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365】怎样克服学习的懒惰?
图画:焯焯
生活案例——
我以前读书的时候还挺努力勤奋的,但是工作后我很想努力考试,每次都是学了一星期。一停下来就不学习了,坚持不下来,感觉变懒了很多。可是我又很想努力。有什么方法可以克服吗?
明镜解析……
学习本身是让每个人得到成长和提升的途径,因为是自主自立的需要,所以学习的过程是愉悦的,而且也是收获满满的。那么,如果出现排斥和逆反的情绪时,就需要思考这份学习的发心是不是需要调整了,为什么本来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却变成了自己的累赘甚至是负担了呢?
在上学期间的学习处境与工作后的学习处境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所以也改变了心境,就是对待工作后的学习态度和看法也不同了。而曾经的学习目标和动力也是非常清晰而明确的,但是工作后就会因为工作以外其他的事儿而导致无法专注在学习上,这也是正常的现象。简单来讲,上学时的学习就是生活的全部,单纯性很强;而工作后的学习却是生活的备选,复杂性较大。其实学习无处不在,只是从规格和形式上有所不同罢了。而关于考试(考核)对于上学和工作来说都是一样的重要,决定了自己的未来走向,也是对自己的一份认可和提醒,这也是学习的目的之一。
无论是什么时候的学习情况,只要确定了学习目标之后,推动学习进程的学习动力和意愿一定是最重要的。学习动力和意愿也是与自己的成长经历有直接关系的,更是自己与父母关系的亲密程度有深层的联系。工作后的学习状态比上学时的学习状态对于父母来说也是不一样了。一部分父母认为毕业后工作就工作(输出所学的过程),与继续学习没有太大关系了(这里有对学业的概念有误解的部分)。工作后要以工作能力和人际关系为主,而学习任务已经在拿到毕业证书的那一刻结束了,也就是说无需再花费更大更多的精力在学习这件事上了。而工作中的学习形式又是灵活的,多变的,比如公司的培训,前辈的带引,而且没有明确的学习进度来参照,并且也没有系统化的流程,只是抓住了碎片化的即时性学习,所以,学习动力不足也是很正常的。因此,没有了考试分数的牵绊,就会给父母造成对孩子继续学习重要性的弱化,另一方面则是孩子参加工作后的事情由自己决定和负责(认为孩子已经成年),当然也包括了学习。但是对于当事人(孩子本人)来说,这却是一个过渡期,也是一个适应期。此时生理年龄的成熟不代表心智模式的成熟。父母从高度关注的状态一下变得少言寡语或不闻不问,这个落差需要自己适应一段时间。这样也会造成与父母的接触渐渐地疏离,没有父母的监督以后从心里上已经解脱了,不再约束,这也是学习动力下降的原因之一。所以,虽然工作了,也可以和父母继续保持紧密的联系,也可以互相交流工作的心得,就像曾经上学时期共同沟通交流那样(而亲子关系一直很紧张的情况就需要从客观情况分析了),这样可以持续激发自己对于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持续地推动自己在工作中找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
还有一种情况是学习目标的设定也会成为影响自己学习动力的一个原因。目标设定一定是自己独立完成并且可以执行性强的,不能想的高,做的低,当然就不会有持续的学习动力了。比如目标是一个月学一门技能,要思考这门技能的分级是怎样的?要学到什么程度?大概需要用时多久?每天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多少?这门技能是不是自己一定要学?不学的后果是怎样的?学会之后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变化?……思考的方向就是搞清楚自己是不是一定要!因为,可学可不学(可做可不做)的目标,在达成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懈怠(除非非常小的目标,简单可行容易达成的目标),这时就不会觉得一定要,觉得放弃(停止)也无所谓,因此就出现了半途而废,而且还会让自己内心产生愧疚、难过、烦躁、自卑、自责、抱怨……的负面情绪。所以,在设定目标的时候,一定是从简单可行的标准开始的,就像一周读一本书(300页),每天45页,耗时一小时,如果可以轻松完成每日目标(目标细切),这个终极目标就可以设定了。以此类推,学习任何知识的目标都是这样遵循的,这里推荐SMART目标设定法则,也是最简单检验目标是否可行的参考。当设定的目标(没有大小之分,只有达成与否)一个一个的达成,最大的改变就是自信心的增强,同时,学习的动力自然而然也会相应的增强,而心智模式必然会越来越成熟。通过目标的达成,自我意识的体系才会慢慢地完善,这就是学习的价值和意义的所在。
总结,放弃是每个人在执行目标任务时碰到的一个状况而已,它的出现可能是一份提醒,如果只是两个方面的提醒,无非就是停下来为什么?会有怎样的结果?如果继续做下去又是为什么?结果又会有什么不同呢?两者进行比较之后,最终还是需要回想一下:我当初设定这个目标的理由是什么呢?也就是不忘初心的自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