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气逆针灸四字经歌诀

人有七情,气和心平。

好好运用,平易近人。

暴怒伤肝,气往上行。

面红耳赤,头痛头晕。

曲泉中都,行间用针。

过喜伤心,气缓伤神。

涣散失常,心悸失眠。

神门用针,心俞大陵。

过思伤脾,气易郁结。

运化失常,胸满食轻。

太白脾俞,阴陵泉针。

悲忧伤肺,肺气消沉。

倦怠乏力,气短低声。

尺泽肺俞,太渊下针。

恐则伤肾,气陷下行。

二便失禁,泄滑遗精。

肾俞俞府,太溪行针。

惊则气乱,心神不宁。

心慌心悸,汗浸脑门。

内关通里,丘墟必针。

调理情志,胜过医生。

心理疏导,比针要灵。

情志平和,五谷养生。

饮食合理,少车多行。

延年益寿,百病不生。

取穴

支气管哮喘

哮喘、痰饮

额中线、额旁1线(双侧为主)。

病程日久、身体虚弱、动则气短加顶中线;

痰多者加额顶线(神庭至百会的连线)中1/3或额旁2线(右侧)

冠心病

胸痹、

额中线、额旁1线(右)、顶中线

高血压

眩晕、头疼

顶中线为主。

头痛加额中线;

耳鸣加颞后线(双侧);

烦躁加额旁2线(左);

心悸加额中线、额旁1线(右);

手指麻木加顶颞后斜线中1/3(双侧)

心血管神经官能症

心悸、惊悸

额旁1线(右)、额中线、额旁2线(左)

胃炎

胃脘痛

额旁2线(双侧)、顶中线

胃十二指肠溃疡

额旁2线(双侧)、顶中线

胃下垂

额顶线(神庭至百会)中1/3、后1/3段

溃疡性结肠炎

肠风、休息痢

额旁2线(双侧)、顶中线

膈肌痉挛

呃逆

额旁2线(双侧)、额中线、顶中线

便秘

顶中线、额旁2线(双侧)、

糖尿病

消渴

顶中线为主。

多饮加额旁1线(双侧);

多食加额旁2线(双侧);

多尿加额旁3线(双侧)

肥胖

顶中线、额旁2线(双)、额旁3线(双)

甲亢

气瘿

额中线、顶中线

急性脑血管病

偏瘫

顶颞前斜线(患肢对侧)为主。配顶旁1线、顶旁2线(均为患肢对侧)。

高血压加顶中线;腰脊无力加枕上正中线;共济失调加枕下旁线(双侧)

昏迷

额中线、额旁1线(双)、顶中线为主。

呕吐加额旁2线(双);

鼾声呼吸加额旁1线(左);

抽搐加顶颞前斜线(双);

二便失禁或不通加额旁3线(双);

失语

额中线、顶颞前斜线下2/5(对侧)、颞前线(双);顶中线。哑门、风池、上廉泉

中枢性面瘫

额中线、顶颞前斜线下2/5(对侧)、颞前线(对侧)

假球性麻痹

顶枕线、额中线、顶中线、顶颞前斜线下2/5(双侧)。哑门、风池、上廉泉

脑动脉硬化

额中线、顶中线、顶颞前斜线下2/5(双侧)。

三叉神经痛

顶颞后斜线下2/5(同侧)、额旁3线(同侧)

面神经炎

面瘫

额中线、颞前线(同侧)、顶颞前斜线下2/5(同侧)。

面肌痉挛

额中线、额旁2线(同侧)、额旁3线(同侧)、颞前线(同侧)、

震颤类疾病

额中线、顶中线、顶颞前斜线(对侧)。

哑门、风池。

舞蹈病

顶中线为主。

上肢配顶颞前斜线中1/3;

下肢配顶颞前斜线上1/3和枕下旁线;

面肌配顶颞前斜线上1/3和额中线。

癫痫

额中线、顶中线、顶旁1线、顶旁2线、枕上正中线。配穴:额旁2线(左)、枕上旁线。

头痛

顶颞前斜线下1/3(双侧)、顶中线.

