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顺治时期,由于战乱的原因,景德镇官窑瓷器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因而流传下来的官窑产品很少。康熙初年发生了三藩之乱, 景德镇瓷业生产又一度陷入困境。后来, 社会经济从明末清初战争的疮痍中恢复过来, 并迅速发展, 手工制造业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顶峰。康熙十九年, 景德镇陶瓷制造业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与此同时, 陶瓷艺术也迎来了崭新的春天, 为世人呈现了绚丽多姿的面貌: 色彩浓艳、对比强烈的五彩瓷一度盛行, 极为名贵的珐琅彩瓷工巧精细、富丽堂皇, 斗彩、粉彩、素三彩等瓷器也争奇斗艳。
康熙时期斗彩是在明成化时期斗彩的基础上发展提高而来的, 其特点与明代成化时期斗彩有所不同。成化时期斗彩在器物上所占面积及使用的彩色都比较少, 有的仅用三种颜色,所绘画面较简单。康熙斗彩, 无论是在器物上所占面积还是彩色的种类都比较多, 彩色还表现深浅不同的颜色, 色彩艳丽, 画面也较繁复。
清康熙 斗彩花蝶纹碗 底青花楷书款[拙存斋] 高10.9cm 口径19.5cm 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
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 明代有成化斗彩和“青花间装五色”。据清乾隆年间成书的《南窑笔记》记载, 斗彩的绘彩工艺是“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 凑其全体, 名曰斗彩。”明宣德创烧的斗彩工艺, 终明一代盛行不衰。康熙时期的斗彩上承明代并有所发展, 制作精细,青花浓淡深浅, 色阶丰富, 是其特点。仿明作品, 如鸡缸杯、天字罐、花蝶杯等, 都很精致。这时还出现了釉里红与釉上绿彩相结合的彩瓷, 如釉里红加彩牡丹纹罐等, 也很精美。
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色彩的结合, 釉上彩一般有三、四种, 多者达六种以上, 颜色很鲜, 其品种有色鲜如血的鲜红、色重浓艳而有光的釉红、色娇嫩透明而闪微绿的鹅黄, 色浓光弱的姜黄、色浓而闪青的松绿、浅翠透明的孔雀绿、色调沉稳的孔雀蓝、色如熟葡萄而透明的葡萄紫, 以及赭紫、姹紫、水绿、叶子绿等近二十种。由于色彩多样, 在图案设计时可根据画面内容自如地配色, 若绘自然界中物象, 则能与生活中所见色彩一般, 增加了表现物象的层次和真实感。纹样内容, 花鸟禽兽、人物植物等都有表现。
清康熙 斗彩福禄寿三星纹六棱菱花口花盆,高33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五彩瓷始见于明代宣德年间, 盛行于嘉、万时期, 至清康熙又出现了新的高潮。这时除常用的红、绿、黄、褐、紫等彩釉外, 还有釉上蓝彩和黑彩。釉上蓝彩的使用代替了青花的作品, 其艺术效果不亚于青花, 甚至比青花更艳丽。在斗彩中青花占据主要地位, 是骨架, 在青花轮廓线内再填色釉。五彩中青花地位减弱, 或只作为众色中之一种, 并不起决定作用, 并且由于有了蓝色釉在五彩瓷器图案中增加使用, 加强了色彩的既协调又对比, 减弱其鲜艳程度, 以彩色浓重及图案花纹处理上的茂密取胜。
清康熙,洒蓝地五彩人物纹笔筒,高14.3cm,口径18.3cm,底径18.3cm康熙时期的五彩有重要突破, 发明了釉上蓝色和黑彩。蓝色烧成的色调, 其浓艳程度超越青花, 烧成的黑彩有漆黑光泽, 衬托在五彩的绘画中更增强其效果。因此, 康熙釉上五彩显得比明代的单纯釉上五彩娇艳动人。康熙五彩的色釉也比明代大大增加, 特别是金彩的应用, 突破了明嘉靖在矾红、霁蓝等地描金的单一手法,而在五光十色的画面中往往能起到更加富丽的装饰效果。
清康熙,五彩瑞兽纹瓜棱执壶,通高13.5cm,口径4.5cm,足径10cm民窑也烧有一些精美器物。图案装饰不受约束,题材和体裁都十分多样, 从题材上看有花卉、梅鹊、古装仕女等, 还大量采用戏曲、小说中的人物故事为主题。人物的描绘, 其画风深受明末著名画家陈老莲的影响, 线条简练有力, 以蓝、红或黑色勾勒人物面部和衣褶轮廓, 然后用平涂的方法敷以各种色彩, 给人以明朗感。后人把它和雍正时期盛行的有柔软感的粉彩相比, 所以称它为“硬彩”, 也叫“古彩”。
清康熙,五彩僧帽壶,高16.8cm,足径6.6cm
