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病的辨证施治:

脏腑病的辨证施治: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其中分五脏和六腑两大类。五脏是心、肝、脾、肺、肾;另外还有心包络一脏,它是心的外卫,在功能和病态上,都与心脏是一致的,因此附属于心。六腑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其中三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器官,而是指胸腹腔的三个部位: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肾、膀胱、大小肠,因此三焦的功能,实际是指这三个部位内在脏器的功能而言。三焦与心包络有脏腑表里的关系。

五脏的功能是产生和储藏精气,其特点是“藏而不泻”;六腑的功能是腐熟水谷(消化),泌别清浊(吸收),传化糟粕(排泄),其特点是“泻而不藏”。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神,主血脉,开窍于舌。类似现代医学所指的大脑皮层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所以这方面的病证多属于心。心包络是心的外卫,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在温热病中因高热出现精神症状,就是温邪内传,侵犯心包络的表现。

[生理和病理]

一、藏神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主要是由心所主持的,对其他的脏腑的功能活动,它也起着主导作用。心病可致精神神志异常,出现失眠、健忘、昏迷、癲狂等病证,也可引起其他脏腑功能活动的紊乱。

二、主血脉

血液流动的原动力在心,由心的博动输送,通过脉道循环周流全身。心病可致血脉运行障碍,气血失调而引起心悸、真心痛等病。

三、开窍于舌

心的经脉上系舌根,心病可从舌体上反映出来,表现口舌糜烂肿痛,或舌体强硬。心的病证有虚、实两个方面。虚证有阳(气)虚和阴(血)虚两类,也可同时并见;实证有火、痰、瘀的不同,但也可合併为病。虚实之间还常兼夹互见。

[辨证施治]

一、虚证

(一)心阳(气)虚

主要病症:心慌气短或气喘,心胸闷痛,形寒怕冷,面浮肢肿,面色苍白,或指甲青紫、舌质淡紫、苔白,脉细数或大而无力、或见歇止。多见于心脏病、心力衰竭和某些急、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循环衰竭。

治法:温补心阳,益气通脉。

方药举例:参附汤加味。药如党参或红参、黄芪、炙甘草、制附子、肉桂、或桂枝、丹参、红花等。

(二)心阴(血)虚

主要病证:心悸而烦,惊惕不安,失眠多梦,头昏健忘,盗汗,口干,颧红,或面色淡白。舌质红或淡红,脉细数或细弱。多见于心脏病、贫血、神经衰弱等疾病。

治法:滋阴养血,宁心安神。

方药举例:补心丹加减。药如麦冬、玉竹、柏子仁、生地、熟地、当归、白芍、丹参等。

二、实证

(一)心火炽盛

主要病证:心悸阵作,烦热躁动不安,失眠,夜多恶梦,面红目赤,口苦而干,口舌糜烂肿痛,小便黄赤灼热,舌尖红绛起刺、苔黄、脉数。多见于神经官能症、心脏病、舌炎等。

治法:清心泻火。

方药举例:朱砂安神丸加减。药如黄连、山栀、莲心、朱茯苓、木通、生地、竹叶心等。

(二)痰蒙心窍

主要病证:神志痴呆,胡言乱语,哭笑无常,或见一时性昏厥,或昏迷,苔黄腻,脉弦滑。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癫痫、脑血管意外等。

治法:化痰开窍。

方药举例:导痰汤加减。药如竹沥半夏、橘红、茯苓、远志、石菖蒲、天竺黄、矾水炒郁金、陈胆星等。

(三)心血瘀阴

主要病证:心悸闷痛或心胸疼痛阵作,或绞痛涉及肩背,面青,口唇及指甲青紫,舌质黯红或见紫色斑点,脉细涩或结。多见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等。

治法:行瘀通络。

方药举例:如万氏牛黄清心丸。药如黄连、山栀、连翘心,板蓝根、丹皮、玄参、生地、朱莲心等。

兼证

(一)心脾两虚

主要病证:面色萎黄,心慌气短,头昏,夜寐不沉,疲倦,食少,大便或溏,妇女月经不调,苔薄白、质淡红,脉细。多见于贫血、神经衰弱、心脏病。

治法:补益心脾

方药举例:归脾汤加减。药如当归、熟地、党参、白术、黄芪、炙甘草、大枣等。

(二)心肾不交

主要病证:心悸健忘,虚烦少眠,梦遗,潮热,头晕目花,耳鸣,腰腿酸软,口干,舌质红,脉细数。多见于神经衰弱等病

治法:滋肾养心

方药举例:黄连阿胶汤加减。药如麦冬、五味子、生地、玄参、黄连、肉桂等。

(三)肾水凌心 参阅肾的肾虚水泛条。

(四)心胆虚怯

主要病证:精神恍惚,遇事善惊,忧郁不乐,心慌,寐少梦多,头晕泛恶,口苦而粘,苔薄滑,脉车弦滑。多见于精神方面疾病。

治法:安神定志。

方药举例:定志丸加减。药如酸枣仁、朱茯神、远志、石菖蒲、龙骨、党参等。

肺位于胸腔内,上连气道,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它的主要功能是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其性宜宣宜降,为主管呼吸的器官,对体液和血液循环也有调节作用。因此在这些方面的病证,多与肺有关

