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之行(39)--姥姥和父母亲的爱情故事

老爸和老妈的第一次见面是在老爸去锦州炮校学习的时候安排的,见面后不久他们就订了婚。

1958年的8月20日是老爸和老妈在哈尔滨结婚的日子,是我的二姨妈,也就是妈妈的二姐特地给他们腾出的房子,还特地精心设计装饰了一番,在那里父亲和母亲住了半个月,然后父亲就回部队了.

突然想起哥哥结婚的时候,父亲在家里忙前忙后特地收拾了一间房子,等着旅游后的哥哥和嫂子居住的情景,不免对旅行回来后并没有在家住,让父亲好是失落的那种心情突然有了一种特别的理解。

当时父亲27岁,老妈才21岁。老妈还在上大学,看着比父亲小的军官大部分都结婚了,像老爸那样27岁还没有结婚的很少,所以老妈也就同意结婚了。父亲是军人,希望从简办婚礼,老妈的全家也同意,只是姥爷姥姥家主要的人员参加吃了顿饭,向天向地向父母一拜,算是举行了婚礼仪式,这是老爸老妈—生中永不忘怀,快乐的婚礼!


老妈说过结婚的时候送给父亲一对不倒翁作为礼物,寓意就是两人的爱情,健康都一生不到,没想到兴致勃勃的父亲竟然说送那干什么,呵呵,可以想象浪漫的老妈和宁可拿那钱买二两肉的父亲,从结婚一开始就开始有了观念上的摩擦,不过,我小的时候那对不倒翁几乎成了我永远不能动的蛊惑,遇到父母亲都不在家的日子,我是一定要尽兴地点上一点,看着他们摇来摇去。

在我印象中,出身农民的父亲送给我的,就没有过什么浪漫的礼品,他给我的一般是他的军装换下的女士军装和军鞋,或者部队的书包和军鞋,我估计,这些物质上的东西,在父亲眼里,远比任何酸溜溜的东西更重要。

而我的母亲,则会在我比较重大的生日里送我一套辞海词源,仅仅从礼物上,就可以看出我的老爸老妈欣赏风格的截然不同。

老妈说结婚后和父亲聚少离多,大约20年异地生活,好不容易调动到一起,父亲就又换了岗位,最后母亲决定定居在武汉,所以我们兄妹3人有了部队子弟和地方子女两种完全不同的双重的生活形式。

哥哥1959年11月于河南确山县炮二师出生,因为是头胎,母亲也有点恐惧和任性,母亲执意要在家里生孩子,于是部队派来了医生到家中给母亲接生,巧合的是,那天来的五个医生竟然都姓李!老妈一辈子开玩笑都说我们家三个孩子,只有儿子敢保证是亲生的,因为是在家生的,而我和姐姐两个女儿因为是在医院生的,保不准会报错。

而我,老是想给我的哥哥起个笔名,叫五李,无理无厘的意思,呵呵.


生姐姐的时候好像头天喜鹊在叫,老妈说她觉得一定有喜事,肯定是要有个女儿了,果不其然,妈妈如愿以偿。1962年8月我的姐姐于郑州鉄路医院出生。


老妈说因为我是第三个孩子了,是男孩是女孩都行,没有什么想法,父亲很想再有个男孩,他说老丁家男丁不旺,真不好意思,我偏偏是个女孩落下了地,那是1964年的11月了,唯一让我有点纠结的是,我出生在河南驻马店的部队医院,小的时候没有去过驻马店,母亲一说到我在驻马店出生,我就有点着急,难道我在一个养马的地方出生?

