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 母 史 话

漂母:中国古代一位施恩不图报答、不计得失伟大母亲形象代表人物之一。漂母姓氏不详,出生年月不详,淮阴人。漂母这个典故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即淮水边上有个老妇为人家漂洗纱絮丝麻, 史称“漂母”。漂母与孟母、岳母并称于史。“漂母”今已成为善良、仁爱、朴实施恩而不望报答的高尚代表人物,而“漂母祠”便是古今诗人吟咏中一座报恩祠,古今文人墨客祭扫漂母墓,亦是追忆其伟大慈母美德。

汉初三杰之一韩信,淮阴人。据《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为布衣时,贫而无行,从人寄食,人多厌之。“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以上便是最早记载漂母的有关史料,此时漂母的形象已深刻地印在人们的心目中,她是一位不图回报伟大母亲形象。就漂母本人而言,她对韩信的进食确如自己所说,只是哀怜落魄无依的公子王孙,别无他想。但在遭到亭长夫妻白眼冷遇、并几同被逐出门庭的韩信的感受中,一个水边漂洗的贫妇,不但不嫌弃他,而且更没想要他的任何回报,这与亭长夫妻相比无疑有天壤之别,她真是一位大德之人。司马迁通过“漂母饭信”一事记载,确立漂母施恩不图报答之伟大母亲形象,衬托韩信为人厚道,知恩图报之大将风度。秦未陈胜吴广起义,韩信先投项羽,不被重用,后在萧何、夏侯婴大力举荐下投刘邦被拜为大将军,辅佐刘邦统一天下,初封齐王,后改封楚王,都下邳,韩信念念不忘漂母之恩,赠千金以报,可惜漂母已逝,“增陵以报母”,传说韩信下令部属取土圆坟,筑成此冢,以示纪念。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其书卷三十“淮水”条目记载:“又东迳淮阴县故城北。北临淮水,汉髙帝六年,封韩信为侯国。王莽之嘉信也。昔韩信去下乡而钓于此处也。城东有两冢:西者,即漂母冢也,周回数百步,髙十余丈。昔漂母食信于淮阴,信王下邳,盖投金增陵以报母矣。东一陵即信母冢也。” 从《水经注》的记述来看,郦道元应是实地考察过漂母冢的,像这样一座高大墓冢修建,非一般百姓所能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其《乞食》诗中云:“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话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这是古代文人创作中,较早将“漂母”作为意象化指称的一例。陶渊明的这一感受和咏叹,曾引起后世诸多文人的共鸣。唐代诗人刘长卿的《经漂母墓》云:“昔贤怀一饭,兹事已千秋。古墓樵人识,前朝楚水流。渚苹行客荐,山木杜鹃愁。春草茫茫绿,王孙旧此游。”罗隐的《漂母冢》也吟咏道:“寂寂荒坟一水滨,芦洲绝岛自相亲。青娥已落淮边月,白骨甘为泉下尘。原上荻花飘素发,道傍菰叶碎罗巾。虽然寂寞千秋魄,犹是韩侯旧主人。”(《全唐诗》卷663)漂母的一饭之恩,韩信以千金相报,由此为中国古代绵延动人的报恩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漂母墓及其周边的遗迹景观,无不使人感慨流连。李白第一次来到韩信故里淮阴时,在《淮阴书怀寄王宋城》诗中便放声高歌道:“暝投淮阴宿,欣得漂母迎。斗酒烹黄鸡,一餐感素诚。予为楚壮士,不是鲁诸生。有德必报之,千金耻为轻。缅书羁孤意,远寄棹歌声。”从中体验到了落魄王孙得遇知己厚爱的情境。宋代苏轼《石塔寺》诗中曰:“虽知灯是火,不悟钟非饭。山僧异漂母,但可供一荒。”汤显祖《牡丹亭》第49出:“太史公表他,淮安府祭他,甫能勾一饭千金。”李白猛虎行:“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历代名人都对韩信和漂母作出高度评价。明、清两代,随着两淮(淮阴、淮安)漕运、河务和盐务地位的日益提升,漂母墓、漂母祠、韩侯庙成为驻跸朝臣和过往游客们访古瞻谒的一大景观。“漂母饭信”的意义在于激励了一代英杰的自立和自强,唤起了韩信努力事功的人生追求。后人以典故“一饭千金、千金一饭、千金答漂母、千金答浣纱”等谓报恩厚重,用“漂母恩、漂母惠、漂母食、漂母餐”等谓施恩赐怜,用“食依漂母、淮阴饥、韩信贫”等谓贫困或有本领处于厄境之人。

