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情?装病?不,她是真的病了…… 2024-07-29 18:54:28 一位17岁的来访者小鱼,她小学时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完全不用父母操心。后来小升初没考好,她进了一个普通的初中,自尊心很受打击。好不容易努力考到了重点高中,从高一开始,她的成绩一路滑坡,现在是年级倒数几名。她从初一开始,抑郁逐渐加重,产生自伤自残的想法。到了高中,她产生了强烈的敌意和伤人冲动,感觉自己格格不入,也开始产生自杀倾向,只能休学在家。她有时为想要摧毁他人和学校的想法而感到内疚,有时又克制不住地希望所有人(包括自己)都去死。学校和家里,她哪都不想去;老师和父母,她谁也不想理。她觉得所有人都针对自己,讨厌自己。经过3个月左右的药物和心理治疗,她的情绪越来越平稳,眼见着妈妈要她恢复学业时,她又感觉到心慌气短,全身乏力,再次“病倒”。女儿总说自己生病了,她到底怎么了?因为害怕变好后,妈妈和老师再次跟以前没什么两样,自己作为病人的“好日子”要到头了。她很害怕再次卷入那种被挤压的痛苦。而且在恢复期里,妈妈已经在找机会试探和敲打她了:再不好起来你落下的学业就真的赶不上了。如果没有高中学历你将来的出路会非常惨,没有用人单位会要你的,你会受到别人的歧视和嘲笑,会被这个社会边缘化。当她在家里呆的无聊,开始翻课外书的时候,妈妈就赶紧塞过来几本新买的辅导书。她不想变好,不是真的讨厌读书学习,而是想逃离妈妈的控制。她说:“在家里也是真无聊,其实我也会看看书做做题,但是一想到如果我努力学习仍然考不好,老师和妈妈就会逼迫我继续努力,我就又会感觉到痛苦,生病真的能让我自由喘息一会。”害怕被抛弃的妈妈在跟小鱼妈妈的访谈里,她妈妈说自己的父母都是教师,从小对自己的管教比任何人都严格,从衣食住行到学业和生活,任何事情都需要遵循父母的要求和观念,她觉得童年虽然很不自由,但父母的观念总会让自己少走弯路,多听准没错。所以,她把自己觉得有益的教育方式,也传授给孩子,这是她的父母教会她的育儿理念。她不知道除了这方面以外,还可以怎么做。当孩子不想听自己的话时,她的脑海里就会冒出妈妈经常说自己的那句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不听我们的,将来受苦受累都你自己一个人扛,我们不会管你的。”对小鱼妈妈来说,她的控制是针对孩子,也是对童年那个害怕被抛弃的自己。不用“生病”来反抗,“自我”就无容身之地很多父母会发现,孩子越大越难带,越来越不听话,总喜欢跟父母对着干,这是为什么呢?孩子总是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原因是:“自我功能”被挤压。学习的目标、性格内外向、成绩好坏、结交朋友等等,本该是孩子通过对自己的觉察和认知,结合现实需要进行权衡和评估,进行决策和行动的事情,但是一些父母和学校都把这种心智化活动试图进行控制和调适。定规矩、惩罚和责骂、比较和排名等,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弱化本应由孩子自己试错和校正的心智化过程。当“试错”和“顿悟”完全不被允许的时候,我们就无法得到关于生存本身的智慧与体验,我们就被迫放弃自我功能,压抑真实的内在渴望,转向满足别人的需要。这是一个正常的心智化能力被否定的过程。因为一个独立的自我人格是没办法靠大量的道理和别人的经验堆砌的,而被压缩的自我空间则会以“生病”和“自我伤害”的方式表现出来。孩子不是不听话了,而是在为自由而挣扎——不用“生病”来反抗,“自我”就再无容身之地了。一路听话到底的孩子,在成年以后遭遇到稍微大一点的困境时,就轻易崩溃了;就像一个外观精美的瓷器,一摔倒就碎了。绝大多数人的自我功能,是在离开家走到社会上,才逐渐有机会去发展的,像是不得不捡起一本属于自己却被封杀的“武功秘籍”。很多父母在“认识并发展自我”这一课上,早就挂科弃考。你的幸福掌握在谁的手上?曾奇峰老师说,婴儿般的无所不能是通过控制他人来缓解自己的恐惧。婴儿早年用无助控制了妈妈,因为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养育者,婴儿就会死掉。带着这种稚嫩的生存逻辑,一个心智化发展不够好的自我人格里,会时刻想要控制周围的人。所以,当父母总是对一个越来越不听话的孩子感到焦虑和不安时,那大概率是父母自己在用控制孩子来减轻自己的恐惧。就像小鱼的妈妈,过度地要求小鱼表现得听话、乖巧、学习努力自觉,一旦不满意就会强烈指责和批评,为了讨好妈妈,小鱼只好掩盖自己真正的需要,假装认同妈妈。同样地,当小鱼用生病和休学来反抗时,她也是在用“玩弄控制”的方式重新寻找一丝对自我的掌控感。因为知道妈妈绝对不会坐视不管,所以她也在用“婴儿般的无所不能”回应着妈妈。当父母和子女的人格都未能充分成长好,延续了同样的控制欲时,他们的人际关系里也会经常感受到各种矛盾与冲突,不断争夺关系的权力。最终陷入疲惫和无助的情绪里,找不到真正的自我。另外一个来访者说:“我妈总说只要我听她的安排,就一定会幸福。她当初就是因为没听外婆的意见,非要和爸爸在一起,结果却离婚收场,这辈子都抬不起头来。如果一开始找个踏实、安稳,能赚钱的人,绝不会这么悲惨。她让我和现在的男友分手,选择老家安排的一个公务员。