前额痛配额中线、额旁2线(双);

颞侧痛配头维穴和颞后线(均双侧);

颈项痛配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双)。

眩晕

额中线、顶中线、颞后线(双侧)。

恶心呕吐加额旁2线(双);

耳鸣耳聋加颞后线;

视觉障碍加枕上旁线。

精神分裂症

额中线、顶中线、额旁1线(右)、额旁2线(左)、额旁3线(双)。

额区各线用上下对刺法。

幻听加颞前线(双);幻视加枕上旁线(双)

神经衰弱

额中线、顶中线、额旁1线(右)

脑震荡

额中线、顶中线

脑损伤后综合征

颞前线、顶中线、额旁1线(右)、额旁2线(左)

乳腺增生

额旁1线(对侧)、顶中线、

急性阑尾炎

顶中线、额旁3线(左)

泌尿系感染

淋证

顶中线、额旁3线(双)

泌尿系结石

石淋

顶中线、额旁3线、顶颞后斜线上1/5

前列腺炎

顶中线、额旁3线

前列腺肥大

顶中线、额旁3线

阳痿

顶中线、额旁3线

尿潴留

癃闭

顶中线、额旁3线

尿失禁

顶中线、额旁3线

脱肛

顶中线

手术后症状

术后疼痛

顶颞后斜线上1/5、中2/5、下2/5(对侧);额旁1线(对侧)、额旁2线(对侧)、额旁3线(对侧)

术后腹胀

额旁2线(双)

术后二便失控

顶中线、额旁3线(双)

颈椎病

颈型

顶枕线(百会至脑户)上1/3排刺

神经根性

顶枕线(百会至脑户)上1/3排刺、顶颞后斜线中2/5(对侧)

椎动脉型

顶枕线(百会至脑户)上1/3排刺、额中线、顶中线、

交感神经型

额中线、顶中线、额旁2线(左)、顶枕线(百会至脑户)上1/3排刺

脊髓型

顶枕线(百会至脑户)上1/3排刺、顶颞前斜线上1/5(双)、枕下旁线(双)

胸部迸挫伤

额中线、顶中线、额旁1线(对侧)

胸椎小关节错缝

顶中线、顶枕线(百会至脑户)中1/3

背肌筋膜炎

顶枕线(百会至脑户)上1/3、中1/3

急性腰扭伤

顶中线;顶枕线(百会至脑户)中1/3、下1/3;顶颞后斜线上1/5(对侧)

腰部劳损

顶中线;顶枕线(百会至脑户)中1/3、下1/3;顶颞后斜线上1/5(对侧)

腰间盘突出

顶中线;顶枕线(百会至脑户)中1/3;

顶颞后斜线上1/5(对侧)

腰椎骨性关节炎

顶中线;顶枕线(百会至脑户)中1/3;

骶髂关节扭挫伤

顶中线;顶枕线(百会至脑户)下1/3;

顶颞后斜线上1/5(对侧)

尾骨痛

顶中线;顶枕线(百会至脑户)下1/3;

强直性脊柱炎

顶中线;顶枕线(百会至脑户)上中下1/3

肩周炎

顶颞前斜线中2/5

肱骨外上髁炎

顶颞前斜线中2/5(对侧或双侧)

肘关节扭挫伤

顶颞后斜线中2/5(对侧)

尺神经损伤

顶颞后斜线中2/5(对侧)

腕关节扭挫伤

顶颞后斜线中2/5(对侧)

腕管综合症

顶颞后斜线中2/5(对侧)

梨状肌综合症

顶中线、顶颞后斜线上1/5(对侧)

坐骨神经痛

顶中线、顶颞后斜线上1/5(对侧);环跳穴

股外侧皮神经炎

顶中线、顶颞后斜线上1/5(对侧)。

3寸针在患侧第2腰椎间隙旁1寸偏下0.2寸处深刺1寸使针感传导至下肢。

臀上皮神经损伤

顶中线、顶颞后斜线上1/5(对侧)

膝关节韧带损伤

顶中线、顶颞后斜线上1/5(对侧)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顶中线、顶颞后斜线上1/5(对侧)

髌骨软化综合征

顶中线、顶颞后斜线上1/5(对侧)

腓总神经损伤

顶中线、顶颞后斜线上1/5(对侧)

小腿三头肌损伤

顶中线、顶颞后斜线上1/5(对侧)

踝关节扭伤

顶中线、顶颞后斜线上1/5(对侧)

跟痛症

顶中线、顶颞后斜线上1/5(对侧)

月经不调

顶中线、额旁3线(双)

痛经

顶中线、额旁3线(双)

闭经

顶中线、额旁3线(双)

宫血

崩漏

顶中线、额旁3线(双)

