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一篇写姜亦珊的文章,读来唏嘘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作者 杨景贤
结识姜亦珊是在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 应邀加盟内蒙古自治区京剧团演出的北京京剧院的姜亦珊, 在《大漠昭君》一剧中饰演主角王昭君。首次亮相泉城舞台的姜亦珊,显出了角的气质,她扮相俊美,唱腔委婉细腻,韵味浓郁,表演美轮美奂,尤其是她精彩的演唱,赢得阵阵叫好与掌声, 给观众带来极大的艺术享受。许多观众看后感慨地说,姜亦珊的表演太传神了!她就是我们心目中的王昭君!
天资聪颖结缘京剧
姜亦珊自小长得漂亮,又活泼好动,有较强的文艺天赋。六岁那年, 母亲把她送到沈阳少年宫学习舞蹈,那时她穿着一身黑衣服,一双小红鞋,头发高高地盘起,脑门上又打上一个小红点,简直就像一个古典小美人,真是人见人爱。八岁那年, 姜亦珊进入辽宁省芭蕾舞团,跟随靳老师学习芭蕾舞基本功,是“四小天鹅”之一。后来她又到辽宁省歌舞剧院少儿舞蹈班,跟随毛宁的母亲学习舞蹈专业。姜亦珊身材协调灵活, 动作优美大方,加上天资聪颖,领悟力极强,如果能从事舞蹈专业,今后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
然而,命运之神却把姜亦珊推向了菊坛。在她十二岁那年,沈阳艺术学校发了一个招生广告,招收舞蹈和京剧学员, 舞蹈班为自费生,京剧班为公费生。姜亦珊跃跃欲试想参加考试,为此母亲问她:“你想报考哪个班?”“我想报考京剧班!”当时母亲深感意外:女儿学了好几年舞蹈,为何要去报考京剧班?“你会唱京剧吗?”母亲问道。“我会唱,不信我唱一段给你听听。”于是, 姜亦珊便唱了《红灯记》中李铁梅的一段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母亲一听, 颇感惊奇, 于是便尊重女儿的意见, 带着女儿来到了京剧科报名。
当时参加考试者共有1040人,其中只招10名男生,5名女生,考试的难度可想而知。巧的是在9月4日那天,姜亦珊家养了8年的虎皮兰奇迹般地开花了,而且一下子开了7朵! 母亲当天便有一种直觉,花开了,肯定有喜事要来了!于是便对女儿说:“你看咱家多年不开的花都开了,肯定有好事,你肯定能考上!”姜亦珊听妈妈一说,起先也是将信将疑。结果第二天,家里收到来信了,果然是录取通知书!母女二人为此兴奋不已。
然而京剧殿堂是神圣的,要想真正迈进绝非易事。一个星期六,姜亦珊由学校回到家中,母亲便发现一向活泼快乐的女儿神情蔫蔫的,显得无精打采,接着还呜呜地哭了起来:“妈,我不去上学了!我不去学京剧了!”原来姜亦珊在校练功, 每天都练得浑身酸疼,苦不堪言,当天回家上楼时,由于腿疼得厉害不敢迈步,所以只好爬着上了自家的五楼,还真是有点受不了了。但在母亲的劝慰下,姜亦珊还是回到了学校。
光阴似箭, 一个学期很快便过去了, 为汇报学习成果, 当时班里准备演《贵妃醉酒》。可是,当时学演醉酒的两个学生一个嗓子不舒服, 一个心里害怕不敢演,姜亦珊便自告奋勇大胆地表示自己能演。起初老师有点不相信, 因为姜亦珊当时学的戏是《二进宫》,还从未教过她《贵妃醉酒》啊……可在看了姜亦珊演出的《贵妃醉酒》后,老师们都瞪大了惊奇的眼睛, 感到难以置信: 这小家伙太有心了! 原来她的《贵妃醉酒》是“偷”来的,硬是靠自己在偷偷看老师教同学时默默地记,并利用午休时间在排练场一个人练出来的。所以说,是姜亦珊“偷戏”学成了《贵妃醉酒》。
师承名师专工张派
是金子总会闪光的。姜亦珊凭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终于在同学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极具潜质的京剧新秀。1996年, 姜亦珊毕业后进了沈阳京剧院, 圆了自己的京剧梦。1999年,全国张派青年京剧演员选拔赛在天津举行,当时有位张派戏迷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姜亦珊的母亲,希望姜亦珊能去参加大赛。对于这个机遇,姜亦珊自然不想错过, 于是决定去参加选拔赛,参赛的剧目是《状元媒》唱段。赛前,刘宏霞老师对姜亦珊的唱腔细细地“规整”了一下,也很幸运, 在比赛时,还由当年曾为京剧大师张君秋操琴的大牌琴师何顺信为其操琴。如此烘云托月, 姜亦珊的底气一下足了许多,那天她发挥十分出色,唱出了张派亮丽雅致、清新脱俗的韵味,结果凭着出色的才艺脱颖而出, 一鸣惊人,荣膺了金奖。当时喜出望外的她忙给在美国洛杉矶的母亲打了电话,母亲听了这个喜讯,自然十分高兴。这次选拔赛对于姜亦珊来说,能在强手云集的竞争中蟾宫折桂,既见证了自己的实力,也使她在津门打下了一个“红底儿”。