漂母墓位于今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东约三华里处,俗称泰山墩。现墓直径50米,高20米,仍显得格外壮观。墓北有石碑两方,其一碑高1.25米,宽0.6米,建于民国十九年,正碑上刻“漂母墓”三字,并附文,记载漂母食信于淮阴之事。其二侧碑是为护墓而立,上刻“遵奉清河县宪李'漂母古墓禁止取土’。批示严禁,并责成该乡保护,光绪叁拾贰年肆月拾叁日立”。淮阴区码头镇上原有漂母祠,历代文人墨客慕名凭吊,当时祠堂前临淮水,庙画母像,门额上横写道:千金一妪。有联云:姓名隐同黄石远,英雄设在赞侯先。现祠堂已毁而古墓尚存。淮安市楚州区漂母祠,原建于明代,清代屡有修茸。现祠为1982年修建,占地800平方米,享殿为硬山造,抬梁式,面阔3间11.3米,进深7檩6米,檐高3.2米,殿中神台塑漂母及左右侍像3尊。漂母祠有联云:“世间不少奇男子,千古从无此妇人。”现淮安市楚州区图书馆有光绪3年永康胡氏刻本《漂母祠志》七卷存世。

(0)

相关推荐

  • 韩侯引

        韩侯引 □王名志 夜读史记,至淮阴侯列传,有感韩信经历之跌宕起伏,于英雄辈出之历史画卷,亦可独树一帜.感慨之余,故以诗叙之. 漫天风雪吹无垠,淮上布衣少年行.父陨母殇成飘蓬,不治商贾家更贫.仗 ...

  • 马乃清||码头访古

                    码头访古 文/马乃清 运河流经淮阴,将境域分成两片:运河之南,习惯上称为运南:运河以北,就是运北了.码头镇位于运河南岸,但她的兴起,跟附近的河下镇.窑湾镇不同,与运河没 ...

  • 韩信真史

    综上所述,<淮阴侯列传>的主要构成都来自不实史料,但淮阴侯韩信其人是真实存在的,所以还应该为其建立真实的历史.现试截取<史记>相关史料建立如下: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 ...

  • 汉 江 车 渡 史 话

    文章来源:石泉县人民政府  作者:张德善  发布时间:2011-03-08 00:00        汽车乘船过渡,这在汉江航道上来说,已成为历史.但是它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却是汉 ...

  • 韩信的悲剧结局,原因不在别处,就在于他至死都没懂漂母的言语

    来源:历史杂篇 韩信被杀前,面对长乐宫钟室的刀兵和露出獠牙的吕后,绝望地说,"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意而非自身,跟乌江自刎的西楚霸王有 ...

  • 江苏淮安码头漂母墓

    漂母是古代"三母"之一.漂母古墓坐落在淮安码头镇.

  • 看图识唐诗(685)刘长卿·经漂母墓

           刘长卿·经漂母墓 昔贤怀一饭,往昔一位贤人不忘一饭之恩而图报, 兹事已千秋.此事的发生距今已将近一千年之久. 古墓樵人识,漂母的古墓今天采樵人还认识, 前朝楚水流.就好像前朝的楚水至今仍 ...

  • 【长阳碑刻】明天启三年胡母史氏墓碑

    相关文章: [姓氏志]长阳胡氏 [长阳碑刻]跑马冲李氏宗族碑 [长阳碑刻]梧桐山覃氏源流家训碑 [探索发现]从胡家棚村无名氏三古人墓说起 攻玉寺和千年古银杏树 [芦溪怀古]从驻马溪走出的国军中将胡德骧 ...

  • 【香港视界】与母 节日 话甘甜丨江花(北京)诗歌

    [为庆祝国庆节献礼] 与母 节日 话甘甜 文/江花(北京) 祖国,我的母亲 十月一日 是您72周岁的伟荣华诞 此刻的我思绪万千 我把祝福与祝寿 化作万语与千言 我手抚琴弦坐大运河边 对你深情咏赞 . ...

  • 曾国藩做了一辈子明白人,临终前留下4句话,史上价值连城的遗嘱

    晚晴第一名臣曾国藩,曾被封为一等毅勇候,他才学兼备,曾在晚清时期力挽狂澜延长了清王朝的寿命,也在"同治中兴"时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思想境界极高的他也曾被誉为"中华千古 ...

  • 史上那些至妙至狠的经典话术:个个都是段子手

    文/刺猬 话术,顾名思义,说话的艺术. 尽管人人张口便能说话,看似轻松简单,但却包含着做人做事的技巧,安身立命的法门,甚至平步青云的官道,治人控场的手腕.同权术,心术,并称"安身三要术&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