盆腔炎

顶中线、额旁3线(双)

外阴瘙痒

顶中线、额旁3线(双)

子宫脱垂

顶中线、额旁3线(双)、顶枕线下1/3

经前期紧张症

额中线、顶中线、额旁2线(左)、顶枕线上1/3

更年期综合征

额中线、额旁1线(右)、顶中线、顶枕线

小儿惊厥

惊风

额中线、顶中线、顶颞前斜线、人中穴

小儿腹泻

额旁2线(双)、额旁3线(双)

小儿遗尿症

顶中线

脑性瘫痪

痉挛性瘫痪

顶中线、顶颞前斜线(双)、枕下旁线(双)

a上肢瘫痪

顶颞前斜线中2/5(双)、枕下旁线(双)手三里穴、手阳明大肠经

b下肢瘫痪

顶中线、顶颞前斜线上1/5(双)、枕下旁线(双);泻法;按揉承山穴;

不随意运动

顶中线、顶颞前斜线上1/5(双、下肢);顶颞前斜线中2/5(双、上肢)

共济失调

枕下旁线(双)

智力障碍

顶中线、额旁3线(双)、

语言障碍

额中线、顶颞前斜线下2/5(左)、颞后线;哑门、风池、上廉泉

视力障碍

顶枕线上1/3,下1/3;额中线

抬头困难

顶枕线上1/3;按揉膀胱经

儿童多动综合征

额中线、顶中线、额旁1线(右)、额旁2线(左)、顶颞前斜线中2/5(对侧)、顶枕线;哑门、大椎;

智能迟缓

顶中线、顶枕线上1/3;哑门、风池、大椎

抽动秽语综合征

额中线、额旁1线(右)、额旁2线(左)、顶枕线上1/3

荨麻疹

顶中线、额旁1线(双)、顶颞后斜线(双)

瘙痒症

顶颞后斜线(双)中2/5或上1/5、顶中线

带状疱疹

额旁1线(双)、顶中线

神经性皮炎

顶颞后斜线(双)中2/5或上1/5、顶中线

痤疮

额中线、额旁2线(双)、额旁3线(双)

斑秃

额中线、顶中线、额旁3线(双)、顶枕线下1/3;按揉并针刺颅底

急性结膜炎

额中线;顶枕线上1/3、下1/3

近视眼

额中线;顶枕线上1/3、下1/3

球后视神经炎

额中线;顶枕线下1/3

视神经萎缩

顶枕线下1/3、顶中线

麻痹性斜视

顶中线;顶枕线上1/3、下1/3

耳鸣、耳聋

额中线、顶中线;顶枕线上1/3、颞后线(患侧);中指朝前按压翳风穴

鼻炎

额中线、额旁1线(双)

鼻出血

额中线、额旁1线(双)、顶中线

咽炎

额中线、枕下旁线(双)、额旁1线(双)

咽部感觉异常

额中线、额旁1线(双)、额旁2线(左)、

扁桃体炎

额中线、额旁1线(双)、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额中线、顶颞前斜线下2/5(同侧)、顶颞后斜线下2/5(同侧)、颞后线(同侧)、顶枕线上1/3

牙痛

顶颞后斜线下2/5(同侧)、颞前线(同侧)、

三个中医治精神分裂单方验方

01

牛角粉

组成:红牛角(黄牛角亦可)。

用法:将牛角研成细末,每日冲服3次,首次量2~3克,以后逐渐加量至每日60克。30日一疗程,上般治疗三疗程。

疗效:观察100例,近期痊愈64例,显效12例,好转1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7%。对思维及感知分析综合能力障碍者效果较好。

02

蚯蚓

组成:活蚯蚓7条,白糖4两。

用法:将活蚯蚓(韭菜地下,色红褐者佳)洗净,放人白糖中,待蚯蚓吸食白糖死后,去其尸,将剩余残渣冲水喝。另一法将洗净的蚯蚓挤压出水分,去渣加白糖冲服。

疗效:用此法治疗3例,均获近期痊愈。

03

挽狂汤

组成:甜瓜蒂6克,淡豆豉9克,党参芦6克,明矾3克,急性子4克。

用法:加水3碗,煎2次。早晨空腹服第一煎,得快吐,止后服;药后6小时仍不吐者服第二煎。吐不止者可服葱汤(大葱3~5根煎汤)解之。

注意:老、幼、孕、弱者或有宿疾者忌服。月艮后吐者宜粥糜调养。

(0)

相关推荐

  • 【头针技术】头针技术操作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1709.2-2008) 1.范围 GB/T 21709的本部分规定了头针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与禁忌.本部分适用于头针技术操作. 2.术 ...

