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老师教人说话技巧(92)

鬼谷子是智者,不是鬼。他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辞官隐居于鬼儿峪(地名),而自号称鬼谷子。常在隐居地收徒授课,后著《鬼谷子》,书以其名命名,书中多角度、多层次地详尽阐述了言谈技巧。

大家都知道,有能力的人做事,往往特别圆融,有智慧的人,说话总是特别圆滑。有一次鬼谷子的朋友问他:“我平常说话,总是说不好,我要是声音轻柔,别人都不拿我说的话当回事,我要是讲话太蛮横,别人是当回事了,我也得罪人了。”鬼谷子说:“说话要有技巧,要既软又要硬,温柔里藏着强悍。”然后鬼谷子再用五招35个精准文字说清楚:“佞言者,谄而干忠;谀言者,博而干智;平言者,决而干勇;戚言者,权而干信;静言者,反而干胜”这五种言辞。此处这个“干”是“求取、获得”的意思。佞言就是在摸透对方意图的基础上,采用花言巧语去讨好对方,替对方出主意想办法,使其接受自己的观点,让对方感到自己对他忠心耿耿;谀言就是采用不实之语迎合、赞美对方,同时也显示自己的博学多识,以求得对方的信任,从而进一步拉近距离,在对方心目中留个“足智多谋”的美名;平言就是采用平白朴实的话语,单刀直入地陈说自己的建议,以果断干练的方式增强言语的真实感;戚言就是故意采用带有忧患意识的言辞和对方靠近乎,以表明自己了解对方的想法,让对方感觉是站在他的立场上考虑的;静言就是采用稳重沉着的话语,找出对方计谋的不足,予以辩驳,让对方理屈词穷,从而使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如今用典故研讨鬼谷子说话之道,以此方式接受老师教育。

典故一、有一个人叫弦高,郑国人,天天四处跑,做小生意。有一天,他突然得到一个消息,秦国要去打郑国了,还是偷袭。郑国本来就非常弱小,这么一偷袭,肯定是得不了好,弦高非常着急,但是没什么办法,他既没有实力,也没有位高权重的朋友,但他依然是想救郑国,郑国是他的根他的家,他急得要命,终于想到一个办法,他花钱买了一些牛皮,送给即将攻打郑国的秦国将军,并且对将军说:“将军,我们大王听说您要经过郑国,高兴得不了,现在已经准备好了一切,等您光临,还让我买了一些物资送给您,表达他对您的欢迎,这是什么意思呢?他要投靠秦国吗?”不是,他的意思是,秦国要偷袭郑国,我们的大王已经知道了,还做好了迎战的准备,现在给你送礼,是给一个面子,你要是不给面子,那我们就打吧!秦国知道自己准备偷袭郑国的事情已经败露,所以就放弃了攻打郑国,郑国就逃过一劫。智退秦军的消息,后来在郑国传开了,人人都赞扬智勇双全的爱国商人弦高。弦高说起话来,既有礼貌又给别人面子,让别人生不起气来,但他的话在震慑敌人,这就是绵里藏针啊!我们讲的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又是先礼后兵,软的达不到目的,就来硬的。一个理智的人,说起话来,一定既不自卑,也不骄傲,既有柔软的方法,也有强悍的方式,所以我们要记住两点:第一,和别人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态度柔软,让别人觉得有面子;第二,要边说话,边观察别人的态度,如果对方不听你的话,那就用强悍的方式,让别人按你说的来做!既有红枣,也有大棒,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让别人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事,说话不能太软,软了,人家不会把你说的话当回事,太硬了,别人就会心怀不满和怨恨,还有讲话的时候,要随机应变,不同的性格的人,不同地位的人,都要按照不同的方式说话,有时侯,要温柔,有时侯要强悍,有时侯要夸奖,有时侯要大骂,温柔的话,要说的有底气。强悍的话,要有理有据,相信大家真正做到这两点,可以大大提高沟通水平。

