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回望-大辽五京,三百年风云片羽存焉
大辽,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建立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容忽视的国家,风云叱咤三百余年。
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其盛时,曾势压后晋而得幽云十六州,与宋争锋而屡挫对手,四面所及,一时俱服。1125年天祚帝耶律延禧为金兵俘虏,其后耶律大石建西辽,于1218年亡于蒙古。
马牛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这首诗歌生动地描绘了契丹这一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此次首都博物馆的《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分为五京备焉、四时捺钵、南北面官、华夷同风、塔寺巍巍五个篇章,汇集17家文博单位的270件(套)文物精品,通过耶律羽之墓,陈国公主墓,李贝堡村辽墓,八宝山韩佚墓,吐尔基山辽墓,小王力沟辽墓等出土文物展示了契丹族在政治制度、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点。
其中既有精致美丽的金银器、瓷器,也有珍稀神秘的壁画、佛教器具,还有玉器、瓷器、书画、石碑等。特殊的丧葬制度,琳琅多姿的随葬品展现了辽代制度及文化上的鲜明特点,共同勾勒出辽之风土民情,兴衰荣辱。其在政治、军事、建筑、艺术、工艺、宗教等各个领域都为中国历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段篇章。
| 前言 |
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如龙。
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映红。
契丹,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北方民族,草绿花红中牵车策马,穹庐毡帐里奏乐起舞;“春水”“秋山”,鹘健鹅肥,相地卓歇,以时捺钵。
然而,在如画的边地风光的另一面,是契丹人一段叱咤风云的历史: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至1125年天祚帝耶律延禧为金兵俘虏,其后耶律大石建西辽,于1218年亡于蒙古,契丹族的政权延续了三百余年。其盛时,曾势压后晋而得幽云十六州,与宋争峰而屡挫对手,四面所及,一时俱服。大辽“五京”也随之次第而建。
五京并峙,见证了契丹人雄踞北国、虎视中原的历史进程。在大辽五京巍峨宫阙、繁华市井的背后,时代更迭中的天下分合之势、王朝盛衰之由、族群融合之情、礼俗信仰之状等无不贯穿其中。五京,不仅仅上演五京的故事……
太宗以皇都为上京,升幽州为南京,改南京为东京,圣宗城中京,兴宗升云州为西京,于是五京备焉。
——《辽史·地理志》
第一部分 五京备焉
辽代设立五京: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又以五京为中心,划分统治区域为五道。《辽史》记载称:上京为皇都,凡朝官、京官皆有之。余四京随宜设官,为制不一。大抵西京多边防官,南京、中京多财赋官。”这种记录虽有所偏差,但是也反映出五京呈现多中心发展态势,又有所分工。
第二部分 四时捺钵