[生理和病理]

一、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的作用是呼出体内浊气,吸入体外清气,再与饮食所产生的谷气相结合,分布供养脏腑躯体;并统管全身之气。说话发音都要靠肺气的鼓动,才能发出。如果肺脏有病,呼吸功能失常,可以出现咳嗽、气喘、呼吸不利、失音等症。

肺气有辅助心脏,管理调节百脉血液运行的作用。如肺气失调,可以引起心血循行不利。

二、通调水道

津液依靠肺气的推动作用,才能布散、通调下输膀胱。如肺气不降,“通调水道”的功能失常,可致水液瀦留而发生水肿和小便不利。

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

鼻是肺气出入的通道。肺得病时可出现鼻塞流涕,嗅觉异常。肺气分布体表皮毛,有温养肌肤、抵御外邪的作用。如肺气虚,肌表不固,就容易感冒,自汗。肺的病证,可分虚实两类。虚证有阴虚、气虚,亦有气阴两虚者;实证有风、寒、热、痰、饮等各个方面。

[辨证施治]

一、虚证

(一)肺阴虚

主要病证:干咳,痰少质粘,有时咳痰带血,声音嘶哑,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多见于肺结核或肺炎恢复期。

治法:滋阴润肺

方药举例:沙参麦冬汤加减。药如沙参、麦冬、玉竹、五味子、百合等。

(二)肺气虚

主要病证:咳嗽气短,痰液清稀,倦怠懒言,声低气怯,面色恍白,畏风自汗,容易感冒,苔淡白,脉细弱。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结核等久病之后。

治法:补益肺气

方药举例:补肺汤加减。药如党参、黄芪、炙甘草、五味子、山药等。

二、实证

(一)风寒犯肺,肺气不宣

主要病证:咳嗽,痰吐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甚则气喘音哑,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苔薄白,脉浮。多见于风寒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

治法:宣肺散寒

方药举例:麻黄汤加减。药如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苏叶、桔梗等。

(二)风热犯肺(或痰热蕴肺),肺失清肃

主要病证:咳嗽气喘,咳引胸痛,痰吐稠黄,或有腥臭味,或吐血痰,咽喉红肿疼痛,鼻塞流浓涕,畏风身热,有汗不解,面赤心烦,口喝欲饮,苔黄,脉数或滑数。多见于风热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脓仲,支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副鼻窦炎等。

治法:疏风清肺化痰

方药举例:麻杏甘膏汤加减。药如麻黄、杏二、石膏、甘草、黄芩、知母、桑白皮、葶苈子、海蛤粉、鱼腥草、金荞麦根等

(三)痰湿蕰肺

主要病证:咳嗽反复发作,胸闷,气短,痰白粘稠量多,苔白腻,脉濡缓或濡滑。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之类的慢性咳嗽。

治法:燥湿化痰。

方药举例:二陈汤加减。药如半夏、陈皮、茯苓、川朴、苍术等。

(四)寒饮(痰)阻肺

主要病证:咳嗽气喘,喉中有痰鸣声,痰吐稀薄如泡沫,怕冷,受寒可引起咳喘加重,苔白滑,脉弦紧或沉弦。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等病。

治法:温肺化痰(饮)

方药举例:小青龙汤加减。药如麻黄、桂枝、干姜、细辛、白芥子、半夏等。

(五)肺失通调

主要病证:浮肿在身半以上和面部严重,皮肤光亮,小便深黄不利、量少或闭,腹部胀满,或伴有咳嗽气喘,或有寒热,苔白滑,脉浮滑。如见咽候红肿、烦热、口喝、舌质红的为肺热内壅。多见于急性肾炎初期或尿瀦留等。

治法:通调肺气

方药举例:麻黄、桂枝、浮萍、连皮茯苓、杏仁、桑白皮等。有热的加石膏、连翘、白茅根。

兼证

(一)肺脾气虚

主要病证:咳嗽日久,气短,痰多稀白,面色恍白,倦怠肢软无力,食少,大便溏,腹胀,甚则面浮足肿,苔淡白,脉细软。多见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病。

