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英语在中小学的主科地位?根本行不通啊
1、英语有用,英语是职业能力的一部分
2、拓展视野,英语依然代表着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
3、英语承载的信息相对比汉语靠谱
4、英语语言的逻辑性远强于汉语
5、人工智能翻译无法实现情感交流
虽然我自己就是教翻译的,我还是同意许进委员的看法,大学的英语专业早已经是夕阳专业了。而我们依然有几百所外语学院。目前几大公司研发的翻译机的准确水平比专业翻译(尤其是口译)还是要差,但它早已经超过了绝大部分中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
理论上,一个一点外文都不懂的中国人现在拿着翻译机就可以去全世界旅行了。不过呢,学过英语的人和没有学过英语的人在使用翻译机的时候感受肯定不同,在国外旅行或生活的融入感会差很多。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过外语就会对所在外国的亲和感强一点。
还有人喜欢把学不学英语的问题上升到民族自信和自豪的高度上:凭什么美国人为什么不学汉语,而中国孩子要拼命学习英语?
其实还是国家实力决定的,类似人民币与美元的关系。英语是全球通用语言,流通范围如同美元。汉语虽然使用人数很多,但使用国家还是很少很少。当下世界上先进的技术都还是用英语来研究、记录和传播的。
通过学习英语来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把中国建设成为强大的国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英语一直很红火的重要原因之一吧。如果有一天现在发达国家的人都抢着学汉语,抢着移民中国,那说明我们真是强大无比了。
三、关键的问题是许进委员的提案是否可操作
1、如果要把英语变成中小学选修课,最重要的前提是中考和高考取消英语。否则没有一个想让孩子上大学的家长敢让孩子不学英语的。
2、如果中考和高考不取消英语,而学校把英语变成了选修课,英语课在学校的地位就会下降。那么最开心的就是社会上的英语培训机构了,家长是不会放过高考的每一分的。
3、如果高考取消了英语,接下来就必须取消大学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否则对于那些没有学习过英语的大学生显然是不公平的。
4、接下来还要取消研究生的英语入学考试。现在研究生考试必须考英语,这显然也不合理,有些学科在研究生阶段根本就用不上英语。但同时大量科研都离不开英文的专业学术网站、期刊。研究生要发表学术论文的话通常也需要用英文发表。
5、没有学过英语的学生可以直接放弃留学的念头了。如果考不上大学就直接在国内工作吧。想移民也麻烦,根本没有机会在国外找到好工作。
从目前的中国教育和考试制度看,如果一个学生要一直读到大学的话,英语根本就离不开啊,所以怎么可能在中学阶段就放弃英语学习呢?
如果在中小学阶段就把英语变成选修课,那么不学英语的学生就会失去成人之后的很多机会,而学英语的学生就会多出很多机会。有财力在培训机构学习英语的学生会比学不起英语的学生多的机会多。
学不学英语的分界点在哪里?我觉得还是应该在高考上。
我觉得高考之后学不学英语应该是个人选择,大学英语就应该是选修课,而且大学本来就是以自学为主的。不想考研、不想出国、不想移民、未来不从事涉外工作的大学生可以选择放弃英语学习。即使他们将来想再把英语捡起来,至少还有中学的英文基础在,重新学起来也会比从来没有学过的人轻松许多。
所以我的建议的是,能不能提高一下英语教学水平,让中国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完成英语学习。高中毕业的目标就是能使用英语进行口头与书面交流。不能让一个人从小学就学英语,一直学到了博士毕业还是哑巴英语一个。这个目标在一些一线城市的好中学还是容易达成的。但中国地域广阔,英语教学水平的差距太大了。
如果想要达成这个目标,中小学的英语只能是必修课。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