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人民的名义》好看的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好在哪里?
这几天热播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很不错,我看这部片的水平非常不简单。远超国内现阶段的其他历史剧。我觉得堪比《康熙大帝》,《雍正王朝》。为什么呢?这部剧不仅仅讲英雄故事,或者宏大战争,而是能将很多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抓住事物发展的本质原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从那个时代的现状和要求出发,事物展现出其必然性。正是这种必然性的认识,超越了简单的个人情感,是该剧获得了认识上的升华。
比如曹操这个人,他想摆脱汉朝的束缚,可是终其一生都没能做到,不是他不想,而是汉朝余威还在,忠于汉朝的汉臣还有很多;内部有荀彧、崔琰、钟繇,司马防等;外部还有孙权和刘备,都还举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呢。所以,他做不到废汉自立。
他想废长立幼,立曹子建为太子,可是他也做不到,为什么呢?所有人都反对他。袁绍,袁术,刘表,都是废长立幼,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历史的经验就在眼前,封建礼法大家都得遵守,这事儿他很难随心所欲。所以,立曹丕为太子,正是势在必然。他不想天下大乱,就不得不做这个选择。
再说说汉献帝刘协,他想反抗,下血带诏,结果没能成功;最后不得不“禅让”给曹丕。充分说明了“皇帝”的本质,绝对不是名号而已。没有实权的皇帝,不过只是个符号罢了。三皇五帝的“禅让”也是虚假的,这在当代出土的古籍中,是有这样记载的。皇帝不过是个摆设,皇权才是实权。
那么权力的本质是什么呢?他来自于哪里呢?
我摘录一段原话如下:
(一)客观构成要素
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是人类进行劳动的必要条件,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可以获得了支配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谁就成为政治权力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生产资料对政治权力具有首要的和根本的意义。在阶级社会中,特定阶级的政治权力之所以能够形成并发挥作用,根本原因就是这些阶级控制和占有了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决定了政治权力的性质。譬如,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不同的占有形式决定了不同社会制度下政治权力的性质。
物质财富 物质财富表现为人类劳动的产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是政治权力的物质基础。任何物质财富本身都代表着一定的力量,物质财富的占有就意味着力量的拥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就意味着力量的扩大。物质财富从两个方面影响着政治力量的形成和发展:从物的方面看,物质财富的使用价值可解决政治力量形成和活动中的技术要求,譬如通讯工具的拥有可以解决政治力量内部的联络;从人的方面看,物质财富的使用价值可以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从而可使物质财富的拥有者把他人利益与自己结合在一起,实现社会政治力量在人力方面的扩展。
暴力 暴力是指由国家掌握和行使的特殊的强制力量,如军队、警察、法庭等,暴力强制力量主要表现为:组织严密、机动灵活、直接强制、效果明显,因此而成为政治权力的核心部分。恩格斯说:构成这种政治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这就是说,暴力的构成包含三方面因素,即暴力执行者、暴力组织和暴力工具。暴力的效果取决于暴力执行者的能力和素质、暴力组织的完备程度以及暴力工具所包含的技术含量等因素。
除此以外,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还包括自然资源、地理条件、文化传统、恰当时机以及政治权力客体的服从心理等。
(二)主观构成要素
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政治权力主体保持政治权力的重要条件。能力素质包括智力和体力两个方面,就个人来说,能力素质是指知识水平、品德修养、经验阅历、性格意志、分析判断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组织动员能力、革新创造能力等。就群体来说,能力素质是指群体的文化水平、心理素质、文化传统、成就状况等。
身份资格 身份资格是指之所以成为政治权力主体的社会规定性和外部特征。就个人来说,身份资格是指个人的资历、担任的职位、具有的威望以及某种血缘关系或法定的继承资格等,个人的身份资格就是个人的社会政治角色。就群体来说,身份资格是指群体的社会形象、社会地位、社会声誉和政治威望等。身份资格对获得政治权力主体地位并保持政治权力有着重要影响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理论与策略 理论是政治权力主体对于自己的社会政治目标及其原则的构思。理论作用取决于两方面的情况:一方面,理论反映了和代表了多少人的利益和要求,即政治权力主体的政治目标及其原则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另一方面,理论是否被群众所掌握。策略是政治权力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弱化对方力量,强化自身力量的方式和技巧。制定正确的策略要考虑政治生活中的具体因素,如时间、地点、性质、内容、对象、矛盾程度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策略是政治权力主体能否始终保持政治权力的关键。
组织 组织是若干个人的集合体,个人组织起来以后,将产生一种大于全体成员力量的新的力量。组织的力量取决于组织的社会基础、组织原则、组织结构等相关因素。
从以上我们来透视一下,在封建社会,政治权力的形成,客观方面,就是看谁的土地多,人口多,物产多,兵力强。主观方面,就是看谁的名号强,能力强,策略强,组织力强。
曹操为何威猛?魏国为什么最后能一统天下?
