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三十)
,亦从豆虍聲。《段注》云:“陶當作匋,《書》多通用。匋,作瓦器也。”王筠《說文句讀》: “凡云古器者,皆謂今所不用也。”徐灏《說文解字注箋》云:“其音當讀作呼,故於戲字从之。今音許羈切者聲轉也。”凡是从䖒的字,本義與器物相关。
、春秋作
。此
显然即虎字表示頭的部分發展成的一個偏旁。許以“虎文”為釋不確。凡是从虍的字,本義與虎相关。
像大口、长足、纹身的猛兽。有的甲骨文
夸大兽口形象,略去兽身的斑纹。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突出两只利爪
。籀文“
”将金文的
写成两个“匕”
,同时加“勿”
,强调虎的“杀戮”本性。篆文
将金文字形底部的尾形写成“人”
,表示虎是会袭击人类的猛兽。隶书
承续金文字形,空出利爪的倒“止”形
。楷书
则将篆文的“人”
形写成“几”
。
,古文虎。
,亦古文虎。呼古切。
,是古文写法的“虎”。
,这也是古文写法的“虎”。
,像虎形,為獨體象形字。西周金文作
、
,仍為独體象形字。春秋作
,虎頭部分已變與篆同,身尾及爪的部分已訛近人形,小篆遂割裂形體寫作
,將本為獨體的字讹為
與
兩部分。許說“虎足象人足”乃就訛體穿鑿為說,不確。凡是从虎的字,本義與虎相關。
、西周金文作
,以正倒二虎尾部相抵撞形會虎怒之意。篆改从二正形虎,虎怒意已不顯。凡是从虤的字,本義同两虎爭斗相关。
像敞口无盖的高脚盛器。有的甲骨文
像有耳的高脚盛器。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有的金文
大大夸张了盛器的两耳。篆文
变形较大,将两个提耳从盛器上分离成两竖。
、
,像一種有沿兒带坐的盛器之形。西周金文作
,戰國作
,為篆所本。許云“與豆同意”謂皿之構形與豆字構形取意略同。凡是从皿的字,本義和器用有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