四时捺钵是游牧、渔猎文化在政治领域的一种特殊表现。辽国虽然有五京,但是,辽国的皇帝并不常住京城,他与重要的朝臣一起,随寒暑、逐水草,巡行于四季捺钵地。捺钵活动除了捕鱼、打雁、狩猎、避暑外,还包括拜天射柳、祭山祀祖、商讨国事、处理政务、接见外国使臣、接纳附属国和附属部族(落)的贡品等政治内容,因此,辽的全国政治中心是流动的、随着皇帝的行踪转移而转移。
第三部分 南北面官
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开始,契丹就开始南下蚕食中原,至辽太宗耶律德光,借着中原后唐政权内讧的机会,帮助反叛的石敬瑭灭唐建晋,从而取得了燕云十六州。面对新获得的土地和人口,契丹统治者依据他们从唐朝学来的经验,创造性的施行南北面官、因俗而治的国策。这种灵活的统治方式,团结了统治区域内的各民族,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第四部分 华夷同风
辽代在制度安排和管理方面多有创新和特点,不过,其在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上——皇帝制度——与同时期的北宋保持一致。南北双方都是皇帝制度,因而又有北朝、南朝之称。根本制度的一致与趋同使得南北双方在政治理想、社会价值、道德风尚等方面表现出类似。辽代统治者对中原文化采取宽容及吸收的态度,极大的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五部分 塔寺巍巍
辽代统治者推崇佛教,使得佛教在中国北部得到了辉煌发展。大量的皇家赐予、信徒的供养,寺院经济繁盛发展,高大的寺院建筑星罗棋布于帝国的都会州县。通过寺院俗讲、浴佛、荼毗火葬、千人邑等活动,佛教浸润到整个社会,成为重要文化纽带,并促进了民族融合。
| 图赏 |
彩绘汉白玉释迦佛涅槃像
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出土
涅槃像即表现释迦佛圆寂时的场面。佛经记载,世尊涅槃时,乃于宝床右胁而卧,因此涅槃图像与雕塑中多依此而作。
人首摩羯形壶
长19.5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7.5厘米、高16厘米
赤峰市巴林右旗乌兰套海苏木出土
内蒙古博物院藏
通体白釉,壶前端为一少女头像,眉目清秀,头戴发髻,颈臂间有彩带、花朵做贴饰,双手捧一螭首短注;壶身呈鱼形,尾鳍上翘,身刻细鳞片,腹两侧各附一欲展翅的飞翼,背中部有一莲瓣形注口,颈部和尾鳍之间有一桥型提梁。这件水注将人及鱼(龙)、鸟、螭等动物混合为一体,构思绝妙,造型奇特,是辽瓷中罕见的造型。
鸳鸯形三彩壶
高20、口径8.3、底径9厘米
赤峰市松山区王家店辽墓出土
赤峰市博物馆藏
三彩壶为浅褐色瓷胎,上覆一层化妆土,分施黄、白、绿三彩釉。整体造型为一只凫水鸳鸯。鸳鸯背上有花形壶口,壶口下部以弧形水波纹柄与鸳鸯尾部相接。鸳鸯喙部为流口。
浮雕四神石棺
通高66、底座长91.5、宽77、盖长82、宽70厘米
法库县五台子乡孤家子村出土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四神石棺盖体分离,用两块淡绿色砂岩雕刻而成。整体呈殿式。棺盖为庑殿顶,四面坡,正背两面各纵排26条瓦垅,左右两面各横向瓦垅18条,檐下雕半圆弧形滴水。四垂脊尽头各雕一吻兽,圆目,有须,阔口露齿。正脊背上有两长方形刻槽,推测上面原有装饰物。底座为方形,素面。棺体左、后、右三面为板壁,前雕门窗,前后两面均有承檐柱四根,将前后两面均分为三部分,形成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的样式。柱础为覆盆莲花状,正面立柱出露5个棱面,推测为八棱形柱,上部略窄。立柱间有普拍枋,枋间承两朵斗拱,斗拱上乘撩檐门槛,框内板门两扇,四角雕有三叶状花纹,门正中雕出门环及铁锁。门楣正上方浮雕朱雀图案。朱雀体态端庄秀丽,双足扣于门楣之上,圆眼、尖喙,双翅横展呈预飞翔状,头顶5条羽毛,翎羽雕刻得十分精细。门左右两侧雕长方形棂窗,左侧8条竖向窗棂,右侧5条。后面正中浮雕玄武图案,四周无装饰。龟身粗壮,昂首,短尾,卧伏于地,一蛇缠绕于龟身之上,尾弯曲,仰脖,低首,与龟四目相视,形象生动、逼真。