治法:补脾养肺

方药举例: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药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扁豆、苡仁等。

(二)肺肾阴虚

主要病症:咳嗽气逆,动则气促,反复咳血,失音,潮热,盗汗,遗精,腰酸腿软,形瘦,口干,舌质红,脉细数。多见于肺结核后期等慢性消耗性疾病。

治法:滋肾补肺。

方药举例:百合固金汤加减。药如沙参、麦冬、天冬、五味子、生地、玄参等。

(三)肝火犯肺

主要病证:咳呛阵作,痰粘,或咳吐鲜血,胸胁刺痛,烦热,口干,头眩,目赤,苔薄黄质红,脉弦数。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咳血等病。

治法:泻肝清肺 。

方药举例:泻白散加减。药如桑白皮、丹皮、地骨皮、黄芩、黑山栀、黛蛤散、龙胆草等。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血,主筋,主疏泄,开窍于目。类似现代医学所指的肝脏、神经系统及某些内分泌的功能。所以这些方面的病症,以及眼科疾病常与肝有关。

[生理和病理]

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当人在活动时,肝内血液运送分布到全身;安静时大量血液回流贮藏于肝。如肝的藏血功能失常,就会出现出血。

筋要靠肝血的濡养才能活动。如肝血不足不能养筋,或因肝风内动都可引起筋脉屈伸不利、痉挛和抽搐。

二、主疏泄

疏泄是指肝对情志和某些内脏功能活动有调节作用。因肝的特性喜条达舒畅,不宜抑郁,如过度和持久的精神刺激,可致疏泄功能失常,而见肝气郁结的病理现象。

肝的病证有实有虚。实证中有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风内动。而气、火、风三者常多转化兼夹出现;虚证主要为肝阴(血)不足,但可与实证的风、火并见。

[辨证施治]

一、实证

(一)肝气郁结

主要病证:胁肋胀痛,或涉及腰背,胸闷,咽部有异物梗阻感,乳房硬肿胀痛,少腹痛,嗳气泛恶,食少,情志抑郁不畅,苔薄白,脉弦。多见于慢性肝胆系统疾病,神经官能症,妇女月经不调及乳房慢性肿块等。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举例:柴胡疏肝饮加减。药如柴胡、白芍、枳壳、制香附、青皮、厚朴花、郁金、川楝子等。

(二)肝火上炎

主要病证:眩晕头痛,颞部跳痛,耳鸣,面红目赤,口干苦,胁部疼痛,呕吐黄苦水,甚则吐血,急躁易怒,大便多秘结,苔黄,脉弦数。多见于高血压病、更年期症侯群、肝胆系统炎症、上消化道出血、目疾等。

治法:清肝泻火

方药举例:龙胆泻肝汤加减。药如龙胆草、黑山栀、丹皮、夏枯草、金钱草、黄芩、黄连等。

(三)肝风内动

1、肝阳化风

主要病证:头部抽引疼痛,头晕目花,口眼歪斜,肢麻或震颤,舌强、舌体偏斜抖动,言语不清,甚侧卒然昏倒,手足拘急或抽搐,苔薄质红,脉弦。多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治法:平肝熄风

方药举例:天麻勾藤饮加减。药如天麻、钩藤、白蒺藜、菊花、石决明、真珠母、牡蛎等。

2、热极生风

主要病证:高热,肢体抽搐,两眼上翻,项强,角弓反张,四肢抖动,神志昏迷,苔黄质红,脉弦数。多见于急性发热病的高热惊厥,婴幼儿尤易发生。

治法:清热熄风

方药举例:钩藤、地龙、全蠍、生石决明、石膏、黄连、大青叶等。

二、虚证

(一)肝阴(血)不足,肝阳上亢

主要病证:头昏痛,头晕,夜盲,肢麻,肉跳,虚烦夜寐不宁,面部拱热,口干,舌质红,脉细弦。多见于高血压病,神经衰弱,眩晕,夜盲等。

治法:滋阴滋阳,养血柔肝。

方药举例: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生地、何首乌、女贞子、旱莲草、牡蛎、真珠母等。

(二)血燥生风

主要病证:皮肤干燥、粗糙、搔痒、脱屑,毛发脱落。多见于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牛皮癣、脂溢性脱发等。

治法:养血祛风

方药举例:当归、生地、白芍、黑芝麻、何首乌、白蒺藜、菊花、防风、蝉衣等。

兼证

(一)肝肾阴虚

主要病证:眩晕目花,眼干发涩,耳呜,颧红,咽干,五心烦热,盗汗,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苔少质红,脉细弦数。多见于眩晕、高血压及肝肾疾病。