可是,我幸不幸福为什么是由她的人生遗憾来决定的呢?我自己的婚姻明明在我手上啊。让我听她的话,少走她走过的弯路,可我都还没走过呢,那叫什么'为我好’呢,那是不承认我自己的生活权利啊。”一语道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没有人一生下来就知道要什么,我们都是在不断碰壁中意识到自己的喜好、优劣势与价值观。如果只关注那些社会认可的衡量标准,而忽略甚至压抑了一个孩子的天性和本能,就是在砍掉孩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心灵之手,等到有一天饼吃完了,只好一边埋怨父母没有及时赶到,一边挨饿受冻。如果孩子都已经产生了种种“适应症”,而父母还想着怎么去控制让“病”不影响孩子实现自己的期待,那只是在加速一场更大的悲剧发生。前两天听了清华大学教授的课,有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第一,“教育即生长”,有错误的地方就有生长和发展。孩子不怕犯错,父母恰当引导,提供经验,但不苛求,为下一代提供一个真正包容、有生命力的教育氛围,让不同的孩子充分生长,发展天赋。第二,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农业”意味着要培育、因地制宜、悉心呵护,顺应自然的发展,“工业”则是在功利性的,标准化和市场化的指导下,批量生产机器。孩子是花朵、果实,不是清一色的机器。父母的人格越独立,就越有能力去客观看待社会普遍的评价体系,不唯命是从,不人云亦云。我们希望孩子自由地舒展,充分地体验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也许最理想的状态是,孩子是他人生的掌舵者,我们保驾护航,但不控制他远游的方向。 赞 (0) 相关推荐 亲子沟通的本质,究竟是改变孩子,还是认清自己? 导读:这是百篇[亲子教练日记]的第二十七篇,我会秉承[直指人心,只说真话]的原则,从家庭教育具体问题切入,聊聊青春期的孩子教养中,身为父母的各种教育盲区.今天的主题是<亲子沟通的本质,究竟是改变 ... 当你斥责孩子叛逆、不听话时,请倒带回顾一下 当你斥责孩子叛逆、不听话时,请倒带回顾一下 是现在的机务太矫情,还是公司真的病了? 机务的吐槽堪称民航界一绝,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展现给外部的感觉就是机务真是满满的负能量!而他们面对的工作对象,却是满天飞的客机,可谓是价格昂贵,人命关天呐! 但如果吐槽有用,那大家也不用干活了,天天 ... 10个必看护牙知识!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的要命! 趣多多一年去口腔医院的次数比看病的次数还多 ,从来不敢喝碳酸饮料的养老式护牙.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护牙知识!~ Ten mistakes you make when taking care of y ... 小病小补,大病大补,生病之后的恢复期,真的一定要补吗? "生病了,吃点好吃的补补吧"."看望术后病人得送点补品".在我们的观念里,生了病,就是伤了元气,需要补一补,到底这个补有没有道理,是不是什么病都需要补?大鱼大肉 ... TTG轻松干掉AG,剧本彻底跑偏了,一诺这回真的“病了” 大家好我是指尖,TTG4:2击败AG超玩会,又算得上一次爆冷了,在比赛开始前,大多数的玩家都是认为AG能够赢下这场比赛,和hero会师胜者组决赛,但没想到TTG战胜对手,将AG打进败者组,至此在季后赛 ... 三位一体脏腑推拿亦论”糖尿病高血压病会遗传是真的吗“? "我得的是遗传性糖尿病,父母都有这个病." "我的高血压好多年了,我的父母有这病都早早去世了." 三位一体脏腑推拿调理上述"现代病",多数患 ... 工伤装重病,失恋装疯狂,戏精与病患如何辨识?用大脑机制来解密 我们大脑潜意识的表现会造成有趣的现象.如果我们对于这些现象无法识别.误解,那有可能会对自己或家长造成长久的伤害. 虽然研究大脑奥秘是科学家的工作,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成果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选择 ... “王羲之《兰亭序》真迹现世,估价5亿!”书画界真的病了! 众所周知,王羲之<兰亭序>真迹从唐初就遗失了,今天能看到的都是唐人的临摹本.你或许还不知道,近日<兰亭序>真迹惊现北京,经专家鉴定确认"真迹无疑",估价5亿 ... 刘露真的“有病”,或是双相障碍共病人格障碍的患者! 最近,"芒果TV签约演员刘露大闹火车站"一事引发了关注,虽然刘露在微博上发微博道歉,称会"深刻反省自己"."向办案民警.车站工作人员道歉". ... 百人戒毒计划 l 你责骂、说他是“怪物”,可曾想过他是真的病了? 近日,湖南康达自愿戒毒中心收到百人戒毒计划送来的一位特殊患者--陈明(化名),他吸毒以后的一系列怪异举动让家人有苦难言..... 家庭闹剧轮番上演,"让别人看尽了笑话!" 这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