七佛贴金彩绘法舍利大塔
十方佛贴金彩绘柏木法舍利塔
银菩提树
朝阳北塔天宫出土
菩提树以银杆外包银片制作树干,插在八角锥台座上,银丝拧成绳状,卵形树冠,16片弧边三角形树叶。
绿釉迦陵频伽
两翅最宽17厘米、进深22厘米、高46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迦陵频伽,意译作好声鸟、美音鸟、妙音鸟。其形象为上半身为人,下半身为鸟,身体类似仙鹤,两腿修长,双翅,头部或为童子,或为菩萨形象。手中常持各种乐器,或作演奏状,有反弹琵琶、吹奏筚篥(bì lì)、笛子等乐器,或手捧花束。迦陵频伽在佛教经典中,一般在两种场合出现:一是弥勒佛或释迦摩尼佛对诸菩萨或众生说法之时,迦陵频伽与诸神鸟出妙音,闻者侧耳倾心;另一场合,迦陵频伽则出现在西方极乐净土,其具有“佛音”的象征意义。
木胎银棺残片
朝阳北塔天宫出土
木胎银棺系木板制成,外包钉银片,舍利金塔应置于棺内,木板烧毁后仅存银片3块,并残存银钉。一侧银片上刻帝后礼佛图,一侧银片上刻三尊佛。
金舍利塔
朝阳北塔天宫出土
基座三层,平台式,上面和侧面均錾刻云纹,基座底边外展。座上置单层八瓣金莲座,上承方形塔身。塔身四角刻出两个圆形倚柱,每面刻坐佛一尊,头戴宝冠,手结契印,结枷跌坐于莲座之上,佛像两侧饰祥云。塔身四周莲座上立有勾栏,栏板、望柱俱全,前后开门。塔檐单层,四角攒尖式顶,顶上安刹,由莲座、宝珠组成,脊上和檐下装饰珍珠串穿的流苏。
金盖玛瑙舍利罐
朝阳北塔天宫出土
舍利罐原置金塔内,罐底托垫一块玉璧。罐平底鼓腹,小口圆唇,金盖金链。此罐以一块质地精良之玛瑙精工制成。罐内原盛舍利两粒,另有鎏金珍珠五颗。
金银经塔
朝阳北塔天宫出土
铜制迦陵频伽
狮钮莲花三足铜熏炉
新民辽滨塔地宫出土
瓷狮
石雕狮
戗兽
龙饰件
盘龙纹铜镜
银佛幡
房山区北郑村辽塔出土
幡,佛教供养具。为旌旗的总称,又作旛。音译波哆迦、驮缚若、计都。与“幢”同为供养佛菩萨的庄严具,用以象徵佛菩萨之威德。在经典中多用为降魔的象徵,在《观心论灌顶法师疏》中说:“缯幡,即翻法界上迷生动出之解。幡坛不相离,即动出不动出不相离也。”经典中亦常谓造立此幡,能得福德,避苦难,往生诸佛净土,又说供养幡可得菩提及其功德,故寺院、道场常加使用,因而成为庄严之法具。在《长阿含》卷四<游行经>中说:“以佛舍利置于床上,使末罗童子举床四角,擎持幡盖,散华烧香,作众伎乐,供养舍利。”
幡之形状,一般是由三角形的幡头、长方形的幡身、置于幡身左右的幡手,及幡身下方的幡足构成,有大有小。通常是以布制成,也有金铜制、杂玉制、纸制等类。其所悬挂之场所,有时是堂内柱上,有时树立在佛堂之前庭,或附著于天盖之四隅。
幡的种类有多种,可依其材质、形状、目的等而分如下:
1、依材质分:有金铜幡、板幡、纸幡、玉幡(以宝玉装饰者)、平幡(平绢所制者)、丝幡(束丝所制者)等名称。
2、依色彩色:有五色幡(青、黄、赤、白、黑之五色幡,即续色幡)、八色幡(用于灌顶道场)、青幡(请雨经法)、黄纸幡(大元帅法)等名称。
在《灌顶经》中卷十一说黄纸幡用于荐亡:“若四辈男女,若命终时,若已命过,于其亡日,造作黄旛,悬著刹上,使获福德,离八难苦,得生十方诸佛净土。旛盖供养,随心所愿,至成菩提。旛随风转,破碎都尽,至成微尘,其福无量。旛一转时,转轮王位,乃至吹尘小王之位,其报无量。”
