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块银元 ||孔祥田

作者:孔祥田

记得小时候,曾看过“一块银元”的传奇故事。说的是一位老乡在集上卖东西,收到了大兵给的假银元,蹲在地上嚎啕大哭,正巧有个军官模样的人经过,老乡跪地哭诉,讲述了事情的原委。军官听后,装作拿过来看看,换了一块真的给他,顺手就把假银元装进了上衣口袋里。傍晚,部队开拔上了前线,两军交火之际,一颗流弹射向了军官的左胸。可神奇的是,军官竟毫发未伤。中弹的位置正是上衣口袋处,子弹还在,像是被一个什么硬东西卡住了。军官掏出来一看,原来是那块假银元,阻挡了飞来的子弹,救了自己一命。

当时看到这里,我心情特别激动,暗自发誓,将来定要做个像这位军官一样的好人。多年后想起这件事,我开始有些忐忑了:还没搞清楚这军官究竟是红军还是白军,是国军还是共军,怎么就鲁莽草率地表示要向他学习呢?如今五六十年过去了,再次忆及此事,我的内心显然平静多了。军虽有红白、国共之别;而人,更是有善恶、好坏之分的。心怀善念、体恤百姓的好人,上天都会保佑他的。

“一块银元”的故事,深深植根于我的心中。没想到竟然有一天,我自己也会拿起笔来,写作有关“两块银元”的往事。

我有两块银元,一块是袁大头(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是对袁世凯头像系列硬币的口语俗称),另一块是孙小头(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正面刻有孙中山半身像,因其头像较小,故称)。

袁大头图片

袁大头,从到我妈妈手上算起,大概收藏六七十年了,比我的年龄还要大。那时,我们是一个大家庭,与爷爷奶奶、大伯大妈在一起生活,日子还算过得去。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政府要求走集体化之路,纷纷成立了各类合作社,号召社员向社里捐钱捐物,支援集体经济的发展。大伯经常参加开会学习,思想觉悟自然不低。没跟任何人商量,就准备将家里仅存的几十块大洋全部捐给社里。听妈妈说,这些银元,可都是大伯大妈和我爸爸妈妈他们,风里雨里,吃苦受累,从牙缝里一文一文抠出来的。每一块银元上面,都浸透了他们的汗水甚至血泪。自己挣命攒下的钱,怎么说捐就捐了呢?对此,爸爸想不通,妈妈想不通,大妈肯定也想不通。无奈,伯父是老大,爷爷不在了,他就是一家之主,老少十几口人都得服从他的。眼看这些白花花的大洋不久就要姓“公”了,全家人实在心疼呀!要送走这一块块银元,就如同一块块地割了他们的心头肉啊!那时我可能还没有出生,全家人的心到底有多痛,自是与我无干。大伯清理银元的时候,有一块脱离了集体,掉到一个小缝隙里去了,谁也没有注意,只有妈妈看到了。事后,她不声不响地取出那块银元,用一条旧手巾方子(手帕)包好,收藏了起来。这一收就收了二十多年。其间,经历过天灾人祸,也经历了家庭的变故。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们与大伯家已经分开过了。我上有两个姐姐,全家五口人,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即使有口吃的,也只是那种可照见人影的稀粥汤。就是在这么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妈妈也没舍得把自己悄悄收藏的那块银元,拿出来贴补家用。妈妈可能是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十几年,没给孩子们留下任何一点值钱的东西。这块银元,就当是祖上留给她儿子我的一份“薄产”吧。苦撑到一九六一年,我的父亲不幸病故了,剩下我们孤儿寡母四人艰难度日。那些年遭遇的苦难,无论用什么悲戚的语言来形容,都不会为过。但是,不管日子怎么难熬,妈妈始终都没有把那块银元拿出来。我想,对妈妈来说,此时的这块银元,不仅仅是祖上留下来的“薄产”,还是爸爸留给她的唯一念想吧,更不能随随便便用出去了。爸爸去世五十三年之后,妈妈也离开了我们,享年九十四岁。到今年五月份,妈妈已和我们分离七周年了。七年里,每当想起妈妈在世时的一些往事,总忍不住涕泗涌流,沾湿衣襟。敬爱的妈妈,您的儿女想您呀!

孙小头图片

那块袁大头,是祖上遗留下来的;而这块孙小头,则是我自己无意之中捡到的。在我头十岁的时候,常和小伙伴们到湖边的泥滩上、乱石间,捡些废铜烂铁换糖吃。捡到不值钱的破玩意儿,就找货郎担老头敲块麦芽糖,大伙分而食之;捡到铜板铜钱或稍大件的东西,就去街上收购站卖钱,然后到新华书店买小画书来看。那些年,我们捡到的铜板铜钱,恐怕能装满几菜篮子。收购站门市,和县城唯一的百货公司对门,处在最繁华的闹市区。我感觉,门市部收购废旧的那两个店员特别好玩。一个负责分辨物类,称出重量;一个则负责开票,支付钱款。那时,我们最喜欢听的,就是那个负责称秤的白发老店员的声音了:“杂铜——一斤四两!”“紫铜——六两五钱!”“生铁——五斤九两!”“麻绳——二斤半!”对面的另一位店员,记好物名、斤两之后,接下来就是一阵噼里啪啦拨算盘的声音。然后,付钱,走人。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在湖边的泥滩上专注地搜寻。突然,眼前出现了一个不太大的圆铁片,我上前捡了起来,洗掉满身的烂泥,样子像是一个大铜板,却有点银光,跟以前捡到的铜板不大一样。回到家里,我把刚捡的这块“白铜板”递给妈妈看,她一下就认出了是一块大洋。再仔细看看,妈妈告诉我,这个不是袁大头,应该是孙小头,没有袁大头值钱。说完,她转身走到破木箱子跟前,掀开箱子盖向里面摸索。少时,摸出了一个旧布包,打开后是一块银亮闪闪的大洋,和我捡到的那个,大小差不多,但头像不一样,比我捡的大洋也新多了。妈妈说,这个就是袁大头,在她手里都收了十几年了。然后,妈妈就把这块袁大头的来历,给我细细讲述了一遍。

