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水残山,辛弃疾的黯然销魂掌
1
古人没有手机、微信、导航,很多时候,一别就是永别,梦笔生花的江郎写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和小龙女的别离,让杨过创出了黯然销魂掌。
和族弟的离别,让辛弃疾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2
最初喜欢上这首词,只因后半阙: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少年心性,喜欢雄烈,易水送别算是我当时知道的典故,喜欢荆轲提剑西行的决然;喜欢渐离击筑、宋意悲歌的送别;喜欢易水萧萧、衣冠似雪的慷慨。
3
那时年少,尤喜悲剧英雄,常自我代入,自我感伤。
直至年长,再读这首《贺新郎》,却发现辛弃疾写下的别离竟是如此惨烈。
从词首开始的三鸟悲鸣,接着便是各种离别:王昭君去国万里,大漠弹琵琶;陈皇后被汉武帝冷落,幽闭长门宫;深情兄长送妹妹远嫁。
常辞故国、失去尊贵、血亲长别,这都够惨了,而接着这句“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更如银瓶乍破、铁骑突出,说到了李陵。
4
汉将军李陵以五千兵步卒对阵八万匈奴骑兵,箭尽、援绝、人无(逃回汉朝的仅四百余人),发起最终冲锋时,战鼓已破。
李陵苦战投降后,他的悲剧人生也就此开始。
李广是李陵的爷爷,王勃在滕王阁饯别序中写到:“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在卫青崛起时,老将李广渐被汉武帝忽视,后又因迷路误期而自杀,这也造成了其子李敢痛殴大将军卫青事件,其后卫青外甥霍去病借打猎之机,箭杀李敢,李家因此沉寂。好不容易有了名将风范的李陵,却又阴差阳错成了匈奴俘虏。
司马迁为李陵说公道话,被处以宫刑。其后,汉武帝误信李陵替匈奴练兵的讹传,夷灭李陵三族。
李陵不自杀,是想学赵破奴(汉浚稽将军,也曾是匈奴人俘虏),留取有用之身有所作为。
之后,李陵遇上故人苏武,两人同在异国历尽磨难,交情很深。
汉昭帝始元六年,汉匈和解,苏武回国,李陵为他送别。两人互相唱和,留下了不少名句。
“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
而李陵最后说的却是:“异域之人,一别长绝。”
5
历史上的这些别离让人痛苦,而更让辛弃疾痛苦的,却是当时剩水残山的南宋朝廷。
靖康之耻,多少宫女公主,沦落异国,比王昭君更惨;二圣北狩,也比陈皇后更悲;中原沦陷,无数家庭骨肉分离,家破人亡,比远嫁的兄妹之别更凄凉,又有文官武将,或流落异国、或在沦陷区屈辱生活;又或和李陵般百战声名裂、故人长绝;当然也有猛士弃友别家,准备着和金人死战,这不又是一曲慷慨的易水悲歌么?
和这些相比,兄弟间的别离,又算什么?
辛弃疾写给辛茂嘉的词共两首,另一首为《永遇乐戏赋辛字》,前半阙很有意思: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以姓氏来鼓励族弟:辛字,由艰辛做成,含悲辛滋味,总与辛酸、辛苦结不解之缘!还有辛辣的个性。
而在《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中,他只在最后提到了兄弟之情:谁共我,醉明月。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若能与稼轩公生于同时,吾必携酒登门,醉里挑灯同看剑,万事纷纷谈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