典故二、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忽然心血来潮,要去皇觉寺参习,因为他幼年时候曾在皇觉寺做过僧人,想起当年信口所作的几首打油诗,他便想去看看是否还写在墙上。他想重温旧梦,重新体验一下当年的感受。解缙是当时文渊阁侍读大学士,很有才华,所以这样的事少不得要他陪王伴驾。皇觉寺的方丈听说当年的小沙弥成了如今的圣上,而且还要光临本寺,自然是高兴万分,急忙把庙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之后才开门亲自迎接皇帝。朱元璋也不说话,而只是四处寻找当年所题之诗,但怎么也找不到,就严肃地问方丈:“当年我题在寺院墙上的那些诗,现在怎么一首也找不到了?”方丈一听,顿时吓傻了眼,才知道皇上千里迢迢而来,竟然是为了这个。原来的题诗早已被擦洗干净了,但又不能如实地回答,急得他只知用手在空中四下瞎比划,却说不出话来。于是便用眼睛瞅着解缙,希望他能够帮助摆脱自己的窘境。解缙和老和尚原本就是一对文友,空闲之余经常在一起吟诗作对,现在方丈有难,自然要帮他一把了。解缙见朱元璋一脸茫然、迷惑不解的样子,就急忙出来打圆场说:“陛下,方丈一见圣上的面,神情紧张,急得连话也说不出来了,他用手比划是在作诗呢,你没看出来吧?”“什么,有这等事?”朱元璋很有兴趣地问:“那他在比划些什么呀?你说给我听听。”解缙随口答道:“圣上题诗不敢留”,朱元璋拦住话头惊讶问道:“为什么?”解缙又答“诗题壁上鬼神愁”,朱元璋见自己的诗有这么大的威力,就挥挥手说:“那就擦掉得了”!“掬来法水轻轻的洗,难道一点痕迹也没留下吗?”朱元璋不问出点什么来似乎不甘心,仍然对当年的题诗念念不忘。解缙不慌不忙地说:“犹有龙光照斗牛”一番话说得朱元璋开怀大笑。他知道解缙这是在奉承自己,也就作罢,不再追究什么了。

典故三、又有一次,解缙陪朱元璋在御花园的池塘里钩鱼,解缙对垂钓很在行,一会儿工夫就钓了半篓。而朱元璋戎马出身,钓鱼沉不住气,频频拉钩看有没有鱼,结果一条鱼也没能钓着。朱元璋看解缙那里一会儿一条,当下就来了气,把钓鱼竿一甩,起身走了。解缙一看这下可坏了,万岁爷一旦动了怒,可不是闹着玩的,所谓“伴君如伴虎”,要是把皇上惹恼了,自己可能就要有麻烦了。为了平息皇上的火气,他就对着朱元璋的背影轻轻悠闲地吟了一首打油诗:“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一抛影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朱元璋一听,顿时一腔怒气全消,跑到爪哇国去了,连夸解缙是一个奇才。

典故四、魏文侯在位时,西门豹治理邺都严肃法纪,刚正廉明,铁面无私。他不仅把装神弄鬼的大巫小巫投入漳河,祭了河神,还从重惩治了地方上几个贪官污吏。邺都百姓拍手称快,都赞叹他的德政。在他的带领下,人们兴修水利,务农经商,很快使这个荒凉的地区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西门豹勤政爱民,为官清廉,既不逢迎上司,也不奉承魏国君主,所以虽然政绩显着,却并没有受到魏文侯的赏识。相反,魏文侯左右的一些大臣因西门门豹触及其私党的私益,总想方设法诋毁诬陷他,以至魏文侯听信了,准备把他招回京城,罢免他的官职。西门豹拜见国君后,魏文侯当面责备他,大臣也添油加醋地批评他。西门豹却一句怨言也不说,他只请愿道:“从前臣才疏学浅,不知该如何治理地方,现在大王和诸位大臣的教诲,使我学会了治理方法。请求再给我一个机会,换一个地方治理一年,如果还是治理不好,大王可以砍掉我的脑袋以泄民愤。”魏文侯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西门豹到新地方上任后,一改往日清廉,大肆盘剥百姓,弄得地方怨声四起。他又不断地贿赂魏文侯的亲信大臣,让他们在魏文侯面前多说好话。一年任期届满,他进京晋见国君。魏文侯满面笑容地赞美他治理有方,左右大臣同样交口称赞。西门豹听了,怒气冲冲地说道:“臣以前忠心为大王治理地方,有政绩,深受百姓拥戴,大王却要罢去我的官职。这一年,臣实际上是压榨百姓,欺上瞒下,大王却夸奖赞美我。这不是很愚蠢的行为吗?我不能屈节求荣,愧对百姓!请大王恩准我辞官回家!”说罢,他当场交上官印,等候发落。魏文侯才省悟过来,惭愧地扶起西门豹,说道:“寡人如今才明白事情的真相。请你原谅,我保证从今亲贤臣,远小人,任贤用能,就请你继续为我尽心尽力吧。”