从此,妈妈的小旧布包里,就有了两块银元:一块袁大头,一块孙小头。这两块银元,放在我们家里,从来没有遇到过什么麻烦。即使在“文革”期间,红卫兵小将大破“四旧”、疯狂抄家、打砸抢分子横行无忌的日子里,这两块银元也一直安然无恙。原因何在?我想起了一句俗语,叫做:“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我们娘儿四个平时生活得那么艰苦,哪个脑残吃饱了撑的,会“惦记”上我们这个可怜的贫寒人家?!

六十年代与妈妈姐姐的合影

到了我高中毕业,参加工作之后,妈妈就把这个旧布包交给了我,说自己年纪大了,记性又不好,放过的东西动不动就忘了,让我拿过去好好收着。这块袁大头,在我们家少说也有七十多个年头了;而这块孙小头,陪伴我也早已超过了半个世纪。此生我必须用心保存好它们,因为这也是妈妈生前对儿子沉甸甸的嘱托。

作者简介

孔祥田,退休教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江苏省写作学会会员,淮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曾在《中国教育报》《文学报》《中国校园文学》等报刊及网络媒体发表散文随笔、诗歌杂文、文学评论、教研论文等100余篇(首),著有《往事与梦想》一书。

▼▼▼

掼蛋的“高压线”与“安全线”

手机君(外两篇)

不要欺负老实人(外两篇)

一信一文暖我心

致敬章家二老

寻找“雷锋哥”

“掼蛋”三侃

我生命中的“贵人”(二)

我生命中的“贵人”(一)

发生在中洲岛的两件小事

妈妈的“年味”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0)

相关推荐

  • 袁大头究竟多少钱一枚

    银元收藏因为其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本身具有稀有金属的避险功能,一直为玩家所喜爱.近年来银元收藏热度也是居高不下.价格也是困扰很多新手的一个因素,因为摸不准价格,犹豫不决的泉友不少,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最近银元 ...

  • 玩银元,你捡的最大的漏多大?

    在过去的农村地区,谁家都还没有几枚"袁大头"银元的身影,只不过在当时有不少的人们并不觉得他们值钱,在纸币成为通用货币之后,银元都被他们当成"废品"给变卖了,也就 ...

  • 民国袁大头银元的余辉

                                                          pingpu

  • 不要欺负老实人(外两篇) ||孔祥田

    作者:孔祥田 不要欺负老实人 --曾多次听到著名专家张文宏先生提及不要欺负老实人,遂有感而发. 有人弄虚作假,偷奸耍滑,欺软怕硬:也有人老实本分,忠厚耿直,与人为善.可是,后者却常常遭到前者的揶揄.讥 ...

  • 手机君(外两篇) ||孔祥田

    作者:孔祥田 手机君 S君,是一个典型的手机控.睁开眼睛抱着手机,放下饭碗拿起手机,骑车走路专注手机,朋友聚会只顾手机,三更半夜不离手机--这些,都是此君平日里的新常态. 不知什么时候,S君得了一种怪 ...

  • 发生在中洲岛的两件小事||孔祥田

    教育孩子,是一门怎么评价都不会过分.怎么研究都难以深透的学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十分关心儿童教育问题,也十分关注身边的此类事情.这里所要讲述的,都是发生在好几年前的事儿了.因关乎儿童教育问题,故照 ...

  • 西游掠影 ||孔祥田

    作者:孔祥田 老友汪明先生,是市老年大学摄影班的骨干成员,学习勤奋,钻研深入,寄情山水,佳作迭出.近日,欣赏他发在朋友圈的系列作品,记录了环游甘肃青海的精彩瞬间,不禁又被带回到去年9月中旬的那次西游途 ...

  • 一信一文暖我心 ||孔祥田

    作者:孔祥田 在我主观意识里,做老师的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并且多年后还被记着,这是比获得多少荣誉证书.受到任何表彰奖励,都更值得骄傲自豪,更感到温暖幸福的. 我们那个年代当老师,没有现在这么复杂,个人也 ...

  • 致敬章家二老 ||孔祥田

    作者:孔祥田 冰郎先生的<心愿>(见本公号2021.2.20),牵动着我的心绪,迫切地想写一点文字,表达我对章家二老的由衷敬意和美好祝福.于是,在留言区写道:"受新冠疫情的影响, ...

  •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孔祥田

    作者:孔祥田 掼蛋,是淮安人民的一大创造.一经面世,就以其灵活性.技巧性.娱乐性和刺激性而赢得成千上万各类掼迷的喜爱,改变着不少人的休闲方式与生活习惯.别的不说,仅酒店的餐厅多了一张牌桌,请客姗姗来迟 ...

  • 1941年,我军执行任务借宿农家,老妇丢失两块银元:战士偷走了

    1941年,我军执行任务借宿农家,老妇丢失两块银元:战士偷走了

  • 寻找“雷锋哥” ||孔祥田

    作者:孔祥田 拜读郝宇铭先生<故乡雷锋姐>(本公号2021.3.20)一文,非常感动,真心为这位邻家的"雷锋姐"点赞.这里,我也想讲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介绍一位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