治法:滋肾养肝

方药举例:杞菊地黄丸加减。药如地黄、萸肉、枸杞子,桑椹子、龟板、玄参、知母、黄柏等。

(二)心肝火旺

主要病证:头痛,面赤,目红,胁痛,急躁善怒,惊悸少寐,甚则精神失常,狂躁不安,言语无论,苔黄舌尖红,脉弦数。多见于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治法:清心平肝

方药举例:黄连、黄芩、山栀、龙胆草、真珠母等。

胆附于肝,每多同病。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储藏和传送胆汁,参与消化。如肝胆湿热内蕴,疏泄失常,可发生黄疸、胁痛等证。

主要病证:胁痛较生,胸脘烦闷,呕吐酸苦黄水,口干苦,寒热往来,皮肤巩膜发黄,黄色鲜明,尿黄赤,苔黄腻、舌尖红,脉弦数。多见于急性胆囊炎,急性黄胆型肝炎胆系统急性感染。

治法:清泄湿热

方药举例:蒿芩清胆汤加减。药如茵陈、清蒿、黄芩、龙胆草、金钱草、法半夏、广郁金、碧玉散等。

(0)

相关推荐

  • 【许芝银: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辨证治疗】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限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又称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等.典型特征是甲状腺区域逐渐或突然出现疼痛,伴或不伴发热,转颈或吞咽时疼痛可加重,可放射至耳.下颌或枕部.发病原因不 ...

  • 脏腑病的辨证施治(简洁易学)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其中分五脏和六腑两大类.五脏是心.肝.脾.肺.肾:另外还有心包络一脏,它是心的外卫,在功能和病态上,都与心脏是一致的,因此附属于心.六腑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其中三焦并不 ...

  • 讲座总结丨妇科杂病的辨证施治原创 屈福生

    讲座总结丨妇科杂病的辨证施治 原创 屈福生 基层医界 2018-10-30 图片 讲座 通知 图片 授课老师:屈福生 十八岁行医至今,一生酷爱医学,多年来在各种杂志发表医学论文数十篇,屡次获奖. 现供 ...

  • 论仲景寒热错杂病的辨证施治

    以疾病的性质而言,寒证自有一系列能表现出寒证的症状,热证自有一系列能表现出热证的症状:或寒证.或证,人皆易知之,唯寒热错杂.真假寒热难辨.就疾病的治则而言,寒则热之,热则寒之,亦人皆易知之:唯寒因寒用 ...

  • 2020年秋分后,庚子五之气易发什么病?辨证施治要点是什么?

    黄元御谓,内外感伤,百变不穷,溯委穷源,不过六气.六气了彻,百病莫逃,义至简而法至精也--六气五行,皆备于人身.内伤者,病于人气之偏,外感者,因天地之气偏,而人气感之. 庚子五之气 2020年,农历庚 ...

  • 谈口苦到高血压病的临床辨证施治【一点资讯】

    张介宾<类经三卷·藏象类四>:火之味苦.苦为火之味,五脏六腑有火都可能引起口苦. 临床上,最常见的口苦,一个是少阳胆热,一个是胃中有火. 临床上要好好分辨. 常言说,卧薪尝胆,是因为少阳胆 ...

  • 谈口苦到高血压病的临床辨证施治

    张介宾<类经三卷·藏象类四>:火之味苦.苦为火之味,五脏六腑有火都可能引起口苦. 临床上,最常见的口苦,一个是少阳胆热,一个是胃中有火. 临床上要好好分辨. 常言说,卧薪尝胆,是因为少阳胆 ...

  • 【阳虚病 辨证施治】

    凡是阳虚的人,阴气自然必盛.阴气二字,指水旺,水即血也.血盛则气衰,这就是阳虚的实质.表面虽然出现一切上火的症状,但这个火叫做虚火,与实火不同.实火是外界的热进入人体的阳经,阻碍了阳气的运行导致的热症 ...

  • 土运太过,太阴司天在泉之年,湿气病多,读湿气论知辨证施治之法

    阴雾雨雾,天地之湿 盖闻坤土主湿,湿土寄旺四季,而春夏为甚,季夏为尤甚.人知避风寒,不知避湿.能避风寒,不能避湿者,以风寒伤人显而急,湿伤人隐而缓.隐则莫见,而受之也深:缓则不觉,而发之也迟.湿生于土 ...

  • 辛丑年四之气,蒸热相搏,民病辨证施治大法与方药

    辛丑年四之气,自大暑至秋分六十日,主气少宫土,客气少阳火,中见水运,火土相得,溽蒸化,地气腾,天气否隔,寒风晓暮,蒸热相搏,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腹胀,甚则胕肿,宜治少阳之客,以咸补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