  • 头针法中各穴区线的划分及治疗作用

    头针法是针灸疗法里的其他疗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对有些疾病具有其特殊治疗作用.头针法是指针刺刺激头皮特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又称头皮针. 头针穴名体系有:焦顺发头针穴名体系(2条标准线.14个刺 ...

  • 标准头针治疗线

    国际标准化头针的刺激区均位于头皮部,分4个区.14条标准线. (一)额区 1.额中线 [定位]在额部正中,前发际上下各0.5寸,即自神庭向下引一条长1寸的线. [主治]癫痫,精神失常,鼻病等. 2.额 ...

  • 七情气逆针灸四字经歌诀【一点资讯】

    人有七情,气和心平. 好好运用,平易近人. 暴怒伤肝,气往上行. 面红耳赤,头痛头晕. 曲泉中都,行间用针. 过喜伤心,气缓伤神. 涣散失常,心悸失眠. 神门用针,心俞大陵. 过思伤脾,气易郁结. 运 ...

  • 针灸六淫致病四字经歌诀

    ​针灸六淫致病四字经歌诀 火帝养生_WSH原创 阅307 转52 2020-07-13 关注 伤风致病,风府风市. 风门风池,有风可治. 伤寒致病,三阴交指. 肾俞关元,针到寒止. 暑邪急身,十宣血针 ...

  • 四饮四字经歌诀

    痰悬支溢,四饮横行, 临床辨证,仔细辨清. 痰饮腹胀,冷痛胃疼, 肠中漉漉,似有水声, 苓桂术甘,此汤最灵, 湿化痰饮,不付此名. 悬饮咳嗽,胸胁常疼, 胸膜发热,痰湿水停, 攻逐水饮,十枣汤灵, 控 ...

  • 津液主病四字经歌诀

    饮食生化,生液化津. 营养组织,通遍全身. 输布吸收,脾肾肺承. 调节平衡,健康安宁. 津液不足,细数脉行. 烦躁热渴,口舌少津. 肺疲咳嗽,热病后生. 亡血吐泻,大汗寻因. 眼眶凹陷,小便少行. 四 ...

  • 风邪——六淫病辨证四字经歌诀

    风邪犯人,无影无踪, 伤表入络,各有不同, 怕风有汗,表被邪中. 发热咳嗽,鼻塞不通. 舌苔薄白,脉浮头臃. 皮生痒疹,清热疏风. 荆防败毒,用散一盅. 风入经络,游走痛凶. 口眼歪斜,有失真容, 麻 ...

  • 只需记住十四字的歌诀 干支可迅速算出 盲人心算万年历法

    盲人心算万年历法 万年历是一种将公历.农历.干支历相互对应,编排在一起的历学工具书.查用万年历,主要是使用年历中的干支纪时. 干支纪时是我国独创的历史最悠久的历法.它以天象为依据,符合物候特点,体现了 ...

  • 寒邪——六淫病辨证四字经歌诀

    寒是阴邪,阴邪伤阳, 寒主收引,冬令时常, 寒伤肌表,郁遏卫阳. 无汗而喘,头痛项强. 骨节疼痛,身痛不扬. 舌苔薄白,筋脉拘僵, 脉象浮紧,伤寒证当, 风寒束缚,寒痹如霜, 辛温散寒,麻黄汤方. 中 ...

  • 暑邪——六淫病辨证四字经歌诀

    暑为热邪,极易伤津, 夏令时节,暑气病成, 中暑身热,烦躁闹心, 口渴气促,小便赤频. 甚则谵狂,昏倒失神, 致使虚脱,兼有抽筋, 清暑为主,治以生津, 白虎汤用,加味寻因. 暑季生病,小儿人群, 长 ...

  • 湿邪——六淫病辨证四字经歌诀

    湿邪重浊,此邪为阴. 阻遏气机,损阳伤人. 湿困卫表,肢瘦重沉, 微有寒热,头如裹巾. 胸闷腹胀,便溏软频, 口粘苔腻,小便涩淋. 藿朴苓夏,加减如神, 芳香化湿,去除病根. 脉象濡缓,湿滞络经, 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