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司鼓怎样配合唱腔?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长按二维码,马上购买!

京剧的伴奏分为两部分:文场和武场。文场即为京胡、三弦、月琴等器乐,武场为司鼓(鼓佬)、大锣、小锣、铙钹等,文场以京胡为首,武场以司鼓为首。
伴奏整体上是以司鼓为中心,鼓佬掌握着整体的节奏。至于司鼓与演唱如何配合,说说我的看法:
1:要打出剧情
打击乐在司鼓的指挥下要根据剧情打出相应的感情,同样的“慢长锤”不同剧目、不同唱段应该打出不同的节奏,不能千篇一律一个节奏。要打出人物的感情和性格来。司鼓要吃透演员的表演方式习惯,进而根据演员的表演赋予锣鼓活生生的情感内容。
2:司鼓是演员演唱和文武场伴奏之间的纽带
司鼓即是演奏者又是指挥者,鼓佬不仅要对伴奏剧目的一切内容烂熟于胸,还要有高超的技巧,掌控的单皮、檀板击打的清脆悦耳,灵动有生气。同时还要指挥所有伴奏人员精确的配合演员的唱念做打。
3:要根据演员的表演风格节奏确立文武场风格节奏
不同演员有各自的表演风格,同是四大须生,谭富英先生就要打出“脆、爆”的感觉,杨宝森就要打出“稳、文”的感觉,请注意谭先生的大锣基本都是“亢、亢”的声音,高亢嘹亮,急促清脆,而杨三爷的大锣一半多是“筐、筐”的声音,浑厚低沉,舒缓沉稳。其实这就是司鼓乃至整个文武场对演员风格的配合。
4:文武场在司鼓指挥下一切围绕演员
看了前面几个回答,都认为司鼓是指挥,演唱者应该按司鼓的指挥节奏走,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京剧的一切都是以演员为中心的,司鼓概莫能外。司鼓是总指挥不假,但指挥的是文武场,指挥文武场更好的配合演员的表演,唱的节奏快与慢,打的节奏疾与迟,完全取决于演员。为什么名演员都有自己的司鼓,即使演出一出最常见的戏,也要用自己的鼓佬,就是他能了解掌握演员的表演节奏。
说到底演员是中心,司鼓是在熟悉演员风格、节奏的前提下,带领整个文武场配合演员的表演,同时某种意义上替演员掌控节奏,防止演员场上失误。并非是我怎么打你就怎么唱,司鼓打多快演员就得唱多快。
只有司鼓配合演员,从没有演员服从司鼓。
图一为程派鼓师白登云先生,图二是谭鑫培曾孙谭世秀先生,操琴者为王鹤文先生,图三为著名鼓师王玉璞先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