我是家中唯一没有当兵的孩子,这点,对于自豪于一身军装的父亲来说,或多或少有些遗憾。


父亲说1958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姥姥带着我哥哥从哈市到河南确山炮二师二十八团住过一段时间。父亲的本意是到部队度荒年要好过些,由于父亲的工作繁忙,把家务和照顾子女的事,全压在70多岁姥姥的头上,姥姥从来沒有说过—句不满意的话,总是对父亲说,国家受灾了,人民都不好过,能吃饱就不錯了,你好好工作要紧,家里事,我包了,你放心!每每讲到这里,父亲都说有点对不起她老人家。

原来我的姥姥还带过我的哥哥!因为在我的印象中,田氏家族,属于那种家务活带孩子几乎不怎么会参与的概念,看样子姥姥根本不是我印象中的完全不管孙子辈孩子的,而且我也是第一次知道父亲对哥哥说过,千万不要忘记姥姥对他的抚养之恩。


既然再次提到姥姥了,我就把我在写这这些文字的时候才了解的一些历史提提: 姥姥王升斋1897年在青岛宁波路22号出生,1970年去世,享年73岁。据说她从小热爱和学习中医,特别是对小儿推拿按摩有独到的临床经验,她一直在开着一个小儿推拿诊所,神奇的是,她的手接触小儿的手,报出的体温和体温计测试的体温不差1度,经她治疗的小儿常見病非常多。

母亲说姥姥有一个观点:小儿如同盖房子打基础一样,基础打得牢,房子百年不会垮,小儿健康是人—生健康的基础,小儿有小病就要当成大病赶快调理,从小酿成大病将影响—生。

母亲一直说姥姥心地特别善良,看见生赖疮的孩子流混在街头,她会领回家中管吃管住,义务的把人家孩子的病治好;当看到邻居家冬天被子少,她会把最好的被送给邻居家盖,她有一套民主平等,教育子女的办法,从不打骂子女,子女有错误,她是采取引导的方式,让其改正錯误,子女都说她是个活“神仙”,什么解不开的矛盾,到她那都能被化解。

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姥姥弥留之际,惦记的是我的哥哥到底会说话了吗,哥哥5岁才开始说话,从来不知道着急的母亲,似乎觉得晚开口说话的哥哥也没有什么大问题,现在看来,50多岁还可以开着一天的车带着父母去旅行的哥哥,说不准,小的时候,还真的是被我们的姥姥,从小调教了一幅好的身体底子。

不知道为什么,因为写到父母结婚而写到姥姥,突然有点难受,或许是因为了解,才让我真正的把一个我几乎没有什么记忆的姥姥,真的近距离的拉到了我的眼前。

亲爱的姥姥,可惜你走的太早,要不然你真可以给特别喜欢了解家族历史的我,讲一讲更遥远的过去,讲一讲有关母亲年少时候的那些你觉得自豪的调皮捣蛋,优异的学习成绩,讲一讲,父母亲的相识和相爱,你在傍边看到和听到了什么,讲一讲,那些年,你的那些开诊所的故事......

(0)

相关推荐

  • 最美中国-哈尔滨的道里和道外

    尽管在哈尔滨只生活了六年,但遇到哈尔滨人问我,你家住在哪里,我会很自然的回答:道里. 很小的时候就追问过母亲,为什么叫道里,似乎母亲一直没有给出个标准的答案,这回在一个的士司机那里得到一个答案,不知正 ...

  • 韦唯的孝心火辣:送别父亲后,陪伴母亲走过最艰难的岁月

    韦唯 韦唯不仅是享誉海内外的"歌坛天后",还是少见的大孝女.2010年3月,韦唯的父亲不幸辞世,慈母韦秀群封闭自我,久久走不出丧夫之痛.韦唯发动哥哥姐姐和自己的3个儿子,用火辣辣的 ...

  • 杨旭萍:故乡的那块向阳地

    故乡的那块向阳地 文 / 杨旭萍 我家有一块最远也是最大的缓坡地.早晨,太阳刚刚爬上山坡,就把光芒给予了那块土地.于是,那块土地就在温暖的阳光下苏醒过来. 那块向阳地陪我走过了快乐而温暖的孩提时代.五 ...

  • 短篇小说:苦命的继母

    作者:贾志华 清明节那天,我给父母上完坟,又来到旁边一座孤坟前,慢慢地跪下烧纸.我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给她烧纸的人,她也是我多年来始终不能释怀的人. 她是我父亲后续的老伴,我的继母-- 十几年前,母亲 ...