康熙时期的创新品种是珐琅彩和粉彩, 两者均为釉上彩。粉彩瓷器出现在康熙中期, 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 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创制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粉彩的颜色由于掺入粉质而有柔和感觉, 故此又称“软彩”。绘画原料是在含铅粉的玻璃白中加入呈色金属而成, 用粉彩料于烧好的素胎上作画, 画好后二次人炉烘彩而成。
清康熙 粉彩花卉纹水丞 高6.5厘米、口径4.7厘米、足径8.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由于施彩厚, 花纹凸起, 有立体感, 色彩既柔和淡雅又鲜亮明快。康熙时期粉彩尚处于初创阶段,多与五彩同施于一器之上。其作法基本沿袭五彩, 如故宫博物院藏康熙《粉彩花碟盘》, 花朵用胭脂红, 光泽较足, 白花朵和枝干有粉感, 但淡绿及翠绿色仍用五彩平涂法。
粉彩花蝶纹盘,清康熙,高3.5cm,口径17.5cm,足径10.5cm到了康熙晚期, 粉彩的制作工艺加以改进, 由于只在彩绘画面部分使用了玻璃白 ( 氧化硅为主要成分, 在熔剂制成时有不透明感乳浊状剂 ) 粉来打底, 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没骨画法渲染, 突出了阴阳、浓淡, 使有立体感, 加上用彩较多, 如珊瑚红、淡绿、酱色、墨色、描金等, 比五彩还娇艳, 以雅丽柔美而为人们所珍视。
珐琅彩瓷器, 俗称古月轩。其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 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 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 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时, 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 解运至京后, 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 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
康熙年间, 珐琅彩绘原料主要靠西洋进口, 彩料色调很丰富, 多至十几种。珐琅彩瓷的制作方法是先由景德镇官窑选用最好的原料制成素胎, 烧好后, 送到京师由宫廷画师绘画, 在宫中二次人炉烧成。珐琅彩瓷属于皇室珍玩, 制作极为考究精细, 由于只供宫廷御用, 产量低而成本高, 故传世品很少, 且多为小型器物。如碗、盘、杯、碟、盒、壶、瓶等。康熙珐琅彩用彩料铺地, 有黄地、蓝地、红地、绿地、紫地, 白地少见。
康熙珐琅彩瓷器上的绘画题材基本上脱离了以往的形式, 大大发展了历史人物故事一类的题材, 如三国人物、西厢记、竹林七贤、五老观图、踏雪寻梅等。也有不少反映劳动人民生活题材的, 有耕织图、渔家乐、渔樵耕读等。还有一些神话传说的绘画题材, 如八仙、三星、八仙庆寿、麻姑献寿等。此外也有各种草虫、花鸟、禽兽、云龙, 山水、人物、八宝、博古, 花绘、缠枝花卉、折枝花卉、婴戏图、楼台殿阁等。同时, 刚刚由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传入的西洋油画技法也被运用到珐琅彩瓷器的装饰上去。康熙朝珐琅彩瓷器多以蓝、黄、紫红、松石绿等色为地, 以各色珐琅料描绘各种花卉纹, 其色彩、绘画、款式皆同于当时的铜胎画珐琅器。
清康熙 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碗,2013年香港苏富比以7404万港元成交素三彩也是康熙时期釉上彩瓷中的名贵品种。其特点是不用红色, 以黄、绿、紫、蓝等色为主。施彩方法或直接在烧好的素胎上用彩料绘画, 再罩一层透明白釉, 用低温二次烧成;或在烧好的白釉瓷上铺一层色地, 再绘彩画。如黄地紫绿彩、黄地三彩、墨地三彩、虎皮三彩、绿地紫彩等。常见器物有素三彩三多盘、黄地素三彩花鸟凤尾尊、绿地紫彩龙纹盘、黄地绿紫彩龙文盘、虎皮三彩碗等。
清康熙,素三彩海马八吉祥纹罐,高29.8cm,口径13.2cm,底径13.5cm
可见, 清代康熙瓷器的发展臻于鼎盛, 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继北宋后的第二个高峰, 为雍正、乾隆时期陶瓷艺术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旨在传播收藏资讯,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