经气不利的病机特点,所不同的是,前者还有脾失健运,后者还有胃失和降和气郁化火证,具体而言,肝脾不调证是: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木失条达,脾失健运,水谷不化,气滞湿阻,清浊不分,升降失职,纳运失司。肝胃不和证是: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气郁化火,肝胃蕴热,肝胃气滞,受纳失司。二者病位均在肝,前者在肝和脾,后者在肝和胃,均属气滞证,前者因肝郁而致脾虚,乃肝实脾虚,正如吴鹤皋说:“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
肝胃不和证,为肝胃气滞郁热证。肝脾不调证,常可因气滞、水停、血瘀而形成肝脾血瘀、土败木贼的鼓胀、积癥。肝胃不和证,常可因气郁化火,灼伤胃络而致吐血、呕血的病理转归。
  肝脾不调证和肝胃不和证,就其病因病史而言,二者具备情志不遂,肝气易郁的共同病因,前者常可有饮食劳倦伤脾的病史,后者可有气郁化热的病程病史。
  肝脾不调证,临床治疗宜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方用痛泻要方(《景岳全书》),“气郁者,疏肝健脾为主,理其气而痛自止也”(《医统正脉全书·活人书》)。

肝胃不和证,治疗宜清热理气,泻肝和胃,方用化肝煎(《景岳全书》)合左金丸(《丹溪心法》),《类证治裁》认为:“……因肝乘胃而脘痛者,气冲胁胀,当辛酸制木,吴萸、白芍、青皮、木瓜、厚朴、延胡、金橘;……火郁致痛,发则连日,脉必弦数,当苦辛泄热,姜汁炒黄连、山栀,泻火为君,香附、川芎、陈皮、枳壳,开郁为臣,反佐炮姜从治为使。”

讨论:临床实践中,肝胃不和证的病因,除上面的肝气横逆和肝郁化火外,尚有阴虚所致的肝胃不和。其病机是:1.素体阴虚,阳有余而阴不足。2.肝阴虚,肝脏体阴而用阳,病理上肝气常有余而阴不足,一定条件下肝之阳用易过极,而造成肝血虚,肝阴不足,肝失所养。3.胃阴虚,胃为阳土,已成燥热之证而耗阴液,加之人体五志之火内法,或外感之邪直入阳明化燥,胃阴均首当其冲。
舌象:分三种情况:(1)轻度:红而少津,薄或无苔。(2)中度:红燥而无苔,裂纹或舌体干瘪,(3)中度:紫暗或光剥苔,或舌光如镜。
脉象:弦而细弱或弦而细数。
仅供临床参考,非专业人员请勿
试针试药
ID:hnbfdycx

艾御享堂

(0)

相关推荐

  • 乳腺癌当从肝郁论治

    为什么会罹患乳腺癌?我的临床经验是,肝郁气滞是导致乳腺癌的核心病机.所以,当从肝郁论治. 一项令人警醒的数字显示,1/8的女性一生中会罹患乳腺癌,我国每年约6万人将死于乳腺癌.乳腺由肝经所过,乳腺癌与 ...

  • 刘渡舟时方集锦——四磨汤

    四磨汤出自<济生方>卷二.组成为:人参.槟榔.沉香.天台乌药.上各浓磨水,和作七分盏,煎三五沸,放温服.原治:"七情伤感,上气喘促,妨闷不食." 刘渡舟先生常用四磨汤治 ...

  • “木克土”小议

    ​郝洪江 从"五行学说"来看,肝脾之间存在"相克"的正常关系,即所谓"木克土".这种"木克土"是生理性制约的正常关系,不 ...

  • 肝气横逆犯脾用什么方?

    病情分析:肝气侵胃往往是由肝脾不和引起的,所以治疗主要是疏肝理气.龙胆泻肝丸.消炎利胆丸.肝泰乐等.可以口服.平时,你应该保持快乐的心情,不要轻易发脾气.肝气侵胃是指肝胃不和,通常是由肝损.反胃.胃不 ...

  • 老中医临证用药经验总结

    肝气向上向外疏泄不足,用柴胡舒肝解郁: 肝气向上向外疏泄太过,用白芍收敛肝气: 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用丹皮.栀子清郁火: 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用石决明牡蛎镇肝潜阳: 肝邪横逆犯胃肝胃不和,用四逆散疏肝和胃 ...

  • 肝气郁结郁证与气滞痰郁郁证有何不同

           肝气郁结郁证的主要症状:精神抑郁,失眠多梦,烦闷不舒,急躁易怒,情绪不宁,喜欢叹气,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腹胀纳呆,或恶心欲呕,大便时干时稀,女子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前乳房胀痛, ...

  • “肝脾不调”与“肝胃不和”

    [导读] 从脏腑常见证候以 及脏腑相兼证候的病因.病机.病势.症状等方面,鉴别分析不同证候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尤其是相似或相关联证候之间的病理演变趋势,并为临床医师动态 地观察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过 ...

  • 医案分享:肝脾不调痰气阻,泻肝解郁化痰结...

    薛某,男,36岁.2010年10月4日诊.患者1年来,时感吞咽不畅,无恶心呕吐,食欲尚可,但进食时间长,腹痛腹胀不著,无明显泛酸暖气,夜间咳嗽,大便正常,平素工作紧张,情绪不畅,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 ...

  • 【孔光一:清肝理脾调经方-肝脾不调,肝热肾寒,血虚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诸证】

    清肝理脾 调经方 功用:清肝理脾,养血调经. 主治:肝脾不调,肝热肾寒,血虚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诸证. 症见:胸胁胀痛,头晕头痛,脘胀纳呆,嗳气呃逆,月经不调,少腹冷或痛,腰骶酸痛,急躁易怒,咽喉不舒, ...

  • 陈作霖临证经验:经络分证肝脾并调

    INTRODUCTION 专家简介 陈作霖,男,江苏武进人,1925年8月生于上海中医世家.1944年,毕业于上海国医学院.后随父从诊中医内科六年.1950年始,独立开业.陈氏早年自习针灸,后从郭九皋 ...

  • 肝脾不调,胁腹满胀,

    ​"患者病位在右侧腹部,与饮食相关,脾主大腹,肝胆经又过腹侧,所以其病当与肝胆脾胃有关.患者症状以胀为主,属气滞,食后益甚.面色偏黄.舌质淡胖为脾虚,无大便实.口渴知并不在阳明,无口苦.咽干 ...

  • 疏肝理脾汤主治:肝脾不调,慢性肝炎以及早...

    疏肝理脾汤 主治:肝脾不调,慢性肝炎以及早期肝硬化等肝病. 组成:柴胡10克 白术12克 香附10克 党参30克 泽泻20克 制首乌15克 丹参30克 三七粉7克. #快问中医超能团#

  • ▲疏肝理脾汤----主治肝脾不调 慢性肝炎 早期肝硬化

    ​疏肝理脾汤         主治:肝脾不调,慢性肝炎以及早期肝硬化等肝病.         组成:柴胡10克 白术12克 香附10克 党参30克 泽泻20克 制首乌15克 丹参30克 三七粉7克. ...

  • 中医内科学——黄疸肝脾不调——归芍六君子汤——阴阳解析

    归芍六君子汤--阴阳解析 黄疸寒湿阻遏证候: 身目俱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脘腹痞胀,纳谷减少,大便不实,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法: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或 ...

  • 肝脾通调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通过对白光教授所用的中药进行用药频率.相关性分析等多方面的统计分析,探索总结其治疗IBS-D的核心药物.药性.归经.药类.药对等,为以后IBS-D的治疗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为专家经验总结提供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