3、依仪礼分:有命过幡(人死时,为死者积福时而建)、续命(神)幡(为祈廷命而立)、送葬幡、施饿鬼幡。
4、依所挂场所而分:有堂幡、高座幡、天盖幡、庭幡。
5、依幡身所描绘之图会:有种子幡、三昧耶幡、佛像幡、莲华幡。
此外,在我国,另有于幡身施以刺绣者,此称绣幡。亦有造六角或八角之幢形,以兼具幡幢两种功德者,称为幢幡;其木制者,称为木幢幡。
烛台
内蒙古多舱县小王力沟辽代墓出土
烛台保存完整。置于后室西部。中间为圆柱状杆,可分三节。附件及装饰可分三层,顶部第一层烛台为筒形口,仰连托。中间第二层在莲叶托中部有方形花蕾,花蕾下三个方形卡槽内嵌入三枝曲柄烛台;烛台的形状,大小基本相同,均为筒形口,仰莲托。第三层为大片莲叶,有两处经过填补的砂眼。圆柱状杆的底部连接三个弯弧蹄形足,足尖呈如意云头状。烛台的各部件分体铸造,焊接成形,然后套接、插嵌组合面成,拆装自如。
天朝万顺契丹银币
直径约3.5、厚约0.2厘米
辽上京皇城外西二里出土
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藏
1977年6月在辽上京遗址出土的契丹银币,正面有四个阳文契丹大字,为原铸,背面有八个阴文契丹大字,每两个字一组,为后刻。与该银币正面铭文完全相同的契丹铜币曾有过出土,但背面无字。该币似不作为流通钱币,而是用作某种盛典的压胜钱。契丹大字由汉字的偏旁部首组合而成。是一种表意文字,小小的钱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符号,天人合一的思想意味,让人深切感受到中原农耕文明对契丹族这一游牧民族的影响。有专家把银币正面四个契丹大字考释为“天朝万顺”,其顺序是上—下—左—右。
银鎏金冠
凌源小喇嘛沟辽墓出土
凌源市博物馆藏
金冠结构复杂,由镂雕鎏金银片制成,鱼鳞镂孔。中间为圆拱形帽圈,周围银片装饰。装饰片上用银丝缀卷云步摇。步摇片分在正面和两侧,每面各九件,三层排列。冠顶中间有一立莲花座,座上一只凤凰,芝冠长尾,张翅欲飞。冠中间两片银片,曲花边,上錾飞鹤纹,两者中间立一人。正面两侧伸出卷云镂空银片,左右对称。帽圈背后立置两片银片,尖拱形,后片中间錾刻飞凤纹,下部云纹承托火焰纹,两侧为对称凤纹。
银鎏金面具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新地乡英凤沟辽墓出土
赤峰市敖汉旗博物馆藏
契丹金属面具是在本民族灵崇拜观念支配下,受佛教影响,依托辽代较强的经济基础而产生的,在不同阶层中都比较流行,男女老少均有佩戴。因身份等级的不同,分为金、银、铜、铁等质地,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银鎏金莲花纹捍腰
凌源小喇嘛沟辽墓出土
凌源市博物馆藏
鎏金银薄片制成。两端低而中间高。底部平齐,上部连弧状,呈山字形。联珠纹一周区分内外。边棱与联珠纹中间分布如意云纹,余白处填补鱼子纹。联珠纹内中间是一朵盛开莲花,莲瓣错落,莲子可数。莲花下部为一株芡实,以中心为轴,莲花、荷叶左右对称分布。根据叶茂台辽墓出土捍腰位置可知,捍腰是背部饰,前面连接袍带,系于腰部。
嵌宝石鎏金包银漆盒
长26、宽25、高13厘米,188颗宝石
通辽市吐尔基山辽墓出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嵌宝石鎏金包银漆盒采用了银衬多宝嵌技术,盒内部为黑色漆木胎,外包鎏金银片,然后在银片上或者银片镂空部位镶嵌各种玉、宝石、松石、水晶组成精美的图案,制作复杂,工艺精湛。银衬多宝嵌是银衬技术与多宝镶嵌技术结合的工艺。银衬是一种将银片直接锤揲在漆胎外的工艺,起到固定、美观的作用;多宝嵌即集玉石、象牙、玳瑁、云母、金银等宝物为一器的工艺。
“海冬青”鎏金铜饰片
高24.3、宽30.5、厚0.03厘米