姜亦珊在津门一炮走红后,天津京剧院便看中了这位颇具潜质的张派新秀。2000年8月, 姜亦珊如愿调入天津京剧院。这时的姜亦珊有了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她痴迷张派,一直想拜一名师,令自己的艺术能有新的突破。2000年10月,机会来了!在张君秋艺术基金会和天津京剧院的共同努力下, 姜亦珊有幸拜张派传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薛亚萍为师,成为张派再传弟子。薛亚萍有“小张君秋”之誉,曾得到过京剧大师张君秋数十年的悉心调教,深得张派之神韵,在当今菊坛占据重要地位。薛亚萍很喜欢姜亦珊, 认为她无论从扮相还是从嗓音条件上都十分适合唱张派。当然, 响鼓还要重锤敲。薛亚萍对爱徒姜亦珊要求很严,容不得她有半点马虎,尤其在唱腔和表演技巧方面都对她进行了“精雕细刻”, 使姜亦珊的艺术水平有了新突破。她先后向薛亚萍学习了《秦香莲》、《春秋配》、《状元媒》、《望江亭》、《玉堂春》、《西厢记》等十余出剧目。
说到姜亦珊在津门的首场演出, 至今令她记忆犹新。那天她演的是全部的《秦香莲》,可刚唱了几句音响便没有了,此时台下观众开始起哄了:“给点音响呀!要不我们退票了!”而那时站在台上的姜亦珊大脑却一片空白,有点茫然不知所措; 在台下的母亲看到这个状况也犹如五雷轰顶。就在这关键时刻,恩师薛亚萍上台了,她向戏迷道歉, 并表示要在戏演完后再给戏迷唱上一段,剧场才平静了下来。后来音响恢复了,姜亦珊很好地把握了秦香莲这个角色,而且唱得韵味浓郁,凄婉动人,台下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整个剧场终于沸腾了。说来姜亦珊就是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打响了津门演出的头一炮。此后,姜亦珊在天津的演出每场都会赢得戏迷的热捧,有一次她演出了张派名剧《望江亭》,竟然有30多名戏迷上台向姜亦珊献花。看到这个动人的场面,姜亦珊双眸湿润了,天津戏迷真好!他们既懂戏又热情,很了不起!
2001年11月,姜亦珊随团访问了宝岛台湾,演出了《赵氏孤儿》、《秦香莲》、《状元媒》等剧目,受到宝岛戏迷的欢迎和追捧。
痴心求艺,执著追求, 渐渐地,姜亦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除扮相俊美、光采照人外,姜亦珊嗓音高亢甜润,高腔似穿云裂帛,低腔如小桥流水,被誉为“金嗓子”。不过,这一切均归功于她用嗓科学,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张派科学发声的方法。姜亦珊在表演中也十分用心,演人物不演行当,对饰演的每个人物都能准确地把握其神韵, 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如命运悲苦、被丈夫抛弃的悲剧人物秦香莲;雍容华贵、追求真爱的皇家之女柴郡主。清新脱俗、富有智慧的谭记儿;倾国倾城、貌若天仙的王昭君……姜亦珊就是这样凭借自己的艺术功力, 准确表现出这些人物的艺术元素和思想内涵,令她们一一“活”在了舞台上。
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姜亦珊在菊坛大放异彩,并在全国的大赛中屡屡展示出自身的实力:2001年4月,在全国优秀青年京剧演员大奖赛上,她荣获了当日之星和优秀表演奖;2006年,在第五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上,她又荣登金榜;甚至在明星云集、竞争激烈的全国红梅戏曲大赛上,姜亦珊也是当仁不让,一举荣获金奖。
宗张兼梅拓展新路
2007年3月,姜亦珊的事业发生了新变化,她离开了令她梦牵魂绕的天津京剧院,调到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工作。北京京剧院名家荟萃,人才济济, 乃藏龙卧虎之地,作为一名后起之秀, 姜亦珊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梅兰芳京剧团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挂帅,梅老师对这个张派的旦角很是关照,先后给她排演了《状元媒》、《大探二》、《望江亭》等。而她在近距离接触梅派艺术后,亦被其艺术魅力所深深吸引,在征得恩师薛亚萍的同意后, 于2008年2月28日在梅兰芳铜像前拜京剧大家梅葆玖为师, 开始习梅派。拜师会上, 马派名家张学津说: “当年京剧大师张君秋曾工梅派, 后来他创立了张派。如今姜亦珊由宗张派兼习梅派, 显然是有一些难度的。但姜亦珊学梅派还是有条件的,她扮相雍容华贵,嗓音圆润甜美,加上她张派的底子厚实,这为她学习梅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梅葆玖对姜亦珊也非常看重,认为姜亦珊资质很好,具备了唱好梅派的条件。于是,如今的姜亦珊又走上了一条“工张兼梅”的艺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