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则道家小故事,揭示了生死的真相,多数人不敢相信
作家三毛说:“一个人出生了,人们并不知道他的未来,却说恭喜恭喜。一个人死去了,人们并不知道死后世界,却说可惜可惜。”
生与死,是每一个在世间的生命都需要面临的问题,虽然我们通常认为人死如灯灭,但是每个人在内心深处可能都会觉得,这件事肯定没有那么简单。
在道家的著作《庄子》和《列子》中,都曾对生死这件事做出过讨论,而且结论都比较吻合,非常符合道家的特色。
《列子》中林类说:“死之于生,一往一返。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矣?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
意思就是说,死和生不过就是一去一回罢了,所以我在这死了,我怎么知道我不会在其它的地方出生呢?我怎么知道死和生不是相同的一件事儿呢?
我又怎么知道我现在为了求生而苦苦挣扎,这个不是一种错误呢?我又如何知道如果我现在死了,不比活着的时候更好呢?
而在《庄子》中有两则小故事,算是为以上林类的论述作出了更加形象的阐释,第一则是庄子到楚国去,路途中遇到一具尸骨,干枯成头颅状,便用马鞭在旁边敲了敲。
于是问道:“你是贪图生命才变成这样的吗?还是因为国破家亡,惨遭杀害才这样?或是有了不好的行为,担心给父母、妻儿子女留下耻辱,因此才羞愧成这样呢?还是你饥寒交迫才这样呢?还是你寿命已尽才这样呢?”
庄子说完,拿过骷髅,当作枕头而睡。到了半夜,骷髅给庄子托梦说:“你真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呢。你说的那些情况都属于活人的拘束,人死后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你想听听死人的情况吗?”
庄子说:“好。”骷髅说:“人死后,没有国君的统治,也不受官吏的管辖;四季不用操劳,从容地生活着,即使成为君王,也没有这样快乐。”
庄子不相信,说:“我让主管生命的神来恢复你的形体,还给你骨肉肌肤,把你送回父母妻子故乡朋友那里,得以继续生活,你愿意吗?”骷髅皱眉蹙额,深感忧虑地说:“我为什么要抛弃君王般的快乐,而去重新遭受人间的痛苦呢?”
另一则是丽姬进宫的故事,丽姬是艾地封印者之女,在晋国讨伐丽戎时她被俘获了,她那时哭得泪湿衣衫;当她进了晋国的王宫,睡在晋侯的床上而被宠为夫人,吃到了山珍海味时,就后悔当初不用那么悲伤落泪了。
同样,我们又哪里知道那些去世的人没有后悔当初的求生呢?在梦中畅饮寻欢的人,天亮后醒来可能会悲伤地痛哭;在梦里悲伤痛哭的人,天亮后醒来又可能去快乐地打猎。
在梦中的时候,他没法知道自己是在做梦而已。在梦中还去卜问梦的吉凶,醒来后才知道是在做梦。在最清醒的时候,人才明白他自己也是一个大梦,而无知的人则自以为清醒,仿佛什么都明白了似的。
庄子说,生与死其实就和这个故事一样,就是这么一回事,我们现在为了而求生苦苦挣扎,谈死色变,你怎么知道你就不是那位让你进宫却又又哭又闹的公主呢?你怎么知道你死了以后不会为了,当时你避免死亡而做的种种努力而后悔呢?
所以,再回到篇首中林类在《列子》中所说的:人的生和死就是一去一回的事,而且生不一定比死好,其实跟庄子中的这两个故事是相通的。
道家有这么一个观点,庄子说:“生为徭役,死为休息。”古代把平民百姓抓起来做一些无偿地的劳动,服兵役、杂役、苦役,这个就叫做徭役。
庄子认为,我们人活着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服徭役,我们被禁锢在一个肉体的牢笼之中,然后不断的忧虑我们的精神,操劳我们的身体,让我们感受世间一切的酸甜苦辣,这个实际上就是我们活着的时候一直在干的事。
所以人生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服徭役,而人真正休息的时候就是死亡的时候。因为我们死的时候,精神就归于虚无,就回到了家中去,所以道家认为人活着的时候是服徭役,而死了才是真正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