耶律羽之墓出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鎏金铜海冬青饰片为海冬青正面捕猎形象,双翼张开,利爪扑地,线条流畅。饰片周边亦有钉孔,为小帐装饰。
海东青属于鹰隼类飞禽。女真族为辽国进贡海东青而不胜其苦,因致于叛。史料记载称:“女真服属大辽二百余年,世袭节度使,兄弟相传,周而复始。至天祚朝,赏刑僭滥,禽色俱荒。女真东北与五国为邻,五国之东邻大海,出名鹰,自海东来者,谓之“海东青”,小而俊健,能擒鹅鹜,爪白者尤以为异,辽人酷爱之,岁岁求之女真,女真至五国,战斗而后得,女真不胜其扰。及天祚嗣位,责贡尤苛。又天使所至,百般需索于部落,稍不奉命,召其长加杖,甚者诛之,诸部怨叛,潜结阿骨打,至是举兵谋叛。”辽人对海东青的执念竟成为了灭国之源,也算是玩物丧国的典范。
金手镯
摩羯形金耳环
摩羯是印度神话中的一种动物,龙首鱼身、带翅带鳍、长鼻上卷、大眼圆睁。4世纪时随佛教传入中国,是唐代金银器上常见的一种纹饰,也成为尊崇唐文化的契丹人喜爱的形象。
玛瑙项饰
动物形玉佩
白玉,镂雕绶带纹,其鎏金银链下挂5件青白玉玉坠,有圆雕双龙、双凤、双鱼等动物,辅以莲荷纹。题材为汉文化吉祥物而造型明显异于中原,洋溢着契丹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
动物形玉佩
玉砚
“万岁台”金花银砚盒
盒长18.4、宽11-13.6、通高7.6厘米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金花银“万岁台”砚盒平面略呈梯形,盒身内套一层素面银片, 盒底有花式足13个,周边錾刻忍冬卷草纹。盒盖盝顶,正面下端錾刻波涛,中部模冲腾龙,三枝立莲穿绕于龙身,其中一朵盛开,经龙嘴衔立于龙头顶部,花蕊之上竖刻“万岁台”3字,上端錾刻远山浮云,一轮骄阳冉冉升起。盒盖四边錾刻牡丹、环形花纹。盒内装箕形石砚盒。“金花银”是仅在纹样上局部鎏金的工艺。
双狮纹鎏金錾花银盒
口径14.6、通高8.9厘米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银盒方圆形,花式口,曲腹,缺圈足。腹部錾刻缠枝花卉。器盖顶部圆凸,纹饰以模压为主,局部錾刻。正面主体纹饰分两层:中心双狮腾跃,花枝缠绕,外围以凸线、联珠、花朵等为边;外层为飞鸟、昆虫、云朵、缠枝组合纹饰,以宝相莲瓣纹作边框。侧边为奔驰的双狮、双鹿、双羊及花卉纹。
银鎏金对凤纹冠饰
横梁宽15.3厘米、通高12.5厘米
凌源小喇嘛沟辽墓出土
凌源市博物馆藏
鎏金薄银片制成。镂空双凤相对,立于如意云纹上。立凤勾喙长颈,芝冠长鬃,翅振而尾卷,双凤之间为四重如意云纹。下部横梁中间錾刻缠枝花叶,左右对称,边缘连珠,两端为芝冠凤首。
鎏金盏与盏托
巴林左旗盘羊沟出士
分体打制,焊接成形。素面,通体鎏金。由盏、托盘组成。盏为敞口,弧腹,平底,圈足稍外撇。口沿一侧有云头状垫指,下焊接环形把,把宽扁,有两道凹槽。托盘为直口,中间有一凸起,凸起正中向下凹陷,使盏的圈足正好置于其中,高圈足外撇。
银质盏与盏托
鎏金錾花鋬耳银杯
摩羯纹金花银碗
錾刻龙纹花式口银碟
鎏金银平脱异形漆盒
通辽市吐尔基山辽墓出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该盒以雁为造型,反映了契丹人春捺钵时猎雁的习俗。漆盒表里均髹暗红色漆,盖与盒身呈菱角形,以子母口扣合,圈足,盖表为银平脱花卉纹和绶带纹,全器边缘均包银片。金银平脱的制作方法是将镂刻了花纹的金片或银片嵌贴到漆胎上,经打磨后片饰与漆地相平。
乐舞鎏金银牌饰
银鎏金独角兽纹腰带具
金銙银蹀躞带
镶玉银鞓蹀躞带、鞧带
辽开泰七年 全长320厘米
1986年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出土
