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由鄙视链变化,看电视剧行业新趋势
文娱价值官解读:
换个角度看鄙视链,取他人之所长,补已之所短,也是一桩有意义的事。
《使女的故事》让网剧成为主流
最近又盛行鄙视链,各行各业各种群都有自己的鄙视链,而文娱行业首当其冲。
电影圈:看小众艺术片的,鄙视看好莱坞大片的,看好莱坞大片的鄙视看国产电影的,看国产电影的鄙视看网大的。
音乐圈:听巴赫的鄙视听JAZZ的,听JAZZ的鄙视听英伦摇滚的,听英伦摇滚的鄙视听流行乐的,听流行乐的鄙视听抖音神曲的。
说到连续剧领域(随着网剧崛起,这个品类应该更名为“剧集”才更准确),作为各大电视台的硬输出节目,国产电视剧曾经长期霸占着老百姓大多数的业余时间,随着追剧工具不断升级,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到来后,大家对内容的选择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由此产生了分众现象。
鄙视链,由此成形。
看电视剧的鄙视看网剧的,看海外剧的又鄙视看国产剧的。再细分,追英剧的鄙视追美剧,追美剧的鄙视追日剧的,追日剧的鄙视追韩剧的,追韩剧的鄙视追港台剧的,追港台剧的鄙视追国产剧的……
然而,2018年,价值官记者在调研中发现,这条形成近十年的鄙视链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国产剧随着制作费用的提升,人才集聚,精品频出,如今在观剧市场的地位早已超越没落的港剧。在与日剧与韩剧的较量中也不遑多让,地位正在不断向上稳步进阶中。
而网剧亦甩掉“非主流”标签,变身主流媒体更是全球的大势所趋。去年,艾美奖就第一次将最佳剧集奖颁给了流媒体,由HULU自制的《使女的故事》成为去年了这个美国电视剧最高奖项的最大赢家,一举囊括了最佳剧集、最佳女主、最佳女配、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等重要奖项。
近两年,国内的网剧,也有赶超电视剧的势头。
今年国产剧最爆的便是爱奇艺独播的《延禧攻略》,而其他诸如《白夜追凶》等优质网剧的集体出海,彻底撕去“脑残”、“LOW”、“制作低廉”等与网剧如影随行的标签,曾经的那条鄙视链还真的存在吗?谁又比谁更高级?
鄙视链反应的是审美选择,同时折射出深刻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内涵,由年轻人爱看的海外剧风向变化,市场看到的其实是观剧年轻群体的变化,以及市场需要应对变化的新方向。
美剧:人文诉求,超越文化隔膜
在知识青年聚集的豆瓣上,可以看到,在中国,美剧最高分的得主是9.6分的《老友记》,但评分人数最多的则是《生活大爆炸》,超过17万人给它打出了9.4的高分。
这个评分人数甚至超过了我国的一些经典电视剧,诸如《红楼梦》《西游记》《还珠格格》等。美剧的软实力输出可见一斑。而这两部剧也有共通之处,都是十分接地气的轻喜剧,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没有狗血的一波三折,讲的就是年轻人的现实生活。
在IMDB的总点击量排名,排在前列的则分别是《地球脉动》、《兄弟连》、《权力的游戏》、《怪奇物语》、《行尸走肉》、《西部世界》,由榜单也能看出,全球美剧爱好者的口味,高度一致!
