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

卞之琳(1910年12月8日-2000年12月2日),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祖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是徐志摩和胡适的学生,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代表作:《断章》。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王若水点评:

卞之琳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是徐志摩的学生,不过他的气质却和老师有着很大的差别:老师是热烈而开放的,情感性的诗篇较多;学生是冷静而内敛的,智理性的诗篇较多。1934年,郑振铎编“文学研究会创作丛书”,要卞之琳的一本诗集,卞之琳便把他和何其芳、李广田到当时为止的诗全部拿来凑成一本集子——《汉园集》。1936年《汉园集》出版,在诗坛上引起很大的轰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园三诗人”的名宇便确立下来。他们三人的诗歌风格并不相同,卞之琳善于以情节化、意境化的方式暗示出一些人生的哲思和理趣,再让读者自已去寻找画外之境,弦外之音。

这首著名的《断章》正是如此。它所描绘的这幅精巧的画面,正是人与世界,人与他人之间独立而又关联的关系。我们在寻找自己眼中的风景的同时,也在创造着别人眼中的风景。世界本就是相互的欣赏,相互的珍视,相互的拥有,相互的眷恋。

水成岩

水边人想在岩上刻几行字迹:

大孩子见小孩子可爱,

问母亲“我从前也是这样吗?”

母亲想起了自己发黄的照片

堆在尘封的旧桌子抽屉里,

想起了一架的瑰艳

藏在窗前干瘪的扁豆荚里

叹一声“悲哀的种子!”

“水哉,水哉!”

沉思人叹息

古代人的感情像流水,

积下了层叠的悲哀。     

李都蔚点评:

这是卞之琳1934年创作的一首诗,很能代表卞诗的风格:易懂而难解。易懂是指诗的字面意义十分明白畅晓,难解是指透过平易的字面意义暗示着各种深邃的人类情感的共相,充满着妙悟的韵味。这首诗不是个人中心主义的抒情,而是艾略特所说的“非个人化”的抒情,诗人通过水成岩的意象,暗示了生命的悲哀。

水就是生命,“逝者如斯夫”!“水边人想在岩石上刻几行字迹:”这是全诗的第一层。冒号的使用暗示我们,它规定着下面三节的性质。这“几行字”是什么?诗人没有说,而是荡开一笔写了孩子与母亲的对话,以及这对话在母亲心中引起的回响。大孩子见小孩子天真可爱,于是去问母亲“我从前也是这样吗?”这平凡的一句话,貌似漫不经意,却教母亲黯然神伤!自己的孩子已经能够从自身走出返视自身了,他长大了,美好的华年已经结束。而自己也老了,青春的影像被夹在旧像夹里已经发黄,健美的躯体和蓬勃的精神已如干瘪的扁豆荚……这些都不是实写,而是“水边人”要刻在岩石上的字的含义。这位“水边人”是什么?是冥冥中的主宰生命的神——时间!孩子和母亲的对话,以及母亲伤感的怀想,道出了人的生命如流水般一去不返的事实。人是惟一知道生命的归宿是死亡的生物,所以,在广大的宇宙间他们是惟一“悲哀的种子”。面对这种永恒的宿命,你能说什么?!我能说什么?!他能说什么?!只有叹曰:“水哉,水哉!”那位要刻字的“水边人”罢笔而去,他难以概括这生命复杂的感悟,于是,只留下空空的水成岩,一层层展示着人类的悲哀。

这首小诗整个建立在存在哲学的基础上,诗人超越了一般性的社会层面、道德评判层面,他的忧患,不是源于外部现实的残酷,而是源于生命自体内部自我销砾的事实。生命体验的诗,无所谓乐观还是悲观。乐观是一种悲观旷达的表现形式,而悲观又是一种骨子里的澄明生命真相的乐观。《水成岩》就是这样坚卓有力地屹立在那儿,成为无所不在的启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