  • 梁立华:我的父亲母亲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连着国风.  我的父亲母亲 文/梁立华 哥哥嫂嫂家乔迁之喜,恰逢双十一.爸爸妈妈从湖北农村老家来到武汉,带来一大堆东西,鸡蛋.酱黄豆.青辣椒丁.收拾好的鸡--姐姐.哥哥和我 ...

  • 【173】“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方菲作品

    阅读母亲 方菲(河北) 母亲很美.虽然已经八十多岁了,眉毛早已稀疏,脸上不乏岁月的年轮,但那深陷的上扬的大眼睛,双双的眼皮,薄薄的嘴唇,尖尖的鼻子,白白的皮肤,从未超过一百斤的体重,仍然可以寻到是个美 ...

  • 【纯美小说】青涩槐花(二)

    为梦想撑一支长搞 青谷穗 有读者问我,雨秋有这个人吗?现在过得怎么样?我说现实中真的有这个人的影子,似乎又不是这个人,但是家乡的槐花是有的,只是这些年渐渐稀少了.想起了槐花,便会想起那农村,想起父母, ...

  • 7月10日(东北之行第四天):惊艳阿尔山

    芸之翼人文旅行 (行程:霍林郭勒一一阿尔山,377公里.) 本来定的闹钟是7点,想着大睡一场,补一补多天缺的觉,可搁不住心里有事,4:50就醒了.于是,在群里约老大跑步,我和老大.嫂子.娟儿沿滨河公园 ...

  • 巩义散记(黄河行39) 冯并

    . 巩义散记(黄河行39) 冯并 经济日报  2021-5-21 收录于话题 #黄河行 .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之河,她与我们一道经历昔日的苦难,更经历了苦难中的抗争.黄河,有数不 ...

  • “啥也不是,还挺能装”,东北到底行不行?

    导读 THECAPITAL <识城>:以地域发展,看产融结合 宇宙的尽头是不是铁岭不重要,希望资本的尽头不再是山海关. 本文共5096字,约7分钟 作者 | 艾露恩  编辑 | 吾人 来源 ...

  • 勃列日涅夫东北之行目的何在

    勃列日涅夫东北之行目的何在? --军事材料之一一〇 <勃列日涅夫东北之行目的何在?>(形势教育材料(1978)第2期)(机密 发至团),总政治部宣传部印  一九七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 李国富:第一次东北之行始末 —— 回忆参加首届月牙湾中国诗歌节暨1994年全国诗歌比赛获奖者颁奖典礼活动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文/李国 ...

  • 东北之行(33)-2012-寻访母亲的故乡

    2012年7月28日那天是个星期六,我们开始了陪着父母北方行的又一次旅程.这一次的目的地之一,是母亲的老家--烟台龙口. 因为这一次加进了三位新的同路人,因此远在深圳的妹妹伟建没能和我们一起同行.再加 ...

  • 东北之行(34)--2012——途经北沟村和蓬莱

    2012年7月28日离开田家洼地之后,我们朝着蓬莱方向进发,同时拜访住在北沟村姐姐宁禄美和姐夫李洪才家.这是抵达后一起的合影. 住在北沟村的姐姐和姐夫,实际上是我们的远亲,尽管是远亲,但也有那种&qu ...

  • 东北之行(35)--老田家的零星历史

    母亲是在青岛出生的,而且出生的时候距离卢沟桥事变发生才只有十天! 我小的时候,很少听母亲谈起她的家庭,健谈的母亲为什么很少说自己的家庭,我还是到了成年以后才明白,在那个贫农的成分就是一块金砖的年代,母 ...

  • 东北之行(36)——哈尔滨家庭大排名

    我们的旅行很有意思,先顺着父亲的生活轨迹转了一圈,然后来到母亲的故乡哈尔滨,我们兄妹三人应该说都是在这个城市长大的,相对来说虽然不是在哈尔滨过的完整的童年,但应该还算是根深蒂固的东北人了.虽然家里的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