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秘诀:多给钱 少说话

父母与子女是上辈子的冤家,代际矛盾贯穿父母与子女的一生,在子女成年甚至有了自己的子女后,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从几点睡几点起,到早饭吃什么,再到穿衣打扮,都是日常琐事,却能大战三百回合生一肚子气。

父母当然很委屈: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这么大,又出力又出钱,到头来不仅连句谢谢都落不着,还反过来挨一通顶撞甚至训斥,这金主当得真憋屈!

子女也不服气:谁让你们自己愿意生呢,都9102年了,能不能别拿那些过时理论往我们年轻人身上套,再说智能机玩不转的时候不还是得我教?

听起来都挺有道理。父母子女一场,是一个控制与反控制的过程:一方想往回收,另一方想往外拽,在拉扯之间,是成长的阵痛。父母与子女,明明面对面,却在相互远离,直至消失在彼此的视线中,这是人类必须遵从的自然规律。

所谓代际矛盾,本质上还是应了那句“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一路沿着惯性一往无前,却没空发现学生已经偷偷超过老师,甚至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了。

这时,昔日的老师当然要拿出所谓“师道尊严”想扳回一局,却发现面对身高比自己高,体重比自己重的小崽子,打骂既苍白无力又不切实际,切断粮草供应也毫无杀伤力,最后只得颓然败下阵来。甚至一旦冷战,还要主动示好求和,真是丢尽了这张老脸。

很悲哀,但很现实。子女可以仗着被爱,为所欲为气焰嚣张:“被偏爱的有恃无恐”嘛,真是恨得人牙根痒痒——当初怎么就生了这么个不是东西的玩意儿找罪受?!

不过相信我,子女一般很少主动挑事儿,因为他们有狐朋狗友灯红酒绿海阔天空,是手机不好玩爱豆不够帅还是酒不好喝?真犯不上闲得没事去和父母找茬,甚至有人对父母唯恐避之不及。

更多的是父母“看不惯”,如开头所说,从几点睡几点起,到早饭吃什么,再到穿衣打扮,横挑鼻子竖挑眼,只要和“我们那时候”不一样,一律一无是处一文不值。

在高压攻势下,有的子女归顺了,一切好好好对对对是是是,只为眼不见耳不闻心不烦;有的“默杀之”,用一言不发失联装死表达内心不满;还有的奋起抗争,最终依旧一地鸡毛蒜皮难分胜负。

很悲哀,但很现实。子女成年后,与父母的关系由相交变为平行,所以最好共同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父母保持体面的最好方法就是学会“不闻不问”,如果想更进一步成为“别人家的父母”,秘诀就是多给钱,少说话。而万万不可做的事,则是既不出力又不出钱,还指手划脚批评建议,这样难免收获灰头土脸的结局。

想起一个比喻,很多父母自己是没先飞的笨鸟,却下了个蛋指望小笨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你觉得可能吗?一个人给出的建议水平不可能超出其本身,所以每位父母都有资格说出“你应该”三个字,并且要求子女奉为圭臬吗?答案不得而知。

与其说这届年轻人是狼心狗肺不知好歹,倒不如说是“拎的清”——你是父母怎么了,谁还不是个成年人咋地了?反倒是一些父母被“世界上最好的孩子”惯坏了,未免太玻璃心了些。

不过天道好轮回,子女的报应也正在路上——养儿方知父母恩。张爱玲说过,你不是年轻么,不要紧的,过几年就老了。等到子女自己自己看啥啥不惯,玩啥啥不转,遭人抢白嫌弃时,如果能想起当年父母的唯唯诺诺与自己的丑恶嘴脸,也就算良心没彻底泯灭了。

其实做个好子女,好伴侣的秘诀和做父母是一样的:多给钱少说话,如果既不能出力又不能出钱,“不闻不问”就是最好的不打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