银蹀躞带1副67件。用薄银片制成,每侧各有5条长带、短带,每带各镶8件马形玉饰,垂挂于鞍座后部左右两侧。银鞧带1组41件,用薄银片制作,由1条长带扣和2条短带连成,带上镶玉节约和马形玉饰,分别垂于马腹、马臀两侧。
穹庐陶器
辽上京塔子淘出土
灰陶质地,夹有小颗粒粗砂。形为穹庐,拱顶圆壁。固壁上有门窗,可活动,穹顶有盖。器物表面刻划了十只形态生动的鹿,草原民族生活气息浓郁。此穹庐模型本为骨灰罐,应源于契丹人日常居住的穹庐毡帐。捺钵途中常常用到毡帐。
契丹石俑(一对)
巴林左旗白音勿拉苏木白音罕山韩德让家族墓地出土
星宿木雕
越窑刻花宴乐人物执壶
通高18、口径4.5厘米
北京市八宝山韩佚墓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葫芦形钮盖, 盖壁有二孔。花瓣形直口,瓜棱状圆腹,矮圈足,直流,曲把。器底刻“永”字款识,有长条形支烧痕。薄胎致密,釉色青灰。划花,盖饰云纹或羽纹,把与流饰花草纹,身两面饰四对人物坐饮图。流云、酒搏、果盘等杂置其间。
白釉黑彩梅瓶
口径6.5、腹径20、底径10、高33厘米
康平县张家窑辽墓群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梅瓶为圆唇,小口,平折沿,短细颈,鼓肩,肩部以下斜向内收,圈足底。器身除底部外均施白釉,瓶体上用黑彩绘制图案。图案共有五只动物,分别为梅花鹿、羊、两条狗和兔子,鹿、羊、狗体型较大的四只动物均匀分布在梅瓶的四个面,两只狗位置相对,中间有鹿和羊相隔,形成狗逐鹿和狗撵羊的场景。兔子位于梅花鹿的下方。在动物上方和下方还绘有草叶纹图案。图案构成一幅草原上狩猎的场景,画面饱满,生动传神。
白釉执壶
褐釉皮囊式瓷鸡冠壶、白釉皮囊式瓷鸡冠壶
黄釉提梁鸡冠壶、绿釉印花海棠盘
凤首瓶
执壶
龙首绿釉提梁鸡冠壶
绿釉盘口瓶
磁州窑梅瓶
陶砚
契丹大字残碑
波斯玻璃瓶
朝阳北塔天宫出土
高16、腹围8.3、底径5.7厘米
朝阳北塔博物馆藏
圈足,弧形腹,细颈,口似鸟首,上安子母口式金盖,柄上立短柱,似鸟尾,整体造型如一只昂首蹲坐之鸟。瓶内立一长颈弧腹小瓶。此瓶呈淡绿色,极轻薄,晶莹透明,而且造型奇特,是产于古代波斯地区的玻璃器珍品。
乳钉纹高颈玻璃瓶
口径6、腹经9.5、底经8.7、高17厘米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无色透明,表面有风化层。敞口,细颈呈漏斗形,鼓腹,喇叭状高圈足,花式镂空把手。腹壁磨雕五周小乳钉纹,口沿上一周为淡蓝色,底外部有吹塑疤痕。日本大原美术馆收藏1件伊朗出土的玻璃把杯,在器形上与此杯相似。此杯把手特色之一是,把手在玻璃熔液尚未凝固前堆砌而成花式镂空的效果。
刻花带把蓝玻璃杯
带把绿玻璃杯
“京都繁盛谁比矣,十二楼台重重起”,借助考古发现与相关文献,我们得以重见大辽五京重重楼台之一端、烂漫物华之片羽。面对穿越时空、静置眼前的如许美器,历史可资追溯、品味和借鉴的功用悄然而至——有关契丹族的神貌、辽代兴衰的轨迹、历史关键人物的命运、文物的器形纹饰、现存的遗址遗迹等,想必您都会关注、欣赏、沉思甚至追问过。而这正是展览的主要目的。
此外,藉由大辽五京,我们大体勾勒出了契丹族及其政权的生发轨迹,而这一过程无可辩驳地实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多元”,是指中华民族不是单一的民族,而是由不同民族所组成的复合民族共同体;“一体”,是指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结合成彼此交融、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