综上所述,历史典故隐藏智慧,阅后让人深受教育、启发和鼓舞,读后令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分析成功沟通案例,从中悟出鬼谷子说话技巧,为利于今后与人沟通广开言路,帮助人们解决沟通障碍,促成大事提供有力保障。弦高妙用“戚言”智退秦军,用事实证明了会说话也能救国;解缙在此运用的就是“谀言”,在面对“私自涂掉皇上笔迹”和“钓技远在皇帝之上”这两件事,他以“拍马屁”的赞美法,把两道难题轻而易举地给化解了,足以表明了他灵活多变、机智敏捷的头脑,同时也把握了“谀言”的时机,才让朱元璋转怒为喜。说话确实是一门艺术,西门豹劝谏文侯的言辞就是以“佞言”为主。当魏文侯听进谗言时,便反其道而行之,以表白自己的忠心耿耿。在此西门豹用反证法来表明自己的清廉,并最终使文侯亲贤臣,远小人,足见其用心良苦。西门豹运用机智巧妙的“佞言”口才能力,劝谏魏文侯朝闻夕改。

当我们在与别人说话时,要给人家留足面子,但是要注意观察对方,如果对方不吃软,那我们就只能用硬的方法来与对方沟通了,让对方知难而退。如果对方软硬不吃,那就请遵循第一点。用鬼谷子的教诲来说:说话要有讲究方法,说话不能软弱,也不能太硬,要懂得变通。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在什么时期说什么样的话,不然会得罪人,学会软硬兼施,才是说话最大的本领。

人愤怒的那一个瞬间,智商是零,千万不要愤怒的时候做任何决策,冷静下来零说话。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用嘴伤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一个能控制不良情绪的人是强者,不良情绪表现在说话之中。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讲:“我发现,凡是一个情绪比较浮躁的人,都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在成功人士之中,基本上都比较理智。所以,我认为一个人要获得成功,首先就要控制自己浮躁的情绪。”会说话,是口才;不会说话,是蠢才;不说话,是天才。人们最讨厌无事生非的人,不要轻易用言语伤害别人,尤其是较为亲近的人。不说伤害人的话,这会让人们觉得你是个善良的人。人与人之间不轻易评论和传播别人的事。年长的人往往不喜欢年轻人对自己的事发表太多的评论,如果年轻人说得过多,他们就觉得你不是一个尊敬长辈、谦虚好学的人。做人千万不要说狂妄自大的话,尤其是,在智者面前更不能说。俗话说:“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

如何说话才能受人欢迎?建议大家在闲暇之余,阅读被称为“天下奇书”的《鬼谷子》,关键在于学以致用。助人为乐,助人不只是金钱、劳力、时间上的付出,会说话也可以帮助别人。譬如说,有些人处在尴尬得不知如何下台阶的时候,你说话帮他人解围,也算是助人方式之一;为因受挫折致使心情不好的人,说说好听又温柔的话,表示支持鼓励,让听者充满信心;遇到徘徊人生路口的人、对生命有疑惑的人,要及时说话点醒,有时候会因为你说话得当,能够改变他一生命运,甚至挽回他人一条性命;缺乏自信的人,更需要他人给予肯定才有力量,这时候应该多说给予支持的话题,让他人重新找回信心,这样坚持做一件有益他人的事,将会受人欢迎,自然而然被人尊称为老师。人们的言论就好比是河川里的水一样,如果我们钳制他们的言论,就如堵塞河水一样。尽管暂时控制住了,不久那些不满就会像洪水一样滚滚而来,堤坝和堰塘终将被冲毁。与其这样,还不如疏通流水,引导它们畅通无阻地流出来,这样不是更合适吗?鬼谷子就是老师,为此,老师教人五招说话技巧,让人懂得话说圆滑,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少说多做,言多必失,特别是在人多的场合尽可能少说话。人有两耳两眼,唯独一张嘴巴,就是要人多听多看而少言。少言是修养,止语是智慧。止语是避免因语言表达不准确带来的不合适因素。学会多观察,多思考,少说话最佳。多看就是用观察法获取别人动态信息,勤思考就是获取别人静态信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话不是让人滔滔不绝,而是让人说有用的话,想好再说。遇到事情的时候,切记千万不要急着表达自己的观点。先思考,后说话。深思熟虑就能够想明白很多问题,明白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能说,这样少走很多弯路。养成多思考少说话的良好习惯,避免莽撞行事,减少灾祸。话不能乱说,说话也是一种本领。不会说话的人,所遇到的都是麻烦事;会说话的人,人人愿意亲近,大事小事有人助。

