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湄脞録︱二脸,二腔,二混头
颍湄脞録 引言
颍水之湄的皖北颍上县,临淮跨颍。古往今来的颍上人,在这一片“胜似江南”的沃土上,繁衍生息,创造文化。特辟颍湄脞録,专门整理这一方水土上的各式民间小典故。
不仅是“气”。颍上人的语言习惯中,“二”也很有特色。我拣常见的几个说说。
二脸。
二脸,即非好脸。古往今来的颍上人,在家教中,都注重晚辈的品行。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都有礼有理,有规有矩才行。这样做显而易见的好处是,不会在人事场合上,招人家的二脸。
老辈人观念深处,晚生招了人家的二脸,不仅孩子受屈,长辈也会觉得脸上无光。甚至上数人老几辈,都跟着受连累,不得安生。晚辈做错了事,说错了话,人家不只指责他本人,人家会说他是没有门嵌子人家教出来的。这都是分量很重的负面评价。
二腔。
跟二脸类似,二腔即不是好腔。听着不入耳,照着做一定会吃亏。
原本说得好好的一件事,突然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它解气,嘎嘣脆。但其中,或者这样提出来的人不明真相,不摸头绪;或者他本来,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或者他的内心里面,隐藏着某种不可告人的阴谋。这就是颍上人说的“掏二腔”。
有的小年轻,不谙世事,会以为那是好腔。毅然决然地采纳了,做了,结果只能是碰个鼻青脸肿。严重的,头上不撞个大青疙瘩不算完。
二混头。
颍上人说的二混头,使用的语境还很广泛的。很多情况下,都能用得上。或者用来自嘲,或者用来讥讽。
数量上,大小,多少,长短,轻重,都可能恰好是个二混头:说它不够吧,也有一些量;说它够吧,又确实有一定的差距。某一方面的学问上,说他不懂吧,他也懂一点儿;说他是行家吧,他偏偏又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这些都可以纳入二混头里面来。细细品,它跟“半瓶醋”好有一比。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