蜀国灭亡时:28万户,男女94万人,兵10.2万人,吏4万人;
吴国灭亡时:52万户,男女230万人,兵23万,吏3.2万人;
魏国在灭蜀前:66万户,男女443万人,兵60万;
从主观要素来看,三国时期的曹操、曹丕,曹睿,到后继的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都是非常厉害的。早期挟天子以令天下,得身份资格。策略上,魏国最早推行“新政”,那就是曹操时期的屯田制、曹丕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和曹睿时期的律法。制定《魏律》(治民)十八篇、《州郡令》(治地方官)四十五篇、《尚书官令》(治朝官)、《军中令》(治军)共一百八十余篇,又置律博士,专用郑玄学解释律令。
屯田制,其实是国有化。可促进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军、税都归中央。
九品中正制,是上承秦汉的察举制,后开科举制,可谓承上启下。用人问题,是权力的核心问题。从秦汉到唐朝,封建制度是逐渐完善的。一条主线就是皇权增大,贵族权力(血缘权力)下降,中小地主阶级(士族)权力增大。要搞中央集权制,就得使天下一人独大(皇帝),其他都必须弱小。凡是地方坐大,家族坐大,某某系坐大,都是不利于中央集权的。(此处可自行映射。)补充说点别的,这个制度的诞生,也是斗争的结果。本来九品中正制一开始削弱了贵族(血亲)的势力,扩大了士族的势力,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后来,慢慢搞成了门阀,也就是士族里的大家族又垄断了用人权力。直到科举制度的诞生。历史就是这样,复辟与反复辟,前进三步,后退两步,再进三步,曲折前进啊!
曹魏定律,是在秦汉律由简到繁以后,中国封建刑律由繁到简的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晋律和唐律的产生具有直接的影响,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居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这部片,我认为拍的好,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它能从“阶级斗争”的角度看问题,将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写的非常精彩。。。他既看到了英雄之所以为英雄的一面,也看到了英雄之情非得已(必须服从阶级利益)的一面。这种深度,我觉得比《雍正王朝》的“隐含”介绍,更高一筹了。
当然,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因为全剧还不过只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目前看到33集,也只有邓艾是个寒门(然并暖,邓氏曾经是南阳新野(属荆州)一带的大族,邓艾自幼丧父,但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建安十三年(208 年),曹操攻下荆州后,曾强行将当地人民北迁,邓艾及其母亲、族人便在这时被强迁到今河南上蔡作屯田民,后做征粮胥吏)。更广阔的斗争,更大范围的斗争,人民群众的身影,还是见不到的。只是隐约能从“黄巾起义”这样的叙事中,偶闻,战乱不断,十室九空,统治者不得不反省自己,得出了“如不能休养生息,则决不可能富国强兵”这样的结论。算是血的教训吧!
但瑕不掩瑜,该剧我觉得值得看,还将继续看下去,来,一起追吧!