说好听的话,听者喜欢听,说者要营造和谐人际关系,这样大家都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百病离身,利于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身份地位相同的人,做同样一件事,说同样一句话,使用不同方式说话,比如说话的口气、声音大小、说话快慢、表情动态,往往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说话并不是张张嘴、动动舌头那样简单的事,说话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古为今用,鬼谷子教人五招的说话技巧,可以一起并用在同一件事上,会得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更佳效果。

古代智者说:“口可以食,不可以言”,原意是说,口可以用来吃东西,却不可以用来说话,这是因为说话有很多顾忌和隐讳。进而言之,开口说话,最好以说好话为主同时,深藏不露,看似漫不经心实则默默积攒实力,厚积薄发。可是,有人以为“说好话”是“讨好、巴结、吹捧、拍马屁、拉关系”等,不以为然,殊不知,说好话,完全是为了跟大家和睦相处利于生存而已。从大格局来说话,有时候,说一句好话,就能够挽救一个国家,说一句坏话,能够使一个国家灭亡,“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正是说明这个道理。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在吴国作人质的时候,常常被吴王说坏话,无论怎样人际关系恶劣,越王勾践总是在吴王夫差面前说吴王好话,后来吴王对越王很友好,越王心怀大计,采用了长期的麻醉战略,最终结局,吴国灭亡,越国复国。你说好话,别人怎样理解,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懂得说好话,说好话的人,往往占优势。连好话都不说,是最好的事,得罪人的话更不能说了。一辈子用两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辈子学会闭嘴不说话。

说者与听者:说者早已忘记曾说过的话;多数听者好话总记不住,只记住不好的话,深藏心底,然而在以后漫长岁月里,听者总是寻找时机打击报复说者,说者还不知怎么回事,一切都玩完了。说者喜欢说坏话,无形中引起听者反对、树立敌对。得罪人越多,反对人越多。得罪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反对,甚至更多。得罪人过后,我们表现再好,他们也觉得不好,仍然坚持反对的态度,更严重的是他们集中起来反对,反对声音形成声势浩大,将会导致影响人身安全和正常工作开展。正所谓“众口铄金,言有曲故也”意思是说,众口一致的言辞可以把金属熔化,其原因是由于语言的偏差和曲解造成的。妖言惑众,流言飞语多了,确实能够毁掉一个人。随声附和的人一多,白的也会被说成黑的,真的也会说成假的。古人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很有道理,所以我们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分析,独立的见解,最好不要轻信于人,更不可人云亦云,否则就可能会被假象所迷惑。时刻提醒自己少说为佳,懂得隐藏自己的口才,而不是自作聪明,关键时刻,该出手时就出手,给点厉害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样才能保证成就事业而无祸患,这是鬼谷子老师教人说话的第五招“静言者,反而干胜”。

感恩:感谢美篇全体干部职工以及历史杂谈节目推荐流通,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推动教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作用。功在当代,造福子孙,您们辛苦了!感谢读者一直以来的关注与支持,期待您们一如既往阅示斧正。欢迎读者分享到各大微信群和朋友圈,你的亲朋好友有缘读到会增长智慧,你将会自然而然得到无量功德!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为取信于民,尊重历史事实,在创作时候,阅读大量史料求证,然后从智慧角度审视历史;原创作品具有独特性,贯穿古今通达未来,充满人生哲理;本文言论,仅代表作者的评论观点。

作者:黄勇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