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寨古村
走进国家级传统村落——琚寨古村
凤翥琚寨,凰翔古堡;
文化名村,凝祥聚瑞。
贾家楼高,玉皇观美;
历经沧桑,风骨犹存。
琚寨村,背靠佛爷山,面对南雄山,错落有致,布局讲究,自古就有“铮铮环海胜地,巍巍太行仙境”之美誉。相传兴村之初曾有凤凰来仪、百鸟翔集之瑞兆。村庄渐成,又呈棲梧鸣岗、凤翥凰翔之吉象,于是众人皆称之为“凤凰村”,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上世纪50年代曾荣获周恩来总理亲笔签署的“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还获得“全国无盲村”的称号。现存明正德年间修建的九龙一凤影壁,是极其珍贵的艺术建筑。1955年前后,人民作家赵树理曾多次在这里深入生活,并写下著名短篇小说《锻炼锻炼》。2014年,琚寨村入选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山西省传统古村落。
琚寨村位于长治市东南25公里雄山脚下,距离壶关太行山大峡谷40公里,距离阳城皇城相府120公里,距离陵川王莽岭自然风景区90公里。这里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以玉皇观为代表的道教建筑群及多座明清大院古建。
庙宇文化:
玉皇观玉皇观坐落在数丈高的石墙院内,主要建筑前院包括九龙一凤影壁、钟鼓二楼、东厢房、西厢房、过廊大厅等,后院包括七座大小殿堂和宏伟壮观的灵霄宝殿。道观里供奉着玉皇大帝等道教尊神,加上山顶的佛爷洞和村中张家福,形成了浓厚的洞天福地文化氛围。
文昌庙 文昌庙位于琚寨村口,庙内供奉文昌帝君(俗称文曲星或文星)。它是主宰人间文章学问、功名利禄之神。
民间流传玉皇大帝叫梓潼神掌管人间功名利禄。据说,文人经过梓潼庙,如果遇上风雨,则必科举及第;官员经过梓潼庙,如果有风雨相送,他日后便当上宰相……
文昌帝君是文章学问,考试功名的守护神。至今,每逢高考,人们总想得到文昌大帝的关怀和恩赐,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成为现代科举考试的幸运儿。
今天,琚寨文昌庙布置的文化长廊展示了本村人的姓氏文化,出自琚寨村科举文人、医生、教师等五百多名文化人士,印证着琚寨文化教育的土壤,寄托了游子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激发家乡莘莘学子学习上进之心。
此外,琚寨还有三教堂、三官庙、关帝庙、奶奶庙等道观庙宇。
明清大院文化:
贾家大院 贾家大院是医学及儒家文化的代表,应属明清建筑,原先大小共有十三个院落,中翼正院高大,一进三院依次为大门前院、仪门平房、会客高楼;两翼为偏院,为佣人居住之所。贾家大院占正子午线,且在玉皇大观之后,院前地上有一幅清晰的用砂石砌就的阴阳八卦图,像是在向世人揭示着宅府八卦或中医文化的深奥。院内墙壁上嵌有拴马用的铁环,地上摆有喂马用的石槽和上下马搭脚用的石头。院中有院,门内有门,厅堂楼阁,错落有致。院中砖雕、木雕、石雕的各种装饰图案精美细腻,拾目皆是。院落下通有地道,是大户人家的防御设施。贾府太祖贾洪生,原系山西汾州府人氏,于元朝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流落潞州南乡,落户琚寨,至今已有数百年之久。贾家分为西八门和东六门两门大院,相同的建筑结构东西并列于玉皇观之后,现存的贾家大院属于西八门,俗称“西大楼”,经岁月变迁,“东大楼”已不存在,只存有建筑遗迹。
贾氏家族第十代传人贾子玉是贾家十几代中医的突出代表人物,《耕读医馨》《医革可佩》匾牌代表着四方百姓对他及家族的高度评价。
引人注目的是贾家家谱上第十二代记载清代一个文人“贾存仁”,据一些专家认定,很有可能就是《弟子规》的改编者“贾存仁”。
张家大院 张家大院位于玉皇观正南中轴线上,是潞商文化代表。院落坐北朝南,大门“康逢吉”三字门楣是出自《尚书·洪范》“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大院分三座院落,第一院门楼正对的是保存完好的清代影壁,镶嵌的“福”字每划起笔收尾呈十二生肖的头形,堪称天下第一“福”,福字边框装饰着竹节、卐字的花边图案,檐下雕刻着如意、花卉,基座为莲花几案式;门楼正南的影壁,有狮子、竹节等雕饰,镶嵌一副对联,左联:乾坤清泰治隆时。第二院乃上下两院,七裹三结构,应为清代建筑。第三院即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三合院,门楣正中写着“国恩家康”,小院仪门的门楣上雕刻着飞马腾云、凤戏牡丹、玫瑰花开,两厢的石柱门上写着“和气致祥”。张家十二生肖福字带给人们吉祥的祝福。
琚家大院 琚家大院原来叫黄家大院,明清建筑,占地8000余平方米。大院背靠高崖,面临深沟,东西有高墙阻隔,东西两院均为一进三院,楼房结构,还有经典的文化点缀中国结和古天平等,是一座典型的堡垒式建筑群。后随着黄家家道中落,整个黄府易手给琚家。琚家72人下江南经商创业、黄家出知府的故事,享誉四方。
琚家大院影壁上的“禄”,代表着走出去的唐代黄知府、琚寨村张家、许家、贾家等潞商信仰和期待,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智慧与创业的精神财富。
此外,琚寨还有车家大院、许家大院、贾桂庄园、石家窑楼等古旧建筑。
走进琚寨,品味琚寨,是古老的历史培育了她,古老的文化成就了她。古村幽巷,古迹举目可见,文化传奇张耳可闻。俨然成为饱经岁月的老人,青春不再,风骨犹存。岁月留下了许多许多,却也带走了许多许多,有的尚且犹在,有的支离破碎,有的却早已荡然无存了。尚存的也好,失去的也罢,当我们拼接这些文化碎片的时候,赫然而见,这些历史文化的杰作,两千多年里,它像一坛芳香四溢的陈年老酒,时时散发着浓烈的文化气息,她像一幅情趣盎然的古旧画卷,处处传递着不间断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