美剧吸引人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类型多,喜欢看史诗奇幻的可以看《权力的游戏》、喜欢破案的可以看《犯罪现场》、喜欢心理的可以看《心理追凶》、喜欢时尚的可以看《绯闻女孩》、喜欢科幻的可以看《西部世界》、喜欢政治的可以看《纸牌屋》,甚至一些边缘敏感题材如吸血鬼、同性恋,都能找到相关的精品剧,这些是无法从国产剧身上得到满足的。
二,制作精良,以单集制作费用超千万美元的《权力的游戏》为例,无论场景布置、特效、道具,相对国产电视剧来讲,都是碾压级别的存在,其差距无异于好莱坞大片与国产电影的距离。
但是,美剧最强的优势,是它的创造力和深刻的人文内涵。
对海外剧有着多年研究的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卢蓉,就认为,美剧对受众的吸引力,除了想象力卓然的视听制作水准,以及对商业元素的纯熟运作外,更是体现在了编剧的智力贡献,对题材的翻新能力,对故事内涵、人性刻画的深度和复杂度开采等方面。“一些能够存活数季的优秀美剧探讨的是人性普遍的矛盾和挣扎,人类共同的困境,乃至对人类未来命运的诘问……这些人文诉求是超越文化隔膜的。”
2018年最受期待美剧《此时此刻》,被喻为是科幻版的《我们这一天》
英剧:原创力、技术、独特视角
在美剧大行其道的今天,就有不少耳熟能详的美剧是翻拍自英剧,比如:《纸牌屋》翻拍自1990年的英剧《纸牌屋》;《无耻之徒》翻拍自2004年的英剧《无耻之徒》;《基本演绎法》翻拍自2010年的正式播放版《神探夏洛克》,其他著名的翻拍剧还有《皮囊》、《我欲为人》等。很多美剧也借鉴了英剧的套路,例如美剧《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就有不少和英剧《IT狂人》(The IT Crowd)相似的梗。
有着强大而深厚的戏剧文化底蕴的英剧,以其惊人的原创力和精湛技术,独特的视角与个性,一直居于其他对手无法撼动的鄙视链顶端的位置。
作为世界上最早进行电视播送服务的国家,英国的起点确实略高一等。
英剧的制作水准,和编剧超高水平,让英剧有了不少傲视群雄的资本。除了在技巧上各种高能,英剧最厉害的地方还是在于极其会讲故事,但又没有因为高度强化和集中的故事,而失去故事内在的诗意与美感。
今年也是英剧大年,除掉大热系列片继续收获好评外,新开画的《梅尔罗斯〉、《杀死伊芙》、《英国式丑闻》等也都有上佳表现,豆瓣评分都在9分以上。
由休·格兰特和本·卫肖搭档的《英国式丑闻》是根据英国自由党领导人杰瑞米·索普的真人真事所改篇。讲述英国60年代,英国政党中最年轻的领袖索普如何因为前程,企图谋杀前任,最终不但不成事,还被对方指控意图谋杀。此事令他成为首位因谋杀案而受审判的英国政治家,更被公众得知他的同志身份,最终结束了政治生涯。剧本不要太虐!演技不要太好!
《杀死伊芙》讲述的是一部女杀手和女特工相爱相杀的故事,作为BBC今年的重头好戏,还没上线就被预定了两季。看的就是两个聪明的女人互相对对方着迷,并进行了一场史诗式的猫捉老鼠游戏,尤其是高智商,美艳性感又带着病态的女杀手,给观众印象深刻。
制作方是BBC America,所以《杀死伊芙》其实可以算作英美合拍片
日剧:职场+社会+励志,总有一句台词能戳中你心
因为“限韩令”的颁发,曾经被大量韩剧占领的视频平台上,“海外剧”频道早已换成日剧的天下,虽然引进日剧的数量和播放量并不高,但视频网站更看重的是日剧用户的黏性和长线铺设,从中倒也可以看出网络平台的战略眼光。
确实,日剧在中国一直都有着深厚的观众基础,从《血疑》、《排球女将》到《东京爱情故事》,经典日剧陪伴了好几代的中国观众。最近几年,日剧题材偏爱职场剧,以医疗、警视题材最热,讲述外科医生大门未知子的故事的《Doctor-X》系列,就连续拿下了日剧四年的年冠。
日本的职场剧胜在足够专业,很少踩雷,不像国产职场剧分分钟让人出戏,且无论片子的基调如何,不抛弃不放弃的励志精神贯彻始终,且总有某句台词能戳中你心。
日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品类:漫改。
动漫不仅是日本年轻人的潮流文化,更是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这也让它在中国日益增多的动漫爱好者们找到共鸣。日本人热衷于漫改就像是中国热衷于文学改编一样,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此类改编影视剧出现,《朝5晚9》、《失恋巧克力职人》等都是由漫画改编的电视剧,在年轻人中很受追捧,与我国的“IP”热异曲同工。
韩剧:远离爱情童话,回归现实题材
大家以前对韩剧的印象都停留在狗血套路深的偶像剧,或婆婆妈妈裹脚布似的家庭伦理剧之上,但随着时代的更迭,观众的成长,韩剧类型也开始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虽然比不上日剧的脑洞,不过韩剧也开始了对人性的深度挖掘。
除了职场类型增加,富有创意的新题材电视剧,包括悬疑、推理、玄幻类等,也都在抢夺更多注意力。从这几年话题度高的《末生》、《信号》、《机智的监狱生活》,《我的大叔》,《live》等都可以看到韩剧进化的轨迹。
可惜“限韩令”后,中国观众的鄙视链上,韩剧这一环被弱化了很多,因此其位置也出现严重下滑。
帅气大女主《迷雾》,40+女演员也有春天
港台剧:没落在经济基础
去年,没有一部港台剧能跻身主流视频网站的热播排行或百度风云榜热搜前10的行列。
英雄不提当年勇,《射雕英雄传》、《上海滩》曾引发的万人空巷;《流星花园》曾掀起的追剧狂潮,在当下这个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港剧与台剧曾经的辉煌大概只能停留在中年人的记忆里。
探究港剧沉沦的根本,终结港台剧神话的正是内陆电视剧的飞速发展。随着内陆电视剧投资进入“亿元时代”,港台地区有经验的台前幕后专业人才,大多北上发展。
人才的流失,资金的匮乏,加剧了这两个地区创作的瓶颈。香港的宫廷剧和警匪剧尚有一些传统优势,能吸引到部分观众群,而以偶像剧和本土剧见长的台湾电视剧,则在内陆年轻观众里全线溃败,再难掀起水花。说到底还是因为社会和经济形态的变化,当年的台湾偶像剧受追捧是因为内陆时尚和城市建设落后,但随着内陆经济的极速超越,观众审美水平的大幅提高,台湾偶像剧自然再无优势可言。
与国内视频网站合作是TVB目前最好的出路
鄙视链顶端:悬疑烧脑剧正当红
以鄙视链顶端的英剧或美剧为例,排在点击率和话题度前列的,悬疑烧脑类占到了一半以上的比例,目前,已经有视频网站将“烧脑剧”作为一个类别专门列出。
被喻为神剧,永远让你猜不到结局的《黑镜》,评分人数达到18万,《神探夏洛克》更是创造了21万评分人数的最高纪录。当这部人气最高的英剧第四季第一集《六座撒切尔像》上线时,很多学生是定了清晨6点半的闹钟起床来追的。
很多网友在观看的同时,还会发帖、跟帖,讨论和推测剧情发展,因为要想看懂“烧脑剧”必须要入戏,所以观众参与度高也是“烧脑剧”最有乐趣、最与众不同的地方。网络时代的年轻人,想要展示高格调,力求站在鄙视链上游,观看烧脑类剧集,似乎真的会让他们多一些智商上的优越感。
鄙视链新势力:情感治愈,世界大同
美剧中能凭第一季的开画就创下美国所有电视台首播最高纪录的《我们这一天》在IMDb获得8.8的高分;在豆瓣上,该剧评分9.4,甚至高出了《西部世界》和《黑镜3》。是的,这部剧成了鄙视链上游的作品。
与刺激肾上素的重口味美剧下相比,《我们这一天》赢在“扎心”,它通过鸡毛蒜皮,平淡温馨的家庭生活,展现了“亲密关系”中的危机与治愈,通过温柔绵长的镜头,细致纪录生活里那些欣喜与失落的重要瞬间。
而在煲鸡汤这件事上,我们的近邻日韩都各有绝学,《深夜食堂》、《请回答1988》这些豆瓣高分剧的背后,隐匿的都是直击人心深处的柔软力量。在焦虑与压力如影随行的现代社会,年轻人无论多欲壑难填,最终求的还是一份简单真挚的暖心慰藉。这
或许对我们的电视剧制作者来讲也是一个提示:无论类型,一部好剧的真正核心还是要回归到观众对情感层面的需求(共情性),这一点,无分年